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化繭成蝶(3 / 3)

·解題·

以詩句命題,首先要把詩句的內涵分析透徹。材料提示了兩個角度:意境和哲理。早春似有若無的春色,透著一種朦朧的美感。體會到這種意境,可以即景抒情,還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成一篇記敘文;從哲理的角度看,最容易提煉出來的是“距離的遠近與對事物認知的關係”,多想一想,還可以理解為“一棵小草並不起眼,一片小草就是滿園春色”,“由事物的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等等。寫成哲理思辨型的議論文有較高難度,建議考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曆,從寫身邊人、身邊事入手。

我是你生命的延續。命運的精靈在我出生之日起便用血緣的長繩將我和你綁在一起,掙不脫,扯不斷。我們緊緊相伴十八年,卻因置身太近,使我在這十八年的晨光與黑夜裏,竟感受不到我們之間真實存在的溫暖與厚重。

以後啊,讓我走遠看看你。

很小的時候,別的孩子還被全家捧在手心的時候,別的父母還小心翼翼地牽著孩子過馬路的時候,你把我帶到遊泳池邊,用命令的口吻說:“下水!”幾歲的孩子,即便在淺水區也不及水深的高度,怎麼敢走向那未知的恐懼?你設法向我說明求生技能的重要,你設法教我勇敢無畏的傳統美德。暴躁的你,隻會將自己的小女兒一把提起,狠心扔入水中,且攔住急欲下水救援的哥哥足足半分鍾,任那麼一個小孩子在水中掙紮、叫喊、哭泣。那是如死亡般恐怖的記憶,讓我在那麼近的距離裏深深怨恨著你。然而,當10歲的我被教練一眼相中,加入縣遊泳隊的時候,當我獨自去海南潛水卻中途弄掉氧氣嘴的時候,我突然發現這一技之長竟如此有用,而此時,我已遠離了你。

小學的時候,別的孩子還舉著棉花糖坐在單車後座的時候,別的父母做好可口的飯菜為孩子端上桌的時候,你配了一把亮閃閃的家門鑰匙掛在我胸前,隨口叮嚀:“靠著右邊走。”於是,長長的20分鍾的路程,一個剛上一年級的丫頭片子,便這樣一點一點地學著自己走了。因為步行,每天要早起十多分鍾;因為步行,每天要晚回家十多分鍾。回家後,沒有炊煙,沒有人聲,先做作業,等父母回來。你永遠不會覺得一個人待在家裏是多麼恐怖,自強如你,隻會覺得那是天經地義。那是如粗布般灰暗無光的記憶,讓我在那麼近的距離裏深深怨恨著你。然而,當四年級的我便能獨自騎車上學的時候,當12歲的我便一個人走南闖北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的自立竟如此超人,而此時,我已經遠離了你。

初中、高中的時候,你調去外地,留我一人在家鄉讀書。媽媽尚且每周回來一次,而你,即使我過去,也未必能找到時間陪我。好強如你,隻是在偶爾見麵時責備我的功課,那是如羽毛般蒼白無力的記憶,讓我在那麼近的距離裏深深怨恨著你。然而,當我順利考入重點中學的時候,當我在高中亦能平平穩穩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嚴厲竟能如此激勵一個人的成長,而此時,我已遠離了你。

今天早上,你罵罵咧咧地責怪我不會買圓規,硬是自己上街重新買回一個最好用的,親自送到教室,然後轉身離開。我站在遠處看著你,和近距離的相處不同,我突然覺得你已蒼老一個世紀。

父親,我親愛的父親,過去的十八年,我們相離得太近,因而感受不到愛的存在,那麼以後,讓我走遠看看你。看看你如何用自己堅實的臂膀為自己的女兒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總結點評】小作者選擇“父愛”作為主題,乍看之下似乎突兀,細細一想卻是既貼切又新穎。我長大了(遠離了你),卻開始感受到父親對自己的愛,切合了材料蘊含的“距離的遠近與對事物認知的關係”的這一哲理,又注入了濃濃的情感。

全篇按時間順序展開,脈絡非常清晰。每段先抑後揚,既有節奏上的頓挫美,又使讀者隨著情感的起伏與作者達到共鳴。

本文必殺技:節奏優美,感情真摯。

實例三2005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題

下麵兩幅圖可以給人豐富的聯想或感悟,請聯係提示文字對它們加以比較,把圖給你的聯想或感悟寫成一篇9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1)聯想或感悟要與兩幅圖都相關;(2)題目自擬;(3)立意自定;(4)文體自選;(5)不得抄襲。

·解題·

這個題目非常考驗考生的聯想和思辨能力。圓圈可以代表人生態度,前者圓融通達,後者棱角分明;圓圈可以代表人生軌跡,前者循規蹈矩,後者蜿蜒曲折……無論做出何種聯想,考生都要表明自己的態度,這種態度不一定是非此即彼簡單褒貶,而應是一種經過辯證思考之後的理性判斷。注意不要隻寫其中之一,要二者結合比較來寫,不然會有偏題的危險。

朝陽與落日總是更能令人感動,隻因那一刻它正午的鋒芒熔成了圓潤的輝光。

——題記

曆史的演進一如浪潮,總有新生的力量站到風口浪尖,擎起前進的大旗,同時,老邁陳舊的慢慢沒入時間的深淵。然而在湧動的浪花背後是廣闊深沉的海洋,這一動一靜的轉換結合,構成了曆史和人生完整的美感。“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鋒芒是調色盤中最耀眼的亮色。少年的杜甫麵對壯麗的山河朗聲宣告:“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目光清澈而熾熱,而在他前後,有李白的“興酣落筆搖五嶽,濤成吳傲淩滄州”,有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有李商隱的“桐花萬裏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這些年輕而又才華橫溢的心髒,有力地搏動,從而翻卷出大唐的萬千氣象,使大唐綻放成一朵傲視群芳的牡丹,使後人遠遠仰望,遠遠懷想。

然而,花總是會謝的。漁陽鼙鼓終於讓大唐盛世成為了曆史。鋒芒的綻放常常是一種能量的迅速耗散,當潮水漲起時潮落也就成為必然。餘秋雨說,唯有不張揚不激越的事物才能長久。我想,這便是曆史的法則。火燒島上的柏楊遭到長期的囚禁和妻子的拋棄,他開始重新思考自己,並最終從一個憤青成長為一個熱情卻不偏激的思考者。鋒芒畢露沒有錯,然而我們要找到一種更持久的方式。路途是遙遠的,若一路狂奔而去,我們很可能如古希臘馬拉鬆英雄一樣,在衝過終點後倒下;我們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到,雖然慢,但終會到達。這就是年少輕狂之後的思考和成長。

經曆了少年的意氣風發、鋒芒畢現與青年時的思考,人,終於要真正成熟起來了。他不再像年少時那樣刺目得不可接近,他開始散射出圓潤柔和的清輝。他漸臻圓滿。黃州的蘇東坡不再是那個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員,他回歸成了“寂寞東坡一病翁”,他隻是一個淳樸真摯的文人。他在赤壁懷古,在林間穿行,他不再計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經由平麵的當下擴展到立體的古今。他的內核充實了。他敢於吟出“竹杖芒鞋輕似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他的前後《赤壁賦》,成為中華文化中不朽的篇章,被一代代地傳誦。這便是真正的成熟。不是抵抗,不是憤怒,不是針鋒相對,而是如山間的朗月,圓滿無缺,向世間灑下清朗的光芒,它自生自落,不為外物左右,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

當我們年少時,要有綻放鋒芒、展現自我的膽略;在我們的成長中,我們要學會慢慢使自己圓滿、豐盈起來。成長,便是如是的一個充實的過程,當我們完成了這樣一個漸變,我們便能如朗月朝陽般,向世間投射出圓潤的光芒,我們便是曆史的大海中最純粹與豐滿的一滴水珠。

【總結點評】將題目中的兩幅圖解讀為“圓潤”和“鋒芒”兩種人生的和曆史的境界。盡管更傾向於圓潤的境界,小作者沒有對二者做簡單的取舍和褒貶,而是體現出了出色的思辨能力。

本文必殺技:引用到位,思維辯證。

1.新聞中的素材:自古英雄出少年

10歲男孩的寒假作業:發明跑步洗衣機

在北京剛剛結束的2009中國國際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覽會上,一台跑步式節能洗衣機引起前來參觀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濃厚興趣。3月21日晚,該消息經央視新聞聯播播出後,這個既能跑步鍛煉身體,又能不用電洗衣服的民間小發明讓數億電視觀眾眼前一亮。這台充滿智慧和創意機器的發明者竟是一個未滿10歲的小學生。他叫張家語,來自沈陽市大東區杏壇小學。

今年寒假前,杏壇小學校長李成子給全校學生布置了一項特殊的寒假作業:設計一項節能減排的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或小技巧。寒假後返校,學生上交了1100多份方案。學校挑出20多項方案寄給了北京,其中有9件被相中應邀參展,跑步式節能洗衣機是其中之一。

2.時事裏的啟示:少年壯誌不言愁

屠歡傑:扼住命運咽喉的無臂大學生

在2009年的寧波大學開學典禮上,大一新生屠歡傑和其他11名學生代表一起享受到該校給予新生的最高榮譽——校長親自為他們佩戴校徽。

與其他學生代表不同的是,屠歡傑是一名失去雙臂的殘疾青年。他身殘誌堅,愣是依靠雙腳完成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習。在今年的高考中,屠歡傑考出理科639分的成績,高出浙江省重點線34分,成功考取寧波大學經濟與管理專業。

這是一名用腳死死扼住命運咽喉的無臂青年,他已成為身邊無數人的榜樣。

3?郾時事中的爭議:解讀教育事件

互聯網是一柄雙刃劍

新華網北京2009年12月29日專電(記者劉娟)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組織的課題組,對來自北京、上海和武漢的1200名學生家長的調查顯示,1200名被訪家長同意程度最高的語句是“網絡成癮現象正越來越嚴重”,而被訪家長同意程度最低的語句是“總而言之,網絡對孩子(小學生)是弊大於利”。

對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發布的《小學生互聯網使用行為調查報告》分析發現,“網絡成癮現象正越來越嚴重”與“文化程度”和“家長是否上網”相關,說明文化程度越高的家長以及上網的家長更認同“網絡成癮現象正越來越嚴重”。

上網家長比不上網家長更認同“網絡有助於孩子的個性化發展,利於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意思維”;孩子年級越高,家長越不認同“孩子(小學生)的家庭作業沒必要上網完成”說明這句話;孩子成績越好,家長越認同“如果我對孩子的學業成績很滿意,可以適當放鬆對其上網的限製”這句話;家長的文化程度越高,越不認同網絡的負麵影響。

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依托中國傳媒大學調查統計研究所和《小學生網民互聯網使用行為研究》課題組,從2009年7月開始在北京、上海和武漢實地收集2400個樣本進行調查,以此了解互聯網在小學生網民中的使用情況、家長是如何對待孩子使用互聯網的、目前小學生網民使用互聯網尤其是網絡專屬產品的現狀如何以及小學生網民使用互聯網對其學習和生活有何影響。

相關鏈接:

網癮青少年:誰來拯救我

中國青少年綠色網絡行動正式啟動

張亞勤:從少年天才到微軟千裏馬

英國淨化網絡環境喜憂參半

英國一少年通過網絡找到生父

網絡媽媽們愛心搜救被拐兒童

6歲被拐16載苦思爹娘網絡尋親圓夢

網絡教育的優勢——父母學校

構建廣東貧困落後地區兒童網絡教育課堂

須知網絡是一柄雙刃劍,究竟會發揮怎樣的作用,全靠使用者自己。抨擊也好,讚美也罷,切記要有針對性,不要出現過於極端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