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和實體不過是同一物質——原初粒子的不同存在形式而已,並且,這兩種存在形式在宇宙中的比例是恒定的。對於我們地球人來說,“氣的混元存在形式”,就是“大氣層”之下的“空氣”,空氣中有人類與地球一切生命所需要的營養物質,能量物質。假如地球上沒有“氣”,地球生命就毀滅。
假使把星係的物質在整個可觀測區域中均勻地鋪展開來,那麼,在每個相當於地球大小的空間體積中,僅有一顆沙粒。因而在整個宇宙空間,呈凝聚態、結合態的原初粒子與呈遊離態、彌散態的原初粒子相比,顯得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正是這種具有向心力的呈凝聚態、結合態的原初粒子,是太極生命體的本源,好比人的精母細胞、卵母細胞經過複雜分裂,億萬個精子中隻有一個精子與成熟卵結合,形成胚胎,發育為胎兒。就整個宇宙而言,元氣場可以看作是各向同性的,是均勻的,連續的;隻是在實體結構附近發生了畸變,被實體物質所吸引、所俘獲。因此,具有遊離、彌散態的活躍的原初粒子,作為宇宙的背景物質,其中含有產生凝聚態、結合態的因子,是太極體的搖籃,太極體誕生之前,由它布氣場,進行凝聚、結合的編序(密碼序列),控製太極體的發生、顯化過程。太極體一旦形成,又被實體物質所吸引、所俘獲,形成萬有宇宙的穩定結構,形成具體氣場。
早在洪荒時代,中華先人就發現,一切宇宙體都是螺旋結構。這種螺旋結構是由於原初氣粒子的自旋所形成,現代科學稱“波粒二象性”,粒子就是氣化明點,又稱“宇宙明點”,波就是氣粒子的運行軌道“太極印”,由此二性象構成太極體。中國人造字為“乙”、“己”、“乞”、“氣”、“氣”、“印”、“卯”等來象其“形”。這形形色色的“太極體”構成宇宙的秩序。發現這一宇宙本質的中華先人,被稱為“伊薩姆”“人氣夫人”,為“人方”乞姓,族人稱為“仡”,“合氏”,“皇雄氏”等。
宇宙的穩定結構,即終止於星係一級,而星係群或星係團,不過是宇宙對稱性的表現。宇宙在時間上的無限性,正是因為有無數個宇宙島——星係,各自經曆著展現宇宙演化史的循環曆程。而每一循環終點,由於能量衰減引力坍縮,原初粒子之間沒有任何空隙地密集在一起,形成了黑洞。物極必反,當這種密集達到極限,原初粒子又開始猛烈向外噴發,形成白洞,新的循環曆程又開始了。這正如太極學中從無極——太極——皇極(無極)而產生的周而複始的循環理論所證示的那樣。
從白洞到黑洞,從黑洞到白洞,不論在大尺度宇宙中,還是在小尺度宇宙中,都是同時雙向逆反發生的,沒有先後終始之分。
(七)
任何物體,都有與其實體結構相對應的場,各個物體的場之間,也存在相互作用。如前所述,這具體的場,僅是元氣場的畸變,與外界的元氣場是相通的。
宇宙間存在著原初粒子波粒兩種形態的轉化,而作為宇宙縮影的人,也能通過意識實現這種轉化,中國傳統人體生命學和當今生命潛能現象激發的謎底,就存在於這種轉化之中。中國傳統人體生命學分支之一中醫學把氣分為三類:自然之氣的“空氣”,用調息法呼吸吐納,吸收其中的宇宙能量;人體體氣、脈氣、穴氣,產生生命髒腑器官的功能;神氣,產生人的魂魄精氣神,表現為人的精神意識狀態、氣質、氣概、氣量、氣度等等。體氣是人的內氣。
內氣充盈的極致狀態而死時虹化、意念致動,可以看作是這種轉化的例證。原初粒子兩種存在形式的轉化,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可逆過程。人體自身存在認識潛態宇宙的能力,也有實現原初粒子存在形式轉化的能力。神話小說中描寫精怪化作“清風”遁去,即是這種轉化的藝術表現。老子所說的“有生於無”,也正是說顯態宇宙來源於潛態宇宙。潛態宇宙是前物質的存在形式,顯態宇宙是後物質的存在形式。
元氣場至大無外,至細無內,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大到整個星係,小到某一天體,都是漂浮、淹沒在背景物質(元氣場)的海洋中,它們在元氣場中的運動,會造成對元氣場的擾動,或說是元氣場在物體內部及其周圍發生了畸變。這正是許多自然之謎(包括引力之謎)的謎底。這裏改變的是物質——元氣場中的原初粒子,而不是時空本身。時空是物質存在的形式。
西方人將時空和物質混為一談,得出“時空彎曲”的錯誤結論。相對論關於宇宙整體性的描述,與我們古人的見解相比,不能不是驚人的倒退。
宇宙中最簡單最基本的是原初粒子,而最複雜最高級的是人的意識,簡單即複雜,複雜即簡單,這兩極之間是相通的。隻有通過宇宙演化的最高產物——意識,來感知和理解元氣場,才能真正把握宇宙的本質和整體性。兩極之間的中間環節是無此功效的。西方科學體係之所以屬於低層次,就在於采用以物證物的認識方法。而其認識工具——物,都是屬於兩極之間的中間環節,故其對宇宙整體的認識,總是麵目全非。
(八)
時間是可逆的,這是宇宙對稱性的表現。
在宇觀世界裏,時間和空間密不可分地聯係在一起,我們無法看到同時並存的天體,也無法判斷哪些事件是同時發生的。我們所經曆的世界,是有來而無往的;可是被我們觀察的世界,是有往而無來的。隨著視野的逐漸遠移,既往世界也就依次出現在我們眼前。我們看到了無限遠的地方,我們也就把時間無限地反演回去。
事物是作為過程來展開的,過程的可逆性,也即時間的可逆性,一切具體的過程,都可以在宇宙的循環曆程中,找到它的逆過程。
人們平常認為時間不可逆,是因為個人以至人類,都是有限時空的產物。地球是圓的,所以一個人無論朝東走或朝西行,都可以到達同一個地方。但如果坐上了一輛向東不停地飛馳的汽車,他也就再也無法向西走了。人類本來就乘坐在一輛單向演進的太空車上,故時間對人類是不可逆的,而並非對宇宙是不可逆的,這主要是沒有達到回歸點的層次,一旦觸及回歸點,可逆性就產生了。
宇宙中的理智生物,都是被幽禁在宇宙島上。人類也無法擺脫大自然對其生存時空範圍的安排。因而通過時鍾倒撥的修持方法所獲得的時光倒流,是功能態中的內景。然而意識能夠超越時空的限製。預知和溯知,正是時間神奇特性的顯示。
生命現象是全息的,任一生命體單元,都是該生命整體的縮微與重演,也就是說同時具有過去、現在、未來的生命軌跡,並且是同時展現在同一個空間中,例如中國傳統人體生命學的氣、穴、經絡、子午流注、穴位隨大宇宙時空變化(季節、晝夜、時辰)而呈節律性周期,麵診、耳診、手診,都是可以同時把握時間三態的,隻要依生命密碼解讀就可以了。
(九)
事物之間存在著普遍聯係,而現代科學體係,卻把研究對象的這種“普遍聯係”盡量簡單化,把其和周圍事物的複雜聯係割斷,孤立地、靜止地研究。因而在科學昌明的今天,作為天人合一文化一部分的生命全息術,預測術,依然能夠興盛不衰,就是因為它仍然繼承著“宇宙全息”的“太極合和”整體性認識論和方法論。
宇宙是場也是數。人體場和元氣場之間,人體小宇宙和大宇宙之間,存在著對應關係。一切偶然的東西,其實都有必然性。宇宙萬物之間,都統一於原初粒子,都有其共同的規律;看似雜亂無章,互不相關的事物,都有其內在的聯係。傳統的生命全息象術、預測術,不僅僅著眼於一事物和它事物、以至整個宇宙環境的聯係,也著眼於一事物內在的演化趨勢、生命軌跡,尋找它與環境(係統)演化的關聯點(交點),從而對人事或自然現象做出預測。中醫的手診、耳診、麵診、針灸、穴絡、陰陽五行辨證施治,就是這種“生命全息”理論的產物。
事物之間有許多聯係是神秘的,出人意外的,因而生命全息象術、預測術也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這是因為它本來就產生於先民的直覺和經驗,跳躍中間現象環節直指現象本質。後人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不是盲目無由的。這裏麵的深刻內涵,時至今日,也難完全破譯。以己所不知,便妄斷他人也不知,也不能知,若知即偽,其人即妄人。
人們認識事物,其實並非認識事物本身,而隻是認識那個事物的信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象術、預測術,實質上都是產生於古代的樸素的信息預測術。象、相、像三者之間的關係,就是生命信息的全息自律性顯示程序係統。
(十)
繼承祖先遺產,吸收外來文化,在新的基礎上實現天人合一,這是曆史賦予中華子孫的重任。現今依然在西方學術界占主導地位的有限宇宙的理論和模型,在新的宇宙觀麵前,都將成為小學生的幼稚習作。
那麼,在未來的歲月裏,兩個世界的分野就不存在了嗎?兩個世界在人的心目中融為一體後,其界限仍隱約可見。這是因為:首先,人為過程和自然過程的對抗並沒有從根本上消失,而隻是控製在適度的範圍內,人類文明的異化過程也就不會停止。其次,對無限宇宙及其奧秘的認識,需要直覺和頓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哲理思維興趣。麵對宇宙中層出不窮的奇異現象,總有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不能接受,好像這是來自於另一個神秘世界。再次,不論未來的歲月多麼長久,人類也隻能認識一部分宇宙。宇宙的其他部分,連其存在的任何信息都接收不到,就隻能憑直覺猜測到它的存在。如同許多人相信外星人存在一樣,但在和外星人見麵之前,外星人始終屬於另一個世界。從天人合一到天人相分,再天人合一,曆史完成了一個循環。建立了嶄新的宇宙觀,另一個世界就不是夢幻,然而它又像一個無法驅逐的魔影,永遠追隨著未來的人類。因為還有新的未知領域等待我們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