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地球不僅是我們人類的共有家園,而且也是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園。愛護地球,珍惜生命,要從認識地球的形成開始。
我們知道,人們對地球的起源問題,已經探討了相當長的時間了。關於地球的起源,從古至今,有不少人做過研究和探討,提出過各種各樣的說法。
總體而言,關於太陽係的起源的學說,目前已經有40多種。人們對地球和太陽係起源的認識,也是在曲折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得以深化。
盡管人們對地球起源的說法不一,但現在,大家比較認可的地球起源的說法是:在原始的宇宙中,星際物質,通過一定的方式,收縮成為原始的星雲團。星雲團的主要物質是氫和氦,約占總質量的98%。
因為引力的作用以及引力的不穩定性,星雲團產生了旋轉,並不斷收縮。最終,星雲團中的大多數物質,通過收縮,聚集成為太陽一類的恒星,其餘的物質,通過相互碰撞和引力吸引聚集,成為行星,地球也就在其中誕生了。
較可信地說法是,原始的地球誕生在大約46億年前。據估計,地球的形成過程,進行了1千萬至1億年。
地球剛剛形成時,由於地球重力和離心力的共同作用,較重的物質沉向球心,較輕的物質就浮在了地表。這個過程經曆了很長時間,最原始的地殼就形成了。
但是,當時的地殼,還是薄薄的一層,非常脆弱。地球內部十分熾熱,溫度很高,火山活動頻發並且異常劇烈。火山噴發,產生了大量熔岩物質,這些物質突破地殼的阻攔,湧到了地球表麵。
漸漸地,地球內部的溫度逐漸降低,原始大氣產生了降雨,那些熔岩物質的溫度也隨之降低,直到冷卻並成為了原始地殼的一部分。長期產生的熔岩物質,積累在一個或幾個地方,就形成了最早高過海麵的陸地。
另外,原始的地球與現在相比,應該有很大差別。地殼出現時,似乎就不是完整的圓球殼體,而是像碎裂的雞蛋殼一樣,分成了大大小小的板塊。原始地球,又是十分不穩定的,地球內部的劇烈運動,引發了板塊的相互擠壓和碰撞,並產生了褶皺。於是,山脈的最原始形態就形成了。
地球再經過幾十億年的演化,滄海桑田,便造就了我們今天形態萬千的地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