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奇妙的生命起源與演化(1 / 1)

在廣袤的地球上,生活棲息著形形色色的生物,有種類紛繁的花草樹木,有形態千奇百怪的蟲魚鳥獸,有形體纖細難辨的細菌病毒。這些形態各異的生物,有的生活在平原高山,有的生活在江河湖海。在酷熱的熱帶沙漠、在嚴寒的南極北極、在暗無天日的海底深淵,都有生物的蹤跡。可以這樣說,生物遍布地球上的每個角落,無處不在,隨處可見。正是這些形形色色、千姿百態的眾多生物,構成了現在這個生氣盎然的生物界。那麼,這些種類眾多的生物是從哪裏來的呢?每種生物的最早祖先又是誰?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探索生命起源,去找尋生命的源頭吧!

由於地球的誕生、地貌特征的演化以及生命的產生過程是在數十億年前進行的事件,人類依靠目前的科學知識對地球上生命的演化曆程,至今無法做出準確的、科學的解釋。

因此,對於生命起源的解釋和理解,眾說紛紜。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人比較認同的說法是:地球在剛形成之時,結構鬆散,質量不大,引力也小,溫度很低。後來,由於地球不斷收縮,地球溫度不斷升高,岩漿活動就非常激烈。火山爆發十分頻繁,地殼也不斷發生變化,同時噴發出大量氣體。

地球的體積不斷縮小,引力也隨之增加。到後來,火山噴發出的氣體無法擺脫地球的引力,從而圍繞著地球,構成了“原始地球大氣”。原始大氣由多種成分組成,水蒸氣便是其中之一。

噴到空中的水蒸氣達到飽和時,在一定的條件下,便冷卻成雲致雨,落到地麵上。

從原始大氣中產生的降水,聚集在了低窪處,以後逐漸積累形成湖泊和河流,最後彙集到地表最低區域,從而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生命的起源,是原始地球內部化學物質長期進化的結果,而原始海洋就是生命誕生的搖籃。

在原始地球的大氣中,存在著大量的無機小分子。這些無機小分子在一定條件下,與宇宙射線、紫外線、天空放電、隕星穿越大氣引起的衝擊波以及火山噴發所放出的能量相互作用,形成了有機小分子物質。後來,大氣中的有機小分子,被持續不斷的降水衝刷到原始海洋之中。

廣闊的原始海洋,各種物質彙集在一起,氣象萬千,大量的氨基酸、核苷酸、單糖等有機物,就源源不斷產生出來了。在以後的演化過程中,一些氨基酸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質分子,核苷酸形成了原始的核酸分子,這兩種物質的形成,意味著生命的出現,從此形成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此後,以原始蛋白質和核酸為主要成分的高分子有機物,在原始海洋裏經過漫長的積累、濃縮、凝集而形成了具有一定性狀的、獨立的多分子體係。這種體係,初步具有了原始的物質交換作用,但還不具備生命的特征。

直到經曆更加漫長的演化過程,蛋白質與核酸的相互作用,使其中一些多分子體係的結構和功能產生了變化,並形成了原始的生命。原始生命,能把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統一為一體,並具有原始的新陳代謝和進行繁殖的功能。

原始的生命,應該是一些原始的單細胞,結構簡單,而且十分脆弱。原始的細胞,又經曆漫長演化後,原核生物進化成了真核生物,結構趨於複雜,生物的演化進程明顯加快。

單細胞的真核生物向多細胞的動植物的轉變,是生命曆史中的重大演化事件。大約在5億多年前,多細胞生物迅速、大量湧現,單細胞生物在生物界的主角地位,很快被多細胞植物和動物取代了。

在以後的進化過程中,植物由水生走上了陸地,最終發展出龐大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群落,並成為今天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景觀。動物界中,無脊椎動物和有脊椎動物先後登陸,兩棲、爬行、哺乳、鳥類動物相繼出現,地球上的生物群落,從此展現了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距今6500萬年的新生代,和人類關係十分親近的靈長目的猿類出現了。然後在漫長的時間裏,猿類的一支開始了向人類的進化過程。雙足直立行走,使古猿的雙手解放出來,製造工具讓古猿逐漸區別於其他動物。腦部結構的改變使現代人最終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