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河之水—壺口瀑布
黃河上的壺口瀑布,是我國著名的大瀑布。位於山西省吉縣西部南村坡下。黃河水流到這裏,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因此而得名。壺口瀑布景區麵積大約100平方千米,是山西省和陝西省兩省共有的著名風景名勝區,1988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現為國家4A級景區,瀑布落差為9米,水力資源極為豐富。
壺口瀑布是一個天然瀑布,在黃河中遊流經晉陝大峽穀時所形成。西瀕陝西省宜川縣,東臨山西省吉縣,距山西吉縣城西南大約25公裏。瀑布寬達30米,深約50米,出現的最大瀑麵為3萬平方米。在我國,僅次於貴州省黃果樹瀑布,是第二大瀑布。滾滾黃河水流經晉陝大峽穀時,500多米寬的洪流由於受到兩岸的束縛,形成上寬下窄的結構,同時在50米的落差中翻騰傾湧,其勢如同在巨大無比的壺中傾瀉而出。在古籍《書·禹貢》中是這樣來描述的,“蓋河漩渦,如一壺然”,讀罷此句,其形象頃刻間躍然紙上。此外,還有兩大極為罕見的中外聞名奇景:“旱地行船”和“水底冒煙”。
此地兩岸夾山,河底石岩上衝刷成一個巨大的溝,寬約30米,深達50米,滾滾黃河水奔流至此,倒懸傾注,如同奔馬直入河溝,波浪翻滾,驚濤怒吼,震聲數裏之外仍然可以聽得見;其形如巨壺沸騰。在春秋兩季,正值水清時節,陽光直射,彩虹隨波濤飛舞,景色綺麗。於是就有了明陳維藩的《壺口秋風》詩“秋風卷起千層浪,晚日迎來萬丈紅”。
壺口瀑布在平日裏“湍勢吼千牛”,在“冷靜”時節一改常態,呈現不一樣的風情:黃河水從兩岸形狀各異的冰淩、層層疊疊的冰塊中飛流直下,激起的水霧在陽光下映射出美麗的彩虹,在瀑布下有美麗的冰橋,使得遊人不禁慨歎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當黃河流入“壺口”的時候,湍流急下,水霧四濺,騰空而起,如同從水底冒出的滾滾濃煙,即使在數十裏之外,仍然可以看得到。壺口霧氣的大小與季節、流量有關。冬季河麵封凍,瀑布多呈冰淩,地表來水大大減少,壺口流量降至150~500立方米/秒,激浪較小,飛出槽麵的水霧也相對較少;夏季由於流量大增,水流溢出深槽,落差極小,瀑布消失,不易形成升入高空的濃密水霧;春秋兩季,流量不大也不大小,氣溫適宜,瀑布落差在20米以上,急流飛濺,形成彌漫在空中的大霧,也就是著名的“水底冒煙”一景。
除此之外,還有上麵所說的“旱地行船”一景。上遊船隻到此,必須離水登陸,經人抬或車運繞過壺口,也就是所謂“旱地行船”,隻有這樣,才可以入水續航,這是千百年來一直不能改變的。
2.日照香爐—廬山瀑布
廬山瀑布群的主要瀑布有:三疊泉瀑布、開先瀑布、石門澗瀑布、黃龍潭和烏龍潭瀑布、王家坡雙瀑和玉簾泉瀑布等。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對廬山瀑布做出的評價。詩中所說的廬山瀑布,位於江西省星子縣廬山秀峰景區,懸於雙劍、文殊二峰之間,瀑布水被二崖緊束噴灑,如同驥尾搖風,因此又被稱為“馬尾水”。廬山瀑布群曆史悠久,曆代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賦詩作詞,讚頌其壯觀雄偉,正由於此,廬山瀑布的聲譽才越來越大。這其中又尤以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最為著名,詩句言簡意賅,高度概括了廬山瀑布的壯闊,早已成為千古絕唱,並傳為佳話,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廬山的瀑布群名氣最大的應該是三疊泉,有廬山第一奇觀的美稱,過去也有“未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這一說法。由於三疊泉瀑布水,從月山流出,緩慢地流淌一段路程後,再過五老峰背,隨後經過山川石階,因此被折成三疊,故而得名三疊泉。
當你站在三疊泉瀑布前的觀景石台上舉目遠望的時候,就會看到全長近百米的白練由北崖口懸注於大盤石之上,又飛瀉到第二級大盤石,稍作停息,便又一次噴灑到第三級大盤石上。白練高懸空中,三疊分外明顯,正如古人所雲:“上級如飄雲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在水流飛濺中,即使遠隔十餘米,濕意仍然很濃。
廬山之美,素來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古人雲:“泰岱青鬆,華嶽摩嶺,黃山雲海,匡廬瀑布,並稱山川絕勝”。廬山的美,更多的是來源於其瀑布的美。
據專家考證,廬山一名最早出現是在周朝。那時候,人們對千裏平川上竟突兀出一座如此高聳秀美的廬山,山上又有如此之多的瀑布溪流,對此無法做出解釋。然後,人們就編出很多神話故事,用以解釋廬山及其泉瀑的由來,秦始皇趕山塞海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傳說在秦始皇為自己建造陵墓的時候,曾得到一根威力超強的神鞭,神鞭所到之處,山為之崩,地為之裂。於是,秦始皇將神鞭抽向驪山一角,但見驪山的一角變成了一座脫離秦嶺的孤山。接著秦始皇又抽了幾鞭,竟然把那山趕到了長江南岸的鄱陽湖畔。此時正值黃昏,天色漸暗,秦始皇有點累,決定暫作小憩,等第二天天亮再趕山下海,將通往蓬萊仙境的道路鋪平。但是沒有想到的是,當天夜裏失去神鞭的南海觀音急忙趕到,乘秦始皇酣醉之時,用一支假神鞭將神鞭掉包了。到第二天,秦始皇醒來,便舉鞭趕山下海,可誰想山竟巋然不動。秦始皇極為生氣,於是在山上連抽九十九鞭,打得那山滿身鞭痕,汗如雨下,可仍堅定不移地立在那裏。秦始皇束手無策,不得不扔下鞭子,垂頭喪氣地離開了。自此以後,那山便以鄱陽湖畔為家了,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廬山。由於秦始皇連抽九十九鞭,後來就成了九十九道錦鄉深穀;秦始皇把趕山鞭順手扔下,就成了今天龍首崖外高聳入雲的桅杆峰;那滿身流淌的汗水,也變成了群山之中的銀泉飛瀑了。
傳說之二,早在周初(公元前17~公元前16世紀),也有說在周威烈王時候(也就是公元前4世紀),有一位在廬山求仙學道的匡俗先生。對於其名匡俗,字君孝,也有稱為匡裕,字子孝,也有稱為匡續。如果按照中國傳統的名與字的聯義來看,其名為裕,是一種比較合理的解釋,俗字是誤傳,俗、續二字罔音,也是傳聞之誤。現如今較為普遍的名字是匡俗,而匡裕隻有少數人知道。在這裏,為了方便,便以人們熟悉的稱呼為其名。另外,也有人稱匡俗為廬俗,這種傳說乃是因名山而主觀臆想出來的,以地名為氏,以氏為姓,按照古代的慣例倒也說得過去。至於他確切的姓氏,在這裏也沒有必要追究。那時,由於朝廷知道匡俗在廬山尋道求仙這件事,於是周天子多次請他出山相助,卻屢屢遭到拒絕。無奈之下,匡俗隻好潛入深山中,從此,匡俗消失得無影無蹤。有人說他得道成仙了,這當然毫無根據。後來,人們為了美化這件事,就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稱為“神仙之廬”。廬山這一名稱也就隨之出現了。因為“仙人”姓匡,所以也有匡山這一說法,也有人稱其為匡廬。直到宋朝,為了避宋太祖趙匡胤中匡字的諱,而改名為康山。
還有一個傳說,周武王在位的時候,有一位方輔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騎著白驢子,一起來到山中煉丹,後來也成了“仙人”,山上空有一座廬。於是,人們就把這座“人去廬在”的山,稱為廬山。由於“成仙”的先生名輔,又稱其為輔山,然而這也隻是一個神話故事而已。
除此之外,另外還有一種傳說,仍與匡俗先生的故事相關,但時間相對要晚,情節也有所差異。據說是匡俗的父親東野王,曾經同都陽令吳芮一起,輔佐劉邦平定天下,東野王不幸在途中死去。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勳,封東野王的兒子匡俗於鄔陽(鄔,wu音烏,鄔陽是現在都陽縣的一部分),號越廬君。越廬君匡俗,共有兄弟七人,常習道術,常在陽湖邊大山裏學道求仙。於是,這座越廬君兄弟們學道求仙的山,於是被人們稱為廬山。
3.瀑瀑新奇—馬嶺河瀑布
馬嶺河瀑布,是中國最大的瀑布群。它起源於烏蒙山脈,最終注入黔、桂交界的南盤江,長達100多千米。與其他一般峽穀比起來,它的地貌結構有所不同,隻是一條地縫。但有人稱其為“地球最美麗的傷疤”。從石階上走下去,就會看到奇險幽深的峽穀。在這條深200~400米的地縫底部,可以看到尖峭的峰巒赫然屏列,瀑布異彩紛呈,而且氣勢磅礴,山穀間到處彌漫著幽深而神秘的氣氛。
馬嶺河瀑布共有飛泉60多處,而在壁掛崖隻有2千米長的峽穀中,就有瀑布多達13條,可以說這是一個頗為壯觀的瀑布群。珍珠瀑布是最有特色的,有4條潔白而輕軟的瀑布從200多米高的崖頂跌落下來,在層層疊疊的岩頁上若隱若現,形成成千上萬的水珠,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就像人站在高處篩落而下的浪花一樣。
“72瀑聚一峽”,真正是一道獨特的景觀,落差從100米到300米,瀑瀑相連,一瀑比一瀑新奇,僅僅一個天星畫廊景區的1.7千米瀑布就多達20餘條。因此,馬嶺河大峽穀特有的瀑布文化是由一個個瀑布奇觀構成的。遊客在穀中順流而下的時候,可以看到懸崖峭壁上的牽藤竹和各色美麗脫俗的蘭花。
4.細膩女神—流沙瀑布
流沙瀑布,也被稱為最細膩的瀑布。它位於湘西的德夯順溪邊小路右行1.5千米處,瀑布高216米,瀑布從絕壁之上騰空而下,如此高的落差,以至於流水到了下麵就散落成流沙狀,如白練淩空、銀紗懸壁一般。
當遊人從瀑布下走過時,淡淡的水霧如同輕紗一般紛紛揚揚從天而降,就好像進了水簾洞一樣,絲絲細雨,浸入心脾。如輕紗一樣的水珠在風的吹動下,到處飄散。
流沙瀑布雖沒有萬馬奔騰的磅礴氣勢,也沒有萬獸怒吼的狂囂之聲,然而憑著它若有若無的輕柔,流沙瀑布以其縹緲的氣質縈繞於遊客的心。此瀑布在8月的時候水量最大。除此之外,還有以流沙瀑布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的有號稱“美麗大峽穀”的苗寨德夯、芙蓉鎮王村、古鎮鳳凰等人文景觀。
5.姿態萬千—九寨溝瀑布
被人們譽為“童話世界”的九寨溝,是蜀中勝地一顆五彩的風光“寶石”,它那與眾不同的美景不知迷醉了多少遊人!而說到九寨溝覽勝,首屈一指的就是讓人流連忘返的九寨溝瀑布。
九寨溝瀑布群,主要有三部分組成:諾日朗瀑布、樹正瀑布和珍珠灘瀑布。除此之外還有若樹正群海間的梯瀑群等無數個小瀑布。
九寨溝瀑布,南距成都市約400餘千米。從成都乘車向北行,過郫縣和灌縣,隨後沿著岷江峽穀岸邊的盤山臨江公路溯江上行,就到達目的地了。其中的岷江在曆史上曾一度被認為是長江的正源,水勢很大,浪翻流急。在前行之路可以看到很多景點:三國時代蜀國大將薑維為抵禦曹魏進攻而修築的城堡遺跡;有斷斷續續的懸空棧道;有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雪山草甸,令人感慨萬千!
而且這塊土地素來就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在這條“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中,不僅有殊死鏖戰,也有生靈塗炭。縱觀我國瀑布,有從斷崖驀然跌下,勢如大海倒瀉、銀河決口般聲勢恢宏的瀑布;有從峭壁淩空飛落,如白綾脫軸、嫋嫋娜娜般姿態萬千的瀑布;也有從洞上翻崖直下,狀如水晶珠簾般垂掛洞前、妙趣橫生的瀑布。然而不同的是,九寨溝瀑布群從長滿樹木的懸崖或灘上靜靜流出,瀑布常常被分為成千上萬股細小的水流,或輕盈緩慢,或急流直瀉,姿態萬千,妙不可言,再加上四周到處都是群山疊翠,滿目青蔥。秋天的時候,萬物都換上了秋裝,瀑布之美更是無以言之,真想一睹為快。
其中,諾日朗瀑布是九寨溝最為寬闊的瀑布,高大約30米,寬達百餘米,水從靜海穿林過灘緩慢地流下來,淩空而下,水花四濺,色彩之純淨不禁令人心醉。而“諾日朗”三字,在藏語中的意思恰恰就是雄偉壯觀。
白天陽光下的諾日朗瀑布,多姿多彩,景色迷人。而當夜幕降臨,皓月當空,清輝如練,諾日朗瀑布更有一番令人沉醉的詩情畫意了。聆聽著瀑布的“嘩嘩”水流聲,和夜裏莫名的一些小蟲的叫聲,再仰望懸掛在天空上的一輪如鉤新月,山風徐徐拂麵而來,渾身涼爽舒適,身置如此佳境,已使人完全忘卻了人世間的一切煩憂,飄飄然欲羽化登仙了。
素燒如意。如意菜即蕨菜,因其狀若一柄綠瑩瑩的古代如意而得名。國外把它列為健康食品,稱為“山菜之王”。
雅茶。雅茶是用茶樹的粗枝大葉製成的茶,因產地在雅安地區,故稱“雅茶”。明代稱為“馬茶”,清代以後稱為“邊茶”。藏族同胞以肉食為主,蔬菜、水果很少,食物所缺的維生素多由“雅茶”來補充。製作酥油茶必須用“雅茶”,因其味道濃厚,可以壓住酥油、牛奶的膻味。
奶渣包子。奶渣包子顧名思義就是用奶渣做陷,新鮮的奶渣酸酸的,白白的,可以用來做餡,奶渣包子由此而來。奶渣曬幹以後,藏族人把它當零食吃,也放在粥或者湯裏麵做佐料,幹奶渣漢族人不太吃得慣,不過奶渣包子倒是藏漢、老少皆宜。
糌粑。糌粑的原料有青稞、豌豆、燕麥等。藏族無論下地勞動,上山放牧,出門旅行,都要隨身攜帶糌粑。吃時碗裏倒少許糌粑,加酥油茶調和後食用。糌杷攜帶方便,又是熟食,在地廣人稀、燃料缺乏的牧區是一種物美價廉、方便實用的食品。糌粑是藏族的主食,形似內地的炒麵。
青稞酒。青稞酒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也是歡度節日和招待客人的上品。按照藏族習俗,客人來了,性格豪爽的主人要端起青稞酒壺,連斟三碗敬獻客人。前兩碗酒,客人按自己的酒量,可喝完也可剩一點,但不能一點也不喝,第三碗斟滿後則要一飲而盡,以示尊重主人,然後賓主才開始暢飲,一醉方休。藏族同胞勸酒時,經常要唱酒歌,歌詞豐富多彩,曲調優美動人,男女老少都會唱酒歌。
涼拌犛牛肉。牛的肉經過鹽鹵,切成薄片,拌上辣椒不失為一道好的下酒菜,當然,酒要喝當地的青稞酒。犛牛產於鬆潘九寨溝一帶的高原,肉香且帶有一點野味,目前九寨溝已經有犛牛肉的加工廠,做成真空包裝的熟食,遊客購買起來也十分的方便,並能夠帶回家贈送朋友。
6.高大雄偉—諾日朗瀑布
“諾日朗”三個字按藏語的譯音翻譯過來是男神的意思,是高大雄偉的象征。由此可見,諾日朗瀑布就是雄偉壯闊瀑布的意思。滔滔不絕的流水從諾日朗群海而來,從瀑布的頂部一瀉而下,如一瀉千裏的銀河,聲震山穀。瀑布南端的水勢更為浩大,寒氣逼人,跌落的瀑流撞擊底部騰起了淡淡水霧。在晨光的照耀下,遊人通常可以看到橫掛山穀的一道道彩虹,使得這一片瀑布看上去更加姿態萬千。九寨溝諾日朗瀑布,海拔為2365米,瀑高約為270米,落差20米,寬達300米,是中國大型鈣華瀑布之一,也是中國最寬的瀑布。
另外,在其對麵築有一座觀景台,以供遊人觀賞瀑布之用。因為站在台上,就可以將瀑布全景盡收眼底。每逢秋天,瀑布300米的飛流與秋色、雲霧相互映襯烘托,形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
諾日朗瀑布是九寨溝眾多瀑布中最為寬闊的一個。瀑布頂部非常平整,這是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以前這裏沒有瀑布,隻有一個平台。一年,遠遊而歸的紮爾穆德和尚帶回了貝葉經、鐵犁鏵和手搖紡車。於是,聰明美麗的藏族姑娘若依很快學會了用紡車紡線。她把紡車架到三溝交界的平台上,供來往的姐妹們觀看和學習,因此人們稱這裏為“紡織台”。而殘酷的頭人羅紮說她們是在搞歪門邪道,便很生氣地把她和紡車一腳踢下山崖。頓時,暴發了山洪,把羅紮和他的同夥一同衝下了懸崖,紡織台也因此成了現在的瀑布。
7.氣度不凡—珍珠灘瀑布
九寨溝珍珠灘瀑布海拔2433米,瀑頂寬310米,最大落差為40米,呈新月狀。它是九寨溝內一個典型的組合景觀,上端灘流從台麵上注入下方丹祖溝,從而形成了壯觀的飛瀑。
寬闊的水簾從瀑布噴瀉而下,拉開了環形帷幕。瀑布跌落到瀑底,在山穀中激起飛濺的浪花,水聲轟鳴,山澗沸騰。瀑布在整個跌落過程中那磅礴的氣勢,振奮人心。在瀑布底部則有一番優美的風光:蔥鬱的林木,嬌媚的山花,清新的空氣以及婉轉鳴叫的群鳥。
珍珠灘瀑布被新月狀的岩塊分為了數股,或銀簾飄飛,或白浪滾滾,或似珠如線,狂奔急瀉彙入澗底,喧騰著奔流而下。珍珠灘瀑布平均寬為200米,氣勢非凡,異常雄偉。當瀑布衝進穀底時,吼聲如雷,卷起了千堆浪花,一路向東狂奔。這道激流水色碧絳泛白,與九寨溝所有激流比起來,是水色最美、水勢最猛、水聲最大的一段。激流左側的棧道是供遊人觀賞這一股碧玉狂流的最佳地點。
8.水簾常開—樹正瀑布
九寨溝的樹正瀑布海拔2295米,高11米,瀑頂寬62米,是無名海水沿湖堤奔湧,被水中的樹叢分成數千股水束於樹正瀑頂交彙。水流一到裂點就噴揚出來,隨著下方凸起的裙狀、肺葉狀鈣華流下,從而形成了多極渾的圓狀瀑布。瀑布從頂部跌落到溪澗,神采飛揚。其帶有雄厚的瀑聲,旋律剛毅。雪峰銀瀑河、翠流綠樹構成了一幅印象畫般的背景,這裏往往是遊人合影留念的絕好地點。
樹正瀑布位於樹正溝內,是人們入溝見到的第一個瀑布,也是九寨溝四大瀑布中最小的一個。它雖然最小,但也能讓初遊九寨溝的人感受到它的驚心動魄。下臨樹正群海,上接老虎海,是由首尾相接的眾多梯湖的飛瀑組成。其水勢迅猛,勾連回環,瀑布下瀉深溝,有著千軍萬馬在擂鼓搖旌的氣勢。瀑水被水中的樹叢分成無數水束從瀑麵直瀉而下,被凸起的環形梯狀鈣華岩阻擊,形成了狀似巨形蓮瓣的無數個瀑麵,遠遠望去,那些瀑麵猶如天海中的一朵常開不衰的睡蓮。
9.火山之水—鏡泊湖瀑布
鏡泊湖瀑布是中國最大的火山瀑布,也被稱為“吊水樓瀑布”,位於黑龍江省寧安縣西南。長期以來,牡丹江一直就像一個溫順的小姑娘,從來不發火。然而一萬年前的火山爆發,使得牡丹江的生命流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第四紀玄武岩流在吊水樓附近形成了天然堰塞堤,攔截了牡丹江出口,水位被迫提高形成了90多平方千米的鏡泊湖。
鏡泊湖瀑布是極為震撼人心的,每逢夏季洪水來臨時,鏡泊湖水從各個方向漫來聚集在潭口,然後陡然下跌,如無數白馬奔騰,氣勢尤為壯觀。呼嘯奔騰的湖水漫過平滑的熔岩床麵,從斷層峭壁上一瀉而下,在豐水期形成寬達二三百米、落差二十多米的大瀑布,形成浮雲堆雪的奇景,無不為之叫好。擁抱潔白瀑布的是黑石潭,赭紅色的熔岩將一條河流的急切烘托得無比驚心,那是水與火的妥協,那是冰冷與熾熱的生命的結合。
10.風韻不凡—黃果樹瀑布
黃果樹瀑布,以水勢浩大而著稱,是中國最大的瀑布,位於貴州西線旅遊中心安順市西南45千米處,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境內,東北距貴州省會貴陽市150千米,有滇黔鐵路、株六複線鐵路、黃果樹機場、320國道、貴(陽)黃(果樹)高等級公路貫通全境,新建的清(鎮)黃(果樹)高速路直達景區。景區以黃果樹瀑布為中心,以瀑布、溶洞、地下湖為主體。四周岩溶廣布,河寬水急,山巒疊嶂,氣勢雄偉,素來是連接雲南、貴州兩省的重要通道。現如今,又開通了滇黔公路。當白水河流經當地時,河床斷落成九級瀑布,其中黃果樹是最大的一級。瀑布寬101米,落差60~80米,流量可達每秒2000多立方米。在其對麵建有觀瀑亭,可供遊人在此觀賞洶湧澎湃的河水奔騰直瀉犀牛潭。騰起水珠大多高達90米,在其周圍形成水簾。如果盛夏來此,一定是消暑的最佳選擇。由於瀑布後絕壁上凹出一個奇特的洞,因此被稱為“水簾洞”,洞深20多米,洞口以瀑布為簾,從洞內窗口可以看到天然水簾勝境。
黃果樹瀑布的優美景色,自古就為人們所讚賞。黃果樹瀑布,古稱白水河瀑布,也稱黃桷樹瀑布、黃葛樹瀑布或黃葛墅瀑布。早在明朝弘治年間(1488~1505年)的《貴州圖經新誌》中就有文字記載,之後在嘉靖年間(1522~1566年)的《貴州通誌》,《貴州山泉誌》和《貴州名勝誌》等均有記載。及至明朝偉大的旅行家徐霞客更是對黃果樹瀑布作了生動而科學的詳細描述。
壯麗的黃果樹瀑布,不僅是貴州第一勝景,而且是中國第一大瀑布,同時也是世界最闊大壯觀的瀑布之一。景區內以黃果樹大瀑布(高77.8米,寬101米)為中心,黃果樹大瀑布是亞洲最大的瀑布,采用全球衛星定位係統及其他科技手段,經測知其實際高度為77.8米,主瀑高為67米,瀑布寬101米,其中主瀑頂寬83.3米。與此同時,還分布著雄、奇、險、秀,風格不同,大小不一的18個瀑布,形成一個龐大的瀑布“家族”,因此被世界吉尼斯總部評選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同時也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記錄。在黃果樹瀑布群中最為壯觀的瀑布是黃果樹大瀑布,它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夠從上、下、前、後、左、右6個方位觀賞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簾洞自然貫通且能從洞內外聽、觀、摸的瀑布。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曾發出這樣的讚歎:“搗珠崩玉,飛沫反湧,如煙霧騰空,勢甚雄偉;所謂‘珠簾鉤不卷,匹練掛遙峰’,俱不足以擬其壯也,高峻數倍者有之,而從無此闊而大者”。
由於黃果樹瀑布群的各瀑布不僅風韻各異,造型優美,因此被稱為世界上最典型、最壯觀的喀斯特瀑布群,而且在其四周還發育著很多喀斯特溶洞,在其洞內有各種喀斯特洞穴地貌發育,形成中外聞名的貴州地下世界,旅遊觀光價值是非常大的,經國務院批準,黃果樹瀑布群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開發區域。由此可見,隨著黃果樹瀑布群得到進一步開發,黔中南將成為我國乃至於全世界最著名的瀑布遊覽區之一。
另外,由於黃果樹是布依族苗族聚居地,到處可見富有濃鬱民族特色的石頭建築。黃果樹附近的石頭寨因其知名度很高,於是被稱為蠟染之鄉,而滑石哨是我國第一個布依族保護村。
不僅如此,在黃果樹周圍還有數不勝數的名勝古跡,其中“千古之謎”的紅岩碑最為著名,還有相傳是三國遺跡的關索嶺、孔明堂、跑馬泉、禦書樓等。
近年來,景區投資數百萬元,在黃果樹瀑布下景區內安置了大型照明燈和大型激光演示係統。當你夜遊黃果樹瀑布時,如臨幽幻迷離的仙境一般,別有一番情趣,在瀑布旁邊的老龍篝景區,石叢奇特,曲徑通幽。內有碑林公園,記載了有史以來文人墨客對黃果樹的一片深情。
11.吼瀑—陡坡塘瀑布
陡坡塘瀑布位於黃果樹瀑布的上遊,兩處景區相距約有1千米,瀑頂寬105米,高為21米,是黃果樹瀑布群中瀑頂最寬的一個瀑布。在陡坡塘瀑布的頂部有一個麵積達1.5萬平方米的巨大溶潭,而瀑布的形成是在逶迤100多米長的鈣化灘壩上。此外,陡坡塘瀑布還有一個特殊的現象:每當洪水到來之前,瀑布都會發出“轟隆轟隆”的吼聲,因此人們也稱為“吼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