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營造和諧美好的人類家園(1 / 3)

1.什麼是海洋環境療法?

漫步海濱,那撲鼻而來的略帶魚腥味的“海濱氣息”,不僅使你心曠神怡,而且對治療多種疾病有良好的效果。

研究發現,在35℃~37℃的海水中,含有多達70餘種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它們能緩慢地透過皮膚,進入人的肌體。海洋中的浮遊生物,能分泌一些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質和某些激素,它們有抑製微生物生長、解毒和調節人體內分泌的功能,對風濕痛、關節痛、腰背痛、神經痛,具有良好效果,也可用來治療靜脈炎、靜脈曲張和水腫,據稱對婦女產後康複,尤其理想。

美國沃裏克學院的約翰·金博士設計了一個“模擬海濱實驗室”,使進入實驗室的人完全與身臨海濱一樣,然後,讓抑鬱症患者進入實驗室,用先進儀器測試患者前額肌肉鬆馳程度,結果發現這部分人的肌肉鬆馳程度顯著改善,表明患者心情舒展,抑鬱緩解。

人們還發現把海藻和海泥塗敷身體局部和全身,有鎮痛效果。有研究認為,不同地區的海洋環境,具有不同的治療功效,如拉蒙什大西洋海岸的空氣,有強壯、興奮作用,而地中海沿岸的空氣,則有鎮靜作用。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海洋環境療法”必將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海洋療法,其原意指的是,利用所有有效益的海洋環境,例如氣候、海水及不同種類的海泥、海沙,與其他從海洋萃取的物質,為身體進行養生或是治療的一種行為。在法國,海洋療法更被列為專業項目,該國政府規定,必須在醫生的監督下,才能進行預防或治療,所以它被規定,必須設立於特別的海岸地區。

此外,由於法國的獨特地理與曆史條件,使得該國目前有40個正式的海洋療法中心,每個海洋中心,都至少有氣泡浴、水下衝灌、噴射淋浴、分析池、海藻敷體艙、手足冷熱浴盆及噴霧室等8種設備、療程及水中運動池或活動池,主要針對風濕、關節炎、背痛、創傷後遺症、婦科、血液科、壓力症候群及預防醫學等來做治療保養,是目前國際間海洋療法,最具成效的實證,值得推廣。

2.為什麼要恢複地球之腎——濕地?

濕地,是指水域與陸域之間的交會地帶,經常或間歇地被潮汐、洪水淹沒的土地,涵括了我們所熟知的鹽水及淡水沼澤、草澤、林澤、河口、水塘、低窪積水區和潮汐灘地等。

濕地是提供野生生物和魚類棲息地、調節洪水、淨化水質、生產天然物,以及作為休閑和自然教學的好地方。

濕地孕育了許多的動植物,不但有水生植物和昆蟲,還有魚、蝦、貝類,以及到此覓食的哺乳類和鳥類等,尤其是許多稀有和瀕臨絕種的動物,多依靠濕地所供給的食物而生存,而多數的魚、蝦也成為人類的重要食物來源。

濕地能吸收和儲存洪水、調節水位,即使洪水太大,無法全部容納,生長在濕地的樹木和草叢,也會阻緩洪水的速度,減少災害。

濕地就像大地的腎髒,具有保存水中的養分、過濾化學和有機廢物、積存懸浮物的功能。當河水挾帶著汙染物流經濕地時,濕地上的水生植物,如水草、蘆葦、香蒲等,會使水流速度減緩,吸附重金屬,且讓汙染物沉澱在濕地的底部,使水質得以淨化。

濕地還可以憑借植物,留存氮和磷,預防水質優氧化,這些植物還可以將太陽能轉換成微生物和製造氧氣,提供魚、蝦、森林、野生動物賴以維生的養分。

濕地不但是郊遊、繪畫和休閑的好去處,也因為蘊藏豐富的物種。而成為自然教學的天然教室。魚塘及基圍等濕地,提供水產食物,也是風景美好之景點。

其實,濕地早在許久以前,就一直扮演著“生命基因庫”的角色,科學家及田野調查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更直接說明了,濕地本身多樣性的功能和過去被忽視、卻一直為人們所利用的價值。

3.為什麼說森林麵積減少是地球之肺潰瘍?

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對環境具有重大的調節功能。因發達國家廣泛進口和發展中國家開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麵積大幅度減少。據綠色和平組織估計,100年來,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壞。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如果用陸地總麵積來算,地球的森林覆蓋率,僅為26.6%。森林減少,導致土壤流失、水災頻繁、全球變暖、物種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類,已將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個十分危險的境地。

4.為什麼說水資源枯竭已成為逼近人類社會的危機?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似乎無所不在。然而飲用水短缺,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目前,世界的年耗水量,已達7萬億立方米,加之工業廢水的排放,化學肥料的濫用,垃圾的任意傾倒,生活汙水的劇增,使河流變成陰溝,湖泊變成汙水地;濫墾濫伐,造成大量水分蒸發和流失,飲用水在急劇減少。水荒,向人類敲響了警鍾。據全球環境監測係統水質監測項目表明,全球大約有10%的監測河流受到汙染,生化需氧量(BOD)值超過6.5毫克/升,水中氮和磷汙染,汙染河流含磷量,均值為未受汙染河流平均值的2.5倍。另據聯合國統計,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活用水告急,其中43個國家為嚴重缺水,危及20億人口的生存,其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中東地區。許多科學家預言:水在21世紀,將成為人類最缺乏的資源。正如人們所希望的,不要讓人類的眼淚,成為地球上最後一滴水。

5.為什麼維護生態平衡至關重要?

隨著人口不斷增長,已使地球不堪重負;環境汙染,已使其傷痕累累;生態失衡,已使她失去了昔日的輝煌;物種滅絕,危及整個生物圈。麵對無窮無盡的汙染,河流在悲泣,泉水在呻吟,海水在怒號。森林匿跡,溪流絕唱,草原退化,流沙塵揚。我們的地球,正超負荷運轉;我們的家園,正走向衰亡,人類的警鍾,是人類自己把它敲響。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必將使人類患上“孤獨症”。因此,挽救自然,挽救生態,挽救環境,挽救地球,已刻不容緩。否則,人類的末日,將是自己釀造的一杯毒酒。

生物多種性減少,是指包括動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生物物種,由於生態環境的喪失,對資源的過分開發,環境汙染和引進外來物種等原因,使這些物種不斷消失的現象。據估計,地球上的物種約有3000萬種。自1600年以來,已有724個物種滅絕,目前已有3956個物種瀕臨滅絕,3647個物種為瀕危物種,7240個物種為稀有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