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總序(1 / 3)

大道行天下和諧興中華

天人合一文化宣言——重建太極合和宇宙元氣統一場學說

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為宙。宇宙是獨立於我們“人的世界”而存在的天道地道,“我們的世界”是人道,共同統一在太極陰陽合和之中。“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為和”。“太極合和”是宇宙的常道態。由此構成和諧宇宙。中華本原文化暨中華大道文化,就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

(一)

在我們的世界之外,是否還存在另一個世界?假如我們的世界是正世界,是否還存在另一個反世界?這個問題長久地困擾著人們。答案是肯定的。中國天人合一文化和人體潛能現象的謎底,就隱藏在另一個世界之中。

客觀世界隻有一個。之所以在人的心目中一分為二,首先因為,人是有限時空的產物,而無限宇宙那難以把握的整體和本質,始終是人所感知的現象世界之外的不可思議、神秘莫測的另一個世界。宇宙是陰陽兩類物質的複合體,陰為無形,陽為有形;陰為潛,陽為顯;陰為反,陽為正。在人生存的有限時空範圍內,宇宙展現在人們麵前的,也隻是它的顯態的一麵,那偶爾窺視到的潛態一麵,自然會令人大惑不解。再次,不管人類的認識範圍怎樣擴大,無論微觀世界還是宇觀世界,都有人類的活動所不能進入的領域。可見,我們眼中的世界,隻是人類生存於其中,並能感知或觀測到的那部分宇宙顯態的一麵,可以稱之為“人”的世界。俗語常把不可捉摸的事物說成“隻有天知道”,故可把“人”的世界之外的未知世界稱為“天”的世界。

(二)

人天兩世界之間並非阻隔不可渡,大自然早已準備好了現成的橋梁,這就是人的思維或意識。意識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超越時空。“世界上最大的是陸地,比陸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思想。”可以說,宇宙有多大,思想就能有多大。意識的無限性,正對應了宇宙的無限性。其次,意識在進入修煉功能態時,能窺視到、感知到宇宙的潛態信息,而這是現時任何最先進的觀測儀器都無能為力的。現代科學采用觀測實驗和邏輯歸納的方法,這隻適用於有限實體事物。對無限宇宙的本質和整體性的認識,隻有在心靈的“頓悟”中才能實現。這種在天人感應中實現天人交融、天人合一時得到的心靈啟示,也是宇宙通過它的最高產物所達到的自我意識。

(三)

人猿相揖別之後,在漫長的歲月裏,人類作為大自然的產物,和大自然和諧共處,融為一體。這時,人的心目中尚無同時並存的兩個世界,而隻有一個統一的世界。為了在險惡的環境中求得生存,這就大大激發了、拓展了人體潛能。其中一部分智者,掌握了原始的性命修持方法,“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時,與所獲取的宇宙信息相結合,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達到了對宇宙本質和整體性的正確認識。

於是,在世界人類文化史上,率先發現了四時八節來自八方的信風(季風),發現了信風本原氣的能級三態,發現八方與四時八節同一的時空合一的道氣宇宙律,發明了“天圓地方”混天宇宙觀,發明了“方牙”天文儀,確立了天北極和天地宇宙的太極原點“天臍”,率先進入“一劃開天”的“開明”時代。

由於這些智者在早期人類社會中的地位,這種認識也就變成了先民的一種共識。這大約發生在距今一萬五千年左右的中華大地,至遲在七、八千年前,中華先民的這種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開創了東方文明(也是世界文明)的源頭。世代相傳的河圖洛書、易經、太極圖等宇宙本體模式的文化解讀,正是這一時代的產物。

這一中華文明的奠基文明,中華祖先稱為“昆侖陸吾開明氏”所傳的昆侖文明。

和從近現代西方傳來的一種見解把這一時代視作黑暗的蒙昧野蠻的時代相反,中華先民的簡陋生活,並沒有阻礙他們獲得宇宙真理。先民的智慧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高得多,先民的活動範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因此,這一人類文明的源頭,經曆代“傳天數者”的不斷實踐與傳承,流淌千秋萬代;這一人類文明的曙光,所洞徹的宇宙大道自律,將照耀至人類的未來。

(四)

人類文明產生之後,由於人類本性的慈內殘外、自愛自衛的兩重性,由慈內而自愛無私,由殘外而自衛自私,這種獸性與人性混合的善惡交變,也就開始了人類文明自身的異化過程。“天道逆行,人道順行”,從此,人們心目中統一的世界日益分裂為兩個世界。先民主要是通過時鍾倒撥的修持方法,體會到宇宙循環過程的早期統一性,進而悟出宇宙的生死輪回,並以此審視人體自身和周圍世界。老子的格言:“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生動地表述了先民們對宇宙根本規律的徹察。宇宙間萬物並置,同時展現在同一空間中,我以此為觀察對象,看到了它們彼此間回環往複周期性的演化。這就是宇宙的生死輪回,天地萬象,人類,概莫能外。人類產生之後,人也就有了社會性。當文明產生之後,人類用“文明成果”這種工具延長人的官能,擴張人的索取欲,這種社會性才逐漸強化為使人和大自然隔絕的樊籬,人類社會也就日益成為和自然界相對抗的力量。人的社會性日益強化,人的自然性也就日益退化。先民主要依靠自身的感官、功能和意識來認知世界,文明時代的人類越來越借助於、依賴於科學技術,這也就意味著人體自身的能力越來越退化、潛化。人的社會分工越細,人的自身功能也就越向單一方麵發展,其他功能由潛化而廢棄,不得不借助於別人發明的工具,延長自己弱化或廢棄的功能。這時,人們看到周圍的世界,具體事物呈現著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的順行演化序列,就誤以為整個宇宙也是如此。這時大多數人已不懂得或很少懂得先民對宇宙萬物回歸並作演化的整體性認識。距人類文明源頭越遠,人天兩世界的分野也就越來越大。天道損有餘補不足,所以“天道逆行”,天道就是自然。人道損不足奉有餘,所以“人道順行”,人道是人生存欲望。欲生私,私生妄,妄則掠,掠必打破平衡與和諧。於是天人分離。

(五)

由上述可知,中西文化的差異,也導源於此。中華文明誕生之後,那種早期的共識積澱成民族精神,潛化為社會意識;以天人合一文化的形式,代代相傳,延續至今。就總體而言,中華文明是形而上道層次文化。就文化本質而言,中華文明是太極合和文化,是道器整合互動文化。它追求宇宙萬象與人類的和諧統一。

西方文明在沒有發展為現代科技文明之前,在對“宇宙本體”的認識上,原則上與古代中國人相當。柏拉圖、亞裏斯多德都曾注意到在可見的實體物質之上,還有一個白色透明的真正本體,主宰著可見物體(中國稱此為“氣”)。但他們的學生因為看不到這個本體,隻以可見的物體為“本體”,已是“形而下者”了,於是改變他們先輩們對“本體”意義的解釋,稱宇宙中有一種抽象的主宰力量,從此“本體”成為抽象演繹的哲學概念,而不再是整合物質世界的另一部分。科學家不承認它,隻研究實體可見世界,因為他們同樣看不到它,就妄斷其不存在。這樣西方科學體係恰如一個自然發展起來的城鎮,事先並無通盤規劃,雖然也產生了許多實用美觀的建築,但未免零亂,互相製約,缺乏整體感,最後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引起生存危機。西方文明是流不是源,它不能提供宇宙整體性的正確認識。因為這是低層次的,以地球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實證實用科學體係。它是為了說明人類周圍的世界而創立的,為了解釋現象,不得不引入許多先驗的東西為出發點,以至許多被奉為真理的基礎理論,其實是未被證明的假設(所謂“小心求證”)。它重分析,可是這就破壞了對宇宙整體性的認識,正像解剖師一樣,剖出了人體的血管、骨骼、內髒,清楚得叫你無話可說。不過,這樣一來,活生生的人就沒有了,隻剩下一堆生理構造和形狀組合。當我們把一件事物分析透徹的時候,就已經破壞了那件事物本身。整體性質決不是各子係統性質的簡單相加,僅僅靠對低層次子係統的研究不能解決對高層次的整體性認識。就總體而言,西方現代科技文明是形而下器層次文化。就文化本質而言,是天道地道人道相分離的人欲為中心的利益驅動文化,是破壞性文化。西方人強調“物競天擇”與“人定勝天”,“弱肉強食”,勢必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優劣之爭”,人與自然生態之間的無限度開發占有,毀天毀地,毀人毀己。

中國一百多年來的悲劇,就在於盲目追隨西方。眾多的探求救國救民真理的著名人物,並沒有參破中西文化差異的真諦,因而也就談不到真正弘揚民族文化,一切以西方文化為取舍的參照係,中華文明的許多無價之寶,被毫不憐惜地丟到垃圾堆裏。

西方科學體係正麵臨著大自然的嚴重挑戰。既使自身的發展陷入難以擺脫的困境,也導致人和環境的嚴重對抗,危及人類的生存。因而不得不向東方哲學回歸,這也就是向本質的回歸。

中華文明需要吸取現代自然科學的具體知識,在新的基礎上升華天人兩世界的和諧統一,把一個嶄新的大道和諧宇宙觀帶給人類。

(六)

同物質具有無限可分性的觀點相反,宇宙中必然存在物質始原。近萬年以來,中華先人稱這種宇宙始原物質為真氣、天一、天乙,天紀、天綱,我們稱之為原初粒子。由氣分五色可知,原初粒子的數目有五種。微觀宇宙的終極物質,就是這種唯一的原初粒子,別無他物。原初粒子並不是所謂的虛粒子,而是具有波粒二象性,它們彌漫於、充塞於宇宙空間並與宇宙同一,中華先人稱它為“太極印”,“合”;原初粒子呈遊離態、彌散態以及凝聚態、結合態,中華先人稱它為“宇宙明點”“一點靈光”。從微觀到宇觀的物質結構層次,正是原初粒子的凝聚態、結合態。而遊離態、彌散態的原初粒子是自由粒子,它們充滿了從微觀到宇觀的所有實體之間空隙,並能在物體內部的層次結構中自由往來,構成了實體的背景物質,我們稱之為元氣場。我們所界定的“場”,不是西方現代物理學意義的“場”,而是指氣的波動性聯合混元存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