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理想模式
所謂“無垃圾的社會”是說在這個社會中不排出垃圾的意思。如果嚴密地說,原理上是不可能的。就像到目前為止所講的,為了我們能繼續活下去,使用資源生產某種發揮作用的東西,這樣肯定有不要的東西排出,換句話說就是徘出垃圾,因不可能變成對我們有用的東西。這與萬有引力定律和物質不滅法則一樣是個真理(平均信息量的法則)。因此,所謂“無垃圾的社會”就是該社會中對人類生存起作用的東西一點也沒有,那麼隻能回到人類誕生以前的地球中去。
而在這裏所說的“無垃圾的社會”是以排出垃圾為前提,然後將垃圾轉化為對人類有益的東西(資源),進行再回收利用。這樣就會產生這一個結果:這些被人們遺棄在地球環境——土壤、大氣、海洋中和地球生物圈的垃圾為零。這樣一來人類生存中必然排出垃圾的社會變成沒有垃圾的社會。這樣說也許有人會認為這與人類不排出垃圾就不可能生存的真理相反,完全是一種“謬論”。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因為排出垃圾的主體與將此科用的主體是不一樣的。因為對某種人來說不要的東西,對另一種人來說是需要的;這個人不要的或許另一個是正需要的,……這裏所說的就是要形成這樣的社會。
那麼所有的垃圾都作為資源進行利用、使用,這就是所謂“無垃圾社會”的定義。這樣的社會果真能有嗎?從理論上來說可以理解,現實是不可能的事常常發生。讓我們擺脫常規,大膽地想像一下,在這時候最好的思考方法之一是極端地想一下。
在那裏,首先讓我們來考慮一下100年、200年或1000年以前的地球吧。說到100年以前的話,那時根本不采用什麼科學,但是人類可以自由地想像,是一個科學幻想小說的世界或者說如漫畫和動畫片,在那個世界裏人類可以良由地幻想,自由地表現。
但是這樣的人類的幻想後來成為現實的,數不勝數。50年以前人類去宇宙旅行,上月球完全是幻想世界的事。在100年以前與很遠地方的人說話,可以邊看著對方的臉邊說話,簡直是空想或是神話,現在都實現了,按此推理“無垃圾的社會”是對未來的幻想不能說是毫無意義的。
幻想未來地球
因為垃圾與社會自身有著本質的聯係,因此,思考垃圾的未來就是思考社會和地球的未來。
在這裏如果對垃圾進行幻想的話,首先要對未來作一番構思。這時的思想(看法、思考方法)就顯得很重要。就思想來說從廣義上可似分成二部分。一個是人類的可能性,特別是寄托於未來科技的發達。在這裏,人類移居宇宙空間的電影劇本產生了。
人類總是不斷地開發新技術,開拓新的土地。自新大陸被發現以來,到目前為止,在地球上,無論是南極,還是北極,人類沒有到達過的地方已沒有了,地球變得小了。地球上的資源在減少,垃圾在增加。但是隨著地球資源的枯竭和地球環境惡化,對居住困難的擔心仍然是不必要前,稍微放眼宇宙就會發現還留存著無限廣闊的天地。
在那裏,人類不斷地向宇宙擴展自己的空間,不管是基於宿命論,還是發展的必然性,都可以進行這樣的考慮。事實上用這樣的思考方法,可以製定數億人口規模的移住宇宙計劃,慢慢地去實行。以美國為中心進行的是宇宙殖民地計劃。製造一個巨大的行星,在那裏開始新的生活。在這裏連重力也能製造出來。然後從動物、植物、微生物製造形成微小生態係統。凡是物質,完全回收利用。現在,美國的亞利桑那洲的沙漠製造了一個物質不出不進的與社會隔絕的防空洞,在這個防空洞裏有7個男女科學家生活著。除了重力以外,與人造衛星一樣。在宇宙殖民地的計劃中,到2050年將製造能住2000萬人的造行星並進行移居的計劃。這個宇宙殖民地,在幻想世界中已經是被完全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