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聞水聲轟轟,從隴隙北望,忽有水自東北山腋瀉崖而下,搗入重淵,但見其上橫白闊數丈,翻空湧雪,而不見其下截,蓋為對崖所隔也。”這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在《徐霞客遊記》中對陡坡塘瀑布的描述。
12.柔美公主—銀鏈墜瀑布
銀鏈墜瀑布是最柔美的瀑布,位於天星橋景區內,屬大黃果樹風景區的一部分,距離黃果樹瀑布僅有7千米。流水便呈現出瀑布的形態,許多小瀑布氣勢非常壯麗。
天星橋景區實際上是一個岩溶地貌公園,公園裏有眾多的小山。遊客通過景區的小路,登上一些石峰,就會看到一座形態獨特的橋,它是通往地麵山峰的必經之地。這座橋就是天星橋,它是天然的石橋,在這個石橋上插一塊石頭,這塊石頭就好像是流星墜落時形成的一般,因此就有了天星橋這個名字。
遊客過了天星橋,就能抵達天星洞,洞裏麵有一大片石筍群,這些竹筍與傳說中的八仙十分相像,再加上旁邊的淺水,所以就有了“八仙過海”的景觀。
出了天星洞,冒水潭就出現了眼前,因為各種岩體的高度大小不一,因此流水在這裏便呈現出瀑布的形態,許多瀑布雖小,但氣勢卻是非常壯麗的。
接下來,銀鏈墜瀑布便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巨大的岩石好像人們的肩膀一樣,自然地向下低垂,瀑流柔緩地從岩石上滑過,然後輕盈地流入了深潭裏。那些岩石從表麵看上去,就像粗糙的皮膚一樣,瀑流經過其表麵時形成了美麗的銀色顆粒。
因此,整個瀑布看上去就如同銀鏈齊垂一般,它的這種形態、這種風情讓人迷戀,更讓人尋找一種平和的心態。
13.南國風情—德天瀑布
德天瀑布位於廣西大新縣歸春河上遊,距中越邊境53號界碑大約50米,是國家特級景點。德天瀑布橫跨中國與越南,排在巴西—阿根廷之間的伊瓜蘇大瀑布、讚比亞—津巴布韋之間的維多利亞瀑布以及美國—加拿大的尼亞加拉瀑布之後,是世界第四大、亞洲第一大跨國瀑布,靖西縣歸春河就是它的源頭。歸春河常年有水,流入越南後又流回廣西,經過大新縣德天村處遇斷崖跌落而成瀑布。
在德天景區,德天瀑布是遊人觀光旅遊的最好去處。歸春河十分清澈,它一方麵是左江的支流,另一方麵也是中越兩國邊境的界河。
波濤翻滾的歸春河水氣勢洶洶地從北麵狂奔而來,被高崖三疊、巍然聳峙的浦湯島所阻隔。之後,水流就從50多米高的山崖上跌落,與下麵的岩體發生撞擊,從而產生了大量的水花與水霧。這些散落的水花與水霧從遠處望去,就像是垂天的淌涓一般,從近處看就像飛珠似的,它們在陽光的照耀下,五彩繽紛,十分好看。同時,瀑布的水聲在河穀中振蕩,氣勢非常雄偉。
瀑布三級跌落,寬度最大為200多米,縱深有60多米,落差有70餘米,年均流量50立方米/秒,所在地為厚層狀白雲岩地質。此瀑布為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與越南的板約瀑布共同連成一體,如同一對親姐妹。中越邊民往往在瀑布的下遊,進行邊貿往來,過去通過肩挑人扛的方式,而現在多用車船運載。
瀑布的景色常隨著季節的更替而發生變化,春天草木泛青,萬花爭豔,它們如同色彩繽紛的花邊一樣鑲嵌於瀑布的四周。夏天,瀑流奔湧如龍,氣勢逼人,有著萬馬奔騰般的壯麗場麵。秋天,瀑布的水霧到處飄散,蕩掛的銀簾在成熟的季節顯得景致非凡。冬天,瀑流濺起的水珠閃閃發亮,細流在山風吹拂下飄飄灑灑。
德天景區素來就有“小桂林”之稱,如同一幅又一幅寧靜抒情的南國特有的風情畫卷。遊人置身於此,可以感受到處處是美景,這是丹青妙手所不及的,難怪人們常說“德天歸來不看瀑”。
14.千變萬化—大龍湫瀑布
雁蕩大龍湫瀑布,是浙江省雁蕩山的一處勝景,為中國四大瀑布之一,而大龍湫獨以其落差為190餘米的優勢,成為中國瀑布之最。
大龍湫瀑布發源於白崗尖,經過龍湫背後,從連雲峰處淩空跌落,景致十分壯觀,就好像是瀑流從銀河傾瀉下來一樣。大龍湫瀑布有一處奇特的地方,那就是瀑布能夠隨著季節河晴雨的變化而呈現出姿態萬千的迷人景象。
每年夏季雷雨過後,大龍湫瀑布就會變成為一條狂怒的銀龍,從半空中奔湧而來,那種氣勢驚天動地,煞是雄偉。在晴朗的冬季,瀑流也會從半空飛瀉而來。在陽春三月,大龍湫瀑布就要呈現出不同於以往的景象。雨水的減少使瀑布如珠簾下垂一般,不出多遠,就無影無蹤了。
由此可見,大龍湫瀑布可以說是變化萬端,讓人難以捉摸了。雁蕩山的瀑布非常多,可以叫得出來名字的就多達18處。與貴州黃果樹瀑布比起來,雁蕩山的瀑布風格迥然而異。它們不是以大取勝,而是以其優美的姿態討遊人的歡心。除了上麵提到的大龍湫瀑布之外,還有小龍湫和三折瀑等著名的瀑布。三折瀑是同一水流流經三處懸崖,成為上中下三個飛瀑。中折瀑是其中最為動人的。中折瀑四周的懸崖,如同一個半圓形的洞穴,水從洞頂奔流而下,飄忽不定,景色極為優美。
大龍湫瀑布所處的山因山水奇秀而聞名於世,曆來就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的美譽,在曆史被稱為“東南第一山”。由於其山頂有湖水,蘆葦較為茂密,結草為蕩,南歸的秋雁多宿在這裏,雁蕩因此而得名。雁蕩山係綿延數百公裏,按照不同的地理位置可劃分為五部分:北雁蕩山、中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澤雅)、東雁蕩山(洞頭半屏山)。我們平常所說的雁蕩山風景區主要是指樂清市境內的北雁蕩山。由於位於古火山頻繁活動的地帶,雁蕩山上呈現出風格獨特的峰、柱、墩、洞、壁等奇石怪岩,可稱其為一個造型地貌博物館。
北雁蕩山以奇峰、瀑布而著稱,共有七大景區,麵積達450平方千米,其中,山東南部的靈峰、靈岩、大龍湫最為有特色,並稱為“雁蕩三絕”。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遊雁蕩山切不要忘記看靈峰夜景,因為這是雁蕩山的精華所在。白天看上去極為普通的山峰,一到入夜,好似披上神秘的盛裝一樣,惟妙惟肖,再加上導遊天花亂墜地講述,還真像身處仙境一樣。
雁蕩山的夜景堪稱一絕,觀賞夜景的方法也十分奇特,人們都在尋找觀賞的不同角度和位置,人們常翻身仰臉後望,真是妙趣橫生。當你轉到寺宇屋簷前仰臉後望,合掌峰又出現了一隻斂翅高踞的雄鷹,它威嚴懾人,是那麼逼真傳神!郭沫若在1964年遊雁蕩時,曾寫下了這樣一首詩:“雄鷹踞奇峰,清晨化為石。待到黃昏下,雄鷹看又活。”寥寥數語,點明了白天與黃昏後觀賞峰石有著絕妙的差異。白天看,峰石的表麵凹凸不平,顏色深淺都不一樣,可是到了黃昏,凹凸不平和顏色深淺的岩石都變成了黑色的“剪影”,讓遊人盡情地暢想。
瞧!對麵超雲峰頂,有一天真爛漫的少女仰臥著,她披著長發,濃密的睫毛,圓圓的臉蛋,豐滿的胸脯,雙手捂住腹部,胸前還戴著一朵胸花呢!她一直凝視著天空,人們稱它為“少女望星空”。也有喚她為“少女凝星”或“睡美人”。站在果盒橋南側的公路上再看此峰,望星空的少女隱去了,剩下一條頭部朝上的大鯉魚,此景又叫“鯉魚跳龍門”了。
從塔頭嶺向南觀看雙筍峰,前峰露出的部分,變為老婆婆的發髻,後峰變為老婆婆的整個臉部,你看她的眉毛、眼睛、鼻子,以及癟嘴都是這麼惟妙惟肖。
在塔頭嶺小坡上看望金雞峰時,金雞峰卻化成了一個探頭窺看“夫妻峰”的頑皮牧童。當地的民謠是這樣頌詠夜景的:“牛眠靈峰靜,夫妻月下戀,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轉臉。”這些富有詩情畫意的夜景,能不激發遊客的興趣嗎?
15.“三奇”著稱—九龍漈瀑布
九龍漈瀑布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東南13千米處。據有關部門測定,此瀑布總落差大約為300米,其中第一級瀑布落差大約為47米,瀑寬76米,豐水期寬達83米。瀑流下落濺起的浪花有10多米高,人即使站在百米之外,依然能夠看見到處彌漫的水霧。在瀑布的右上方有一個直徑10餘米的潭穴,在瀑布中間若隱若現,被人們稱為“龍眼”。第三、四級瀑布落差有7米,瀑寬50餘米。第五級瀑布由於被一塊巨石分成兩半,又稱為“龍牙瀑”。其下有一個麵積達千餘平方米的深潭,被人們稱為“臥龍潭”。遊人能夠在這裏乘船觀看瀑布。而第六至九級瀑布被稱為“四折瀑”,又名“四疊瀑”,落差大約為60米,一瀑連一瀑、一級緊扣一級。
九龍漈瀑布群是近年來新發現的,相對較為罕見,現在已經是福建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九龍漈瀑布不僅有多姿的說法,還有引人入勝的三奇:
一奇:一瀑連一瀑,異趣迭出,這可以說也是九龍漈瀑布的最大特色。人們從公路上就能看到第一組大小三級相連的瀑布,這組瀑布如同從天下落下的白練一般。其中最大的一級瀑布高為46米,寬76.32米,水量大時可達80.5米,瀑水濺起的薄霧可以飛散到一二百米之外,其規模與黃果樹瀑布差不多。離這不遠的地方,又是一組大小三級連綴的瀑布—龍牙瀑。有一塊突兀而起的巨岩插在崖間,將瀑流一分為二。這塊巨岩酷似“龍牙”,其向下拱出了一個約千餘平方米的深潭,潭內水麵平靜,石灘廣布。遊人在這裏乘船觀瀑,不僅水湧不走,而且瀑衝不到,妙趣橫生。
二奇:落差巨大,福建第一大瀑布。九龍漈瀑布群由大小為13級的17瀑組成,流程不超過一千米,而落差卻高達千米之上。例如,第二級九龍漈瀑布高就約有46.7米,由於斷層發育較為廣泛,升降非常明顯,造成瀑布群地勢險要,流程較遠,落差較大,水流湍急。溪水從跌宕的岩層中一瀉而下,瀑瀑相連,各瀑形態各異。一級到三級雄偉壯麗,氣勢磅礴,四到六級透迤曲折;七到九級瀑麵由寬變窄,這時峽穀將溪水擰成了一個水柱,從而直搗龍井,轟然作響。尤以十到十三級最為壯觀,溪水從60餘米高的懸崖之巔瀉入穀底,水花翻卷,霧氣繚繞,因此出現了長達220餘米的“銀河”奇景,不禁令人稱奇叫絕。此外,站在駱駝峰麓,一眼便會望見滔滔不絕的一串“飛瀑展覽”;八、九級瀑布連成一線,景色極為壯觀,令人驚歎不已。
三奇:石異峰怪。沿著環瀑山路行走,四周都是簇擁的嵩山峻嶺,如幾條青龍臥在山中。霧氣輕輕地罩在群山中,山色由青變藍,由深變淺,猶如龍身攢動。鯉魚峰、雞冠峰、駱駝峰相互相偎在一起。山峰有著蒼翠的草木和陡峭的岩壁,遠觀近看,它們都呈現出萬千的變化以及不相同的姿態。峽穀間,有數十塊巨石臥於溪中,大小差不多,好似烏龜爬行一般,因此被稱為“群龜石”。有一塊大圓石位於四折瀑下,乍一看,四折瀑如同巨龍倒懸,口含龍珠,因此稱其為“龍珠”。除此之外,還有鴿子峰、金牛峰、金魚峰。在金牛峰山腰有一個洞直通山頂,據說是金牛經常出沒的地方。如果登上駱駝頂峰,便可將九龍漈瀑布群全景盡收眼底。在其周圍還有“蛤蟆拜佛”等景觀,非常有情趣。
在當地的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動聽的傳說,可能是為了感歎九龍漈瀑布群的壯觀景色。說是在遠古時期,山裏人為了生活要去東海挑鹽,而山頂有一位青年由於挑鹽次數太多,身體累垮了。然而他遇到了一位仙公,告訴他練就一副鋼筋鐵骨,就可以把東海裏的九條龍拖到山裏來造鹽。青年聽說後,無論冬天還是夏天,開始一如既往地練功,終於練就了一身好功夫。於是,青年隻身來到東海邊,說服了龍王,賜他九條龍,用來造鹽。青年很高興便拖著九條龍走回山裏,在途中拖出了九條河流,水流奔騰,一直流入東海。當青年快拖到大山深處時,已經沒有一點力氣了。於是,青年叫自己的妻子前來幫助,隻要妻子陪青年睡一覺,醒來後,青年便又會力大無比了。萬萬沒有想到,其妻子是一個負心人,不僅不施以援手,還在丈夫勞累之際,逃之夭夭。青年由於得不到休息,便累死在路上。而被他拖來的九條龍,也掙脫了鎖鏈,飛回了東海之中……從此以後,這裏的大山裏麵終年流淌著龍溪,也就是了我們現在看到的九龍漈瀑布群了。
16.疑是天梯—長白山瀑布
長白山大瀑布位於白頭山天池北側,乘槎河盡頭。乘槎河是白頭山天池從北部的天文峰與龍門峰之間的缺口中流出而形成的水流平緩的通天河。河水在流經1千米後,就會出現一個較大的落差,這樣一來,便形成了高達68米,飛流直下的長白山大瀑布。瀑布與玉壁峰、金壁峰相互輝映,瀑流翻滾,好像是玉龍衝向穀地一樣,濺起丈高的水浪和不息的水霧。由於瀑布水終年不斷流,因此成為了鬆花江、圖們江和鴨綠江三江的源頭。
長白山瀑布水聲震耳欲聾,有雷霆萬鈞之勢,好似一條從天而降的威武銀龍,直撲穀底。整個瀑布吸取了天地之精華、日月之靈氣,場景極為雄偉壯觀。由於山大坡陡,水勢較急,遠遠望去,瀑布如同一架斜立的天梯。在瀑布口有一塊名為“牛郎渡”的巨石,這塊巨石將瀑布分為兩股,猶如兩條玉龍勇猛地撲向突起的石灘,飛向深深的穀地,濺起丈高的飛浪,水氣到處飄散如煙似霧,仿佛“銀河落下千堆雪,瀑布飛流萬縷煙”。隻要有遊人經過這裏,都會駐足仰望,發出無盡的感慨與驚歎。
此外,在天池的北側,在長白山瀑布下大約1千米的地方,有一處奇特的天然溫泉群。此溫泉群分布麵積多達千餘平方米,有兩道白河從溫泉群中穿流而過。溫泉的泉眼大小不一,有的粗如碗口,有的細流涓涓,如群龍吐水,從地底一湧而出。而且這些溫泉的水溫大多超過60℃,最高的水溫可達82℃,如果將雞蛋放在泉眼處,用不了多長時間,雞蛋便會被煮熟。長白山溫泉群不僅水溫較高,而且四季變化都不大。除此之外,溫泉中富含的鎂、鈣等多種元素都是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這裏可謂是一個療養的好去處。
17.天降玉龍—石門澗瀑布
石門澗瀑布位於天池山與鐵船峰之間,是廬山瀑布群中最早被錄入史冊的古泉。2000多年前的《後漢地理誌》中就有明確記載:“廬山西南有雙闕,壁立千餘仞,有瀑布焉。”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中也有記載:“有石門水,水出嶺端,有雙石高聳,其狀若門。”而《桑紀》則說:“石門者,天池、鐵船二山,並峙如門也。”由此看來,石門澗瀑布的發現與三疊泉瀑布比起來,要早好多年。
遊人如果站在山麓上,文殊寺的舊址處,一抬頭就可以看到一幅雄奇的圖畫:這是疊壁千仞的鐵船峰,一邊是削崖萬丈的天池山。兩峰如門一樣屹立在瀑布的兩側,而石門間瀑布就如同深澗中的一匹馬,奔湧破門而入,它的這種聲勢即便在數裏之外也能清晰地聽到。
然而如果要沿著澗穀走到石門澗瀑布,中間還有一段艱難曲折的路程。從澗穀向上攀,山勢會越來越險要,路上巨石較多,需上需下,需走需爬。要是體力欠佳的人,想要通過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石門坎的兩崖之間隻有一條細小的縫隙,人需要側身才能通過。
不過,隻要遊人通過石門坎,出現在眼前的就是另外一幅奇美景象:有清泉奏樂,山花競豔,高山之下還有積水湖,湖底多有亂石,在陽光的照射下,影子隨著波浪而移動,如同一條條自由自在的遊魚。此外,在積水湖的旁邊有“釣魚崖”,旁邊又有一個巨大的磐石,石上寫有“石門澗”三個大字,故老相傳,這裏是東林寺僧侶送龍飯中途休息的地方。慧遠和尚遊覽石門澗瀑布時,曾在此地靜坐觀山色瀑布之美。唐朝時,大詩人白居易曾涉澗尋訪慧遠之遺跡,也登臨過此大磐石,並作了一首詠石門澗的五言詩。詩曰:石門無舊徑,披榛訪遺跡,時逢山水秋,清輝如古昔。常聞慧遠輩,題詩此岩壁,雲複莓苔封,蒼然無處覓,蕭疏野生竹,崩剝多年石。自從東晉後,無複人遊曆,獨有秋澗聲,潺湲空旦夕。
從釣魚崖一路登山而上,道路越來越坎坷了。由於這裏是廬山的西南大斷層必經之處,峽穀深達數百米,兩邊奇峰跌宕,壁立千仞。另外,桅杆峰與童子崖劍一般插天而立,這雖然會讓人們認為道路艱險,但更希望看到前麵更奇特的瀑布。為了看到更美的景色,遊人經過千難萬阻越過桅杆峰和童子崖,便看到一條寬30餘米的白練,瀑流翻崖跌落,又瀉到碧龍灘中。這個時候,如果再欣賞石門澗瀑布,人們就會看到升起團團的煙霧,在陽光下形成若幹道時隱時現的七彩霓虹,這為奇壯的石門澗瀑布又平添幾分神秘的色彩。如果再走近一些,從下而上仰視石門澗瀑布,如一條從天而降的玉龍,吞雲吐霧。霧氣打得人們滿身濕氣,雙眼隻能微微睜開。瀑布撞擊岩石的聲音如雷鳴過頂,讓人為之驚心動魄。人們抬眼四望,周圍猶如千仞高的石城,壁壘層層疊疊。
石門澗瀑布以其雄偉壯闊的獨特景觀,引來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題詩歌詞。唐朝大詩人李白曾寫下“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來形容石門澗瀑布。袁枚在觀賞瀑布之後,寫下了“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電沸笙匏”、“銀河飛落青鬆梢,素車白馬雲中跑”等詩句,以此來讚美石門澗瀑布。
另外,有人認為這個瀑布是廬山的第一瀑,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石門澗瀑布發現較早,而且被讚為廬山瀑布群中的佼佼者。
18.銀簾倒掛—千丈岩瀑布
千丈岩瀑布位於浙江奉化市鎮雪竇寺前,約為171米,瀑布落差的瀑流從崖口流出跌落到潭底。瀑布起源於東西兩澗水,東澗水從中峰白龍洞環流寺南,西澗水從屏風山上雪峰玉龍洞折十八而下,兩澗水在寺前伏龍橋相彙,流經錦鏡池畔,通過關山橋而從崖口湧出,瀑布勢如玉龍騰空奔瀉,每到半腰就會撞擊突出巨岩,一時間水花四射,再折而崩瀉,如同銀簾倒掛一般。在陽光下,千丈岩瀑布五彩繽紛,景色極為壯觀。
遊人自禦書亭走過百步階,就可以來到千丈岩底。瀑布撞擊基底,從而形成了水潭。潭水清澈明透,寒氣逼人。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潭旁築有仰止橋、午雷亭。20世紀20年代這些景觀曾被重修,抗日戰爭期間被毀。1986年又重修。佇立橋上,水氣漫布,餘沫撲人,仰望飛瀑,驚心動魄。
午雷亭旁摩崖石刻“煙聲”兩字,是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縣令胡夢泰所寫下的。飛瀑對麵崖壁上,有“樂不”兩個字,為1916年亭下人沈皆城所書。1937年4月,馮玉祥將軍來到這裏,曾為此題詩:“來到四明山,先看千丈岩;若能發水電,更能開我懷。”
19.水簾隔絕—中國瀑布
中國瀑布也被稱為水簾洞瀑布。它位於山東省蒙山,因瀑布所掛崖壁輪廓與中國版圖極為相似,因此而得名。其落差達60米高,飛瀉直下時如銀河倒掛一般,氣勢磅礴,壯觀宏偉。
蒙山的水簾洞瀑布實際上是一個三疊瀑布,這樣的瀑布在北方的名山大川是較為罕見的。瀑布在群山巨岩中奔湧急流,同時不停地回轉騰挪,最後從大約100米高的懸崖上傾瀉下來,由於跌落過程中受到斷崖的阻隔,隨即又騰身直瀉,從而形成了轟鳴濺落,奔流洶湧的疊式瀑布,瀑流跌下後,水珠飛散,時觀彩虹,非常美麗,清涼的水汽使人心曠神怡。明朝的公鼐曾在《蒙山瀑布》一書中寫下了讚美之詞:“豈是銀河落,飛來萬丈餘。謫仙如可見,不複問匡廬。”清朝的王運晟不禁為水簾洞瀑布讚歎:“躡蹬覓仙境,流從天半垂。出雲偏有隙,停雨境無期。水擊石鼓鳴,風披練破絲。至今簾不卷,終古月空窺。”這首詩的意思是:沿著石階小路去尋找仙境,看到一條從半空中垂落的瀑布。水簾如同飄動的白雲,又如大雨在飄落,永無休止。水流撞擊在岩石上,發出的聲音如打鼓一樣,在風的吹動下,瀑布就像飄散的絲線,水簾長垂不卷,千百年來,月光徒然照臨,伺機穿過水簾,卻被永遠隔絕。
此外,在層崖中間曾經還有一個石洞,據說那裏是戰國時代的鬼穀子王詡修煉成仙的地方,洞口終年被水簾所掩。直到現在,當年孫臏、龐涓在此跟王禪學藝的故事仍然在流傳著。
20.明珠彩帶—九龍瀑布
九龍瀑布幅寬、級多、落差大、景觀豐富、層層疊疊、獨具特色,它的這些獨特的景色給人一種置身幻景之中的感受。九龍潭被《中國國家地理》組織的專家學者和權威新聞機構評選為中國最美麗的瀑布,成為遊人向往的旅遊勝地之一。
九龍瀑布群位於雲南羅平縣城東北22千米的九龍河上,九龍河從白臘背後的群山中奔騰呼嘯而來,養育著世世代代生活在羅平大地上的各族兒女。據說,當年神龍在這裏大勝銅鼓精,從此便成為這方水域的守護神,永遠守護著九龍河兩岸的人民。由於這裏的地質構造得天獨厚,再加上水流的長期侵蝕,這裏形成了高低寬窄不一、形態不同的十級瀑布群,或雄偉險峻,或秀美舒緩,令人不禁發出驚歎。不僅如此,兩瀑之間常常有無數的淺灘和深潭,豐姿各異。大小不一的瀑布,或細如絲,好似在隨風飄舞的根根絲線;或水花四濺,波光閃爍,或似一瀉千裏的天河,以雷霆萬鈞的氣勢震天動地,或魚群弄瀑搶水,景致迷人……
十級瀑布之間,大多以淺灘或深潭相連接,形成了一串交相輝映的明珠彩帶。此外,這些瀑布還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令人看都看不過來。每逢秋季,即使在數裏之外,人們也可聽到大瀑布的轟鳴之聲。
九龍大瀑布景區位於以堵勒村下行500米處,來到這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碧日灘,灘水清澈平靜。由於灘下有一個河心小島,水因此被分為了三股,形成了三個寬窄不一,大約2米高的小疊水。由此向上一級看,是一座鈣化天生橋,潺潺流水從橋兩邊漫入潭內,與橋下的疊水交彙形成一個狀如月牙的鈣化灘,因此潭被稱為月牙湖。再往上,則呈現出十幾個約2~6米寬的淺灘,淺灘如一把扇子一樣均勻地向四周散開,水花翻滾,波光閃爍,這便是“戲水灘”。
沿著戲水灘一直向上走,會經過4個高低各不同的鈣化疊水,這就是十瀑中最為壯觀的以堵勒大瀑布,也是聲名遠揚的“九龍第一瀑”。這個瀑高為56米,寬為114米,瀑麵呈弧狀,其後有一個大約10米深的水簾洞。瀑下是深不見底的半圓形腳潭。其左側巨石聳立,看上去就像一輛駛入潭中的古代戰車。據說,神龍大戰銅鼓精時,那狂暴的鼓精就是死於這巨石上的。
遊人站在巨石邊,就能看見從天而降的江水,扯開寬闊的胸膛,似天河瀉落,如雷霆般震撼著山河大地。據專家說,九龍大瀑布無論是從規模、氣勢,還是景觀上來說,與黃果樹相比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同時其景點的密集程度也遠遠超過黃果樹。例如,在九龍瀑布長僅4千米的河道上,就有數十個大小不一的鈣化灘和十多級瀑布,形狀各不相同,植被較完好,在中國,這是極為罕見的地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