第十六章 疾風驟雨(一)(2 / 2)

沈揚翼險些要摔倒在地。他沒想到陸明夷會說得如此直接,雖然陸明夷說什麼“不強求”,但他要帶著自己求,便已是強求了。陸明夷要兵諫,那隻是一句說辭,真正的用心乃是準備發動兵變,直接解決馮德清。叫上自己,也是要讓自己再不能首鼠兩端,非得跟著他走而已。雖然沈揚翼已經決定了追隨陸明夷走下去,但他心中仍是極其不舒服。

陸明夷的確是個能力遠超儕輩,人品也相當不錯的人,但他卻總是以權術馭人。在陸明夷身上,沈揚翼看到了太多的大統製的影子。雖然沈揚翼對大統製同樣視若神明,可是當知道鄭家父子逃往五羊城,舉旗造反時,他的惋惜還在憤怒之上。鄭昭與鄭司楚這一文一武兩父子,都是不世出的英傑,而這樣的英傑最終竟然會背棄大統製,縱然他們有千般不是,也不能說大統製一無錯處。想起來,大統製用人也是一味以權術機變,總不能真正做到用人不疑,所以鄭氏父子這等才華傑出之士也與他最終不能相容。陸明夷樣樣都好,但就在這一點上卻與大統製相類。如果是旁人還沒什麼,但沈揚翼本以為找到了一個最值得追隨的人,現在的失望實在難以言說。可失望歸失望,他仍是深深行了一禮道:“末將遵命。”

君子營三將,陸明夷最倚重沈揚翼,卻也最擔心這個人。見他答應了,陸明夷神色依然不變,心裏卻舒了口氣,深深行了一禮道:“沈兄,多謝。”

陸明夷對沈揚翼向來客氣,卻也沒有行過這等大禮。見他行禮,沈揚翼不敢坦然承受,也一躬還了一禮道:“陸將軍,末將愧莫敢當。”

陸明夷直起身,正色道:“沈兄,明夷此禮,不為我自己,乃是為了這個國家。現在事已緊急,不敢再說什麼,但明夷可說,我胸中此心,可昭天日,一切都為了這個國家。”

也許吧。然而,為了一個大義的名份,就可以不擇手段麼?這話沈揚翼卻沒有說出口,隻是道:“陸將軍,您既然準備兵諫,可曾想過即使成功,萬一中央軍區認定陸將軍為反叛又該如何?西靖城的彭將軍和朱將軍會怎麼想?還有傅將軍會有什麼反應?”

這三個問題確是陸明夷兵諫後麵臨的三個最大的難關,而且一個比一個重大。但陸明夷早有打算,不慌不忙地道:“第一,中央軍區不會認為我為反叛。馮德清將魏方兩位上將軍下獄,已是棋差一著,現在他才是在為中央軍區有可能的變亂而擔心;第二點麼,彭啟南和朱震兩將軍與我份屬同僚,縱然馮德清命令他們對我不利,但隻消拿下馮德清,這條命令自然馬上能夠撤銷。至於第三點麼,”說到這兒,陸明夷頓了頓。傅雁書現在是兵部司代理司長,又是全軍主帥,地位還在自己之上,他的反應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他道:“傅將軍才華絕世,而且深明大義,不是個會莽撞行事之人。因此隻消兵諫成功,將苦衷向傅將軍說明,並說明合則兩益,分則兩敗的道理。若之江軍與我軍公然對抗,首先他將擔起叛逆之名,其次,內鬥隻讓南軍得軍。傅將軍權衡之下,為國為民,定會從長計議的。至於已深入南方的戴誠孝一部,保障其糧草供給,讓他繼續保持攻勢,他是不可能有異議的”

從長計議是好聽的話,其實就是威脅傅雁書,若不肯聽從,便會引發一場北方的內亂,唯一得利的隻是南方。這等威逼利誘,以大局為重的傅雁書最終多半會忍讓。雖然這一點多少有點一廂情願,但也已是最有可能的結果了。兵諫這種事,想要一點險都不冒是不可能的。沈揚翼皺起了眉頭不說話,心裏不住地轉著念頭。他也知道魏方兩位上將軍是陸明夷在霧雲城的後台,現在他們兩人被馮德清清洗下獄,陸明夷業已失去了強有力的內援,確實隻有行險兵諫一途。他抬起頭道:“那麼,兵諫該如何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