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經過幾千年的考驗,現在看來我們的先哲提出的“通天下一氣之耳”乃宇宙大道真理。老子闡述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複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說眾甫。”
道氣為一,是宇宙間最精微的物質,它是萬物的始母,是“一點靈光”,是“宇宙明點”,雖然它精微得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無狀無象,呈連續的場態——恍惚態存在,但有微視放大功能的人,可以看到它是物質的基態,它仍然有形有狀有象,不僅有形象,還有氣象(場態雲霧狀),有質量(精),質量致密而有能量(真),並因質量、能量和內部的物質結構(恍惚中有物)而產生各種信息特征(信),自古至今,循環往複,萬物各複歸其根,回到了氣這個萬物的“玄牝之門”,回到了這個大命宮,所以稱為“複命”。複命是宇宙的常道,故“複命曰常”。知此常道之理者,才是明道之人。持道而行,執古之道,以駕馭當今萬物,洞察現實萬象,以今之有,而能反始報本,能知古始,就可序大道,綱紀大道,迎之見其首,隨之見其後,通古今之變,行天地之際。
先哲在這裏講的“信息論”,是“宇宙全息論”,是全息係統論,全息控製論,是獨立於人這個“主觀客體”的“自然本體論”,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是故,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寞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名之為道。是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是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營魄而抱一,玄牝以為存。這是徹底的辨證(非辯證)的太極和諧宇宙元氣場一元論。迄今所謂最先進的哲學理論和科學理論,都沒有達到這個高度。
(十二)
愛因斯坦把單元宇宙——球狀星球、球狀或類球狀星係——當作宇宙整體加以描述和認識,引申出了各種有限宇宙的模型,求宇宙半徑和宇宙年齡。在他看來,宇宙也像一個星球,這個球形是閉合的,能找到邊,但爬到上麵就找不到邊緣(邊界)了,所以“宇宙”是有限無邊的,叫作“有限無邊靜態解”。這迷惑了很多人。但是,“大象無形”,有限物是球形,整個宇宙卻無形,所以無象無限。宇宙是講時間和空間,由此他推導出“時空彎曲理論”,“大爆炸”理論是這一推論的產物。
愛因斯坦以物質是有限的,而以小觀大,以偏概全,是線性思維所害。
大多數自然科學家像愛因斯坦一樣,主張物質量的有限性。但另有哲學家和帶有哲學思維傾向的科學家,主張物質的無限可分性,他們受進化論影響,主張事物是上升而發展,新生事物無限壯大,自成序列發展,將這一認識引向科學研究,提出“層子論”,物質可以一層一層的切割剖析,比如一個地球,或一個人,你可以把“它們”當成物一層層的“轟擊”,由物體→細胞→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基本粒子,無限地再分,再擊破……他們理解的物質,就是大大小小的物的種類的多樣性和無盡性。但是這些物理學家們、高能物理學家們所轟擊出的分離出的所謂基本粒子,最後,已經不是當初定義為“物質”的東西了,已經沒有形質了,隻是“場”和“雲霧狀的波粒二象性”了。也就是說,“物質”是不可以無限分割下去的。它們有極限狀態。上極限是宇宙島(星係),下極限是氣。這就從根本上又回到了中華先哲元氣學說和氣化宇宙生成說。
牛頓尋找宇宙“第一推動力”,最終找到了“上帝”,說“第一推動力”“是上帝推了一把”。進入了悲哀的誤區。
中華先哲認為,宇宙的第一推動力是氣的“太極天綱印”(天紀印)的自旋。太極渦旋產生動力差,如《河圖》《洛書》所示,為十陰圍五陽。由此產生吸積與噴發的雙向逆反的“黑洞”“白洞”一體互根運動,揭示了宇宙真諦。而不是如現代西方天文學講的“黑洞”“白洞”兩體相分互斥。
(十三)
老子認為,宇宙萬物具有質的單一性和量的無限性。質的單一性,是萬物之根皆“氣”,萬物皆是中和“氣”而成,氣交和氤氳,萬物化醇;萬物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包括人在內的一切生命形態),皆是一氣所化。氣有氣、能級三態。由氣所衍化的氣態物、液態物、固態物、光態物、場態物,以及各種物質的信息、能量,各種宇宙線等等,都是氣之質的單一性演生的量的多樣性或無限性(極言其多)。作為粒子或合子狀的氧氣、氫氣、二氧化碳、氦、氖、氬、氪、氙、空氣、水氣、星雲、電子雲霧;作為物質信息傳播的星氣、雲氣、氣候、節氣、天氣、地氣、體氣、人氣、物氣、生命輝光、場象;也都是氣物質的分衍形態。
宇宙元氣場是客觀存在。
氣作為宇宙物質始原,是客觀存在。
氣在人中,人在氣中。
天地萬物互盜氣,人盜天地氣,天地盜人氣,相生相養。
最原始的物質,最原始的生命,具有最大的能量,最大的生命力,最頑強的基因,最長的壽命,最大的適應力,它同時是最高級的。從天道退行的角度看,它才是“上帝”,是萬物之母,是最高級的東西,因此修煉養生家以“宇宙明點”為外丹、外氣,終生攝取、煉養,以由肉身而“虹化”“羽化”為“一點靈光”,為終生甚至數世修持的成就目標;因此科學家們轟擊基本粒子,使它釋放巨大能量而孜孜不倦;因此醫學家始終和最微小的細菌及病毒作戰,而攻之不克,乃至於藥高一尺,菌魔性高一丈;如此,皆是原始即高級,故為根為始。
從人道順行,從單一物種的“進化論”看,處在高一級發展階段的物種,包括人在內,意識不是人類的專利,通靈也不是人類的專利,勞動、社會也不是人類的專利,隻有文化文明才是人類的專利。但文化文明科技的發展,如果破壞了天地萬物的自然大循回的生命鏈結構,破壞了“天道無為”、“大道至公”、“損有餘補不足”的法則,“道為天下裂”,人類必然遭受其害。嚴重時自我毀滅就成為現實。由太極合和而達到真善美,重新回歸天地人萬物和諧,是人類繼續生存下去的保證。
因此,在當今趨向世界經濟一體化、政治一體化、文化一體化的“地球村”時代,哪種文化能擔負起“一體化”主導作用呢?唯有太極合和文化。
中國要穩定,要團結,要發展,就要外和平、內和諧;人與人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要和平、合作、協和、和睦,和平共處,和衷共濟,和以處眾;家合萬事興,和氣生財,等等。內外環境的至境為“太極合和”、“太極和平”。當今中華民族走“和平發展”、“和平崛起”、“和平統一”的圖強自新道路,就要弘揚“太極合和”文化,“中和”“太和”文化。
《易·係辭》說:“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什麼是“人心”?“人心”就是道心,就是“以民為本”倫理道德心,“損上益下,民悅”,“其道大光”;“凡益之道,與時偕行”;所以,以人心為聖人心,以人本為官本,以民性人性為道心進行教化,天下和平,天下和諧,天下祥和,天下人和,天下政和,天下文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對於人來說,地、天、道、自然,總名為“天”,所以最終人類要與自然合和,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人類與多種生存環境的綜合動態平衡,和諧,體現了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科學精神與道德理想相結合的理性光輝。
“整個人類文明的延續”,“歸根結蒂,取決於我們對東方神秘主義某些’陰’的觀點的接受能力”。(王案:東方神秘主義陰性文化指中國的太極合和文化。卡普拉《物理學之道·後記》)“將來統一世界(王案:指文化意義上的統一)的大概不是西歐國家,也不是西歐化的國家,而是中國。並且正因為中國有擔任這樣的未來政治任務的征兆,所以中國在世界上才會有令人驚歎的威望。”(湯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紀》289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這是中華民族千古不移的自勵真言,千古不敗的曆煉心路。
中華先哲揭示了宇宙大道真理,揭示了人類文明發展的通律。
中華民族與時俱進,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開始。中華民族正在“和平崛起”,正在“構建和諧社會”,正在複興中華太極合和文化。我們要構建的和諧社會,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同時又是國防先進、軍事能力強大的獨立自主外交的不稱霸的強國保護下的社會。
在這個時代,我們重申中華宇宙大道真理,重建中華太極合和宇宙元氣統一場學說,重展這一學說指導下的天人合一人類自控生命技術係統的各個層麵,目的是希望人類能善待我們的生存環境,善待自己,求得人類群體和個體的最佳生命狀態,最佳生命質量,最佳生存時空,最佳生存環境,以期人類久存於世,並不斷升華自己。
隻有太極合和文化,能夠拯救當今這個“道為天下裂”的“天人相分”的世界。大道行天下,和諧興中華。
韶華子2001年3月3日13時於北京大鵬堂
2005年4月3日19時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