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凡人之歌(2 / 3)

人之可貴,不在於任情地哭笑,而在於怎樣能加深自己的快樂,擔當自己的痛苦。那些臨死時還能保持優越姿態的人,有如嵇叔夜最後一曲的《廣陵散》,我們隻有景仰讚歎。但是稍一失意,便忘其所以,作出種種的醜態,實在是對於人的可貴的意誌的一個大侮蔑。

【賞析】作者以死亡時的表情這一特殊對象開篇,表達了“人應該學會擔當自己的痛苦”的觀點。作者從自律角度進行分析,比單純勵誌型的文章更有深度。本文在結構上仍然可以分為三段:第一段以死亡時的表情引出討論的論題;第二段分析並批判了幾種“失意忘形”的態度;最後總結觀點,結束全文。作者善用排比和類比,例證有力,節奏感強。

滿分作文——小作文中的大手筆

2009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題

題目:這也是一種

請先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詞語,形成完整的題目,然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得抄襲。

·解題·

本題思路十分開闊,考生大可放心地選擇自己熟悉和擅長的題材。但一定要注意題目是“這也是一種”而非“這是一種”,一字之差表達出題目的要求是出人意料,非常規角度解讀問題。也就是說,不管你所描寫的內容是什麼,一定要避免落入俗套的題材。比如歌頌慈善行為,假如說“這也是一種關懷”,顯然不夠妥當,因為慈善本來就是關懷。但假如立意在“這也是一種快樂”,回避了慈善的最大特點“奉獻關懷”之類,就可以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大膽詮釋了。

永恒,不隻在於時間從洪荒而來的腳步,也不隻在於風聲從亙古而至的呢喃。一個瞬間,往往也能成就永恒。

曇花從不為她鮮豔的短暫而暗自哀憐,因為她將自己綻放的那一刻寫進了天地的長卷,萬物無一不記得這瞬間但永恒的嬌美;朝露從不為她光華的瞬息而顧影悲歎,因為她用自己閃耀的那一秒照亮了世界的一隅,眾生無一不懷念這瞬間而永恒的清麗。

因為真美,那些短暫的事物竟撼動了時間的定律,僅憑一個瞬間,締造了無盡的永恒。

當詩仙寬袍棄履,舉金樽而邀明月,沐月華而影三人的那刻,這一絲浸透了蟾暉的酒香便飄飄搖搖了千餘年,縈繞在數萬才子的鼻尖揮散不去,似是還攜了月下那人的三分不羈。這瞬間的感悟,便在孩童清亮的誦讀聲中變為醉人的永恒。

因為不凡,那些即逝的側影竟躍過了文明的更替,僅憑一個瞬間,締造了無盡的永恒。

當屈子以血謳歌,孑然一身,懷擁一胸才氣,腹含一顆忠膽投身汨羅的那秒,這一屢赤紅泣血的絕美魂靈已掙脫世俗的枷鎖,隨著汨羅江水的平平仄仄流過了漫漫歲月,滋潤在每個誌士的心田。這瞬間的悲壯,便在歲月的長河中變為永恒。

因為無愧,那些閃現的生命竟無視了曆史的變遷,僅憑一個瞬間,締造了無盡的永恒。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人生苦短,縱是八十而壽又何嚐不是一瞬。

但且回首再看那南山腳下菊態幽美,洞庭湖心月暉清華;看那赤壁山澗金戈鐵馬,大漠暮裏炊煙人家,彌足短暫,卻也彌足永恒。

這些由真、善、美纏繞而成的瞬間,往往在筆尖的躍動甚至風聲的交響中被銘記。它們不曾在曆史的長河中沉落,甚至不曾在歲月的波濤中起伏。它們總以一種輕盈而美好的姿態起舞,獨立於世,而在萬物心中刻下永恒。

以真行走於世,以善放歌於世,以美饋贈於世,便可以自身之瞬間,成就大世之永恒。

瞬間,也是一種永恒。

【總結點評】本文論證了瞬間和永恒的辯證關係,得出了經典瞬間會成為永恒的結論。文字節奏舒暢,飽含詩意,有很強的畫麵感。開頭和結尾的點題都簡潔明了,顯示出作者對結構的把握。

本文必殺技:語言詩化,積累豐富。

第三季:人物

名家選文——大作家寫的小話題

六月的一天,甄秀庭來看艾雯,正說著話,幾個農民神色慌張地從鎮委會大院找來了,“甄技術員在嗎?”

“在。”甄秀庭走到門口,“有什麼事?”

“我們那邊的早稻田裏,全都生蟲子了。那剛剛抽出來的稻穗,眼見著眼見著就耷拉下腦袋來了……”

甄秀庭坐到椅子上,“噢,我知道了。”

“請你趕快去吧。”

甄秀庭說:“我有空就去,你們先回吧!”

“你過一會兒就去嗎?”

甄秀庭說:“今天上午去不了。”

“那不行。求你快點去吧!”那幾個農民反複地說著,“那剛剛抽出來的稻穗,眼見著眼見著就耷拉下腦袋來了……”他們睜著大眼,不住地擦汗,那神情讓人覺得,此刻在他們眼前浮動的情景,倒不是稻穗耷拉下腦袋,而是千百顆人頭從頸上紛紛滾落到田裏去了。

“你們先走吧,先走吧!”甄秀庭歪著脖子,朝他們揮揮手。

那幾個農民很固執,蹲在地上不走,還是說:“……眼見著眼見著就……”

甄秀庭小聲說:“不生蟲子那還叫莊稼?豈有此理!”

甄秀庭與農民對話時,艾雯正與我說我的一篇作文,這時就走到甄秀庭麵前說:“他們很著急,你就早點跟他們去吧。”

我聽見甄秀庭小聲地向艾雯說了一句:“我與食品站說好了的,今天上午要去接一盆豬血呢……”

豬血很便宜,與食品站說好後,等到屠宰場殺豬時,自己拿隻盆子去,放上小半盆水,放在將要殺的豬的咽喉下。屠夫一刀子下去,那血就呼地噴濺在盆子裏。端上一大盆血,隻要交上五角錢。這機會不容易輪上,得與食品站有點關係才行。

艾雯聽完甄秀庭的話,臉色驟然變了,變得很難看。她走回到我身邊,說:“你先去教室吧。”(選自《紅瓦黑瓦》,本文有刪節)

【賞析】兩個人物迥然不同的性格在一件小事中表露無遺。甄秀庭對鄉親們的請求無動於衷,表現出他的唯利是圖;艾雯老師的描寫很少,僅有一句對白,但她對甄秀庭行為的厭惡一望而知。這段文字中,農民的焦急:“睜著大眼,不住地擦汗”;甄秀庭的冷漠:“坐到椅子上”,“不長蟲子那還叫莊稼嗎”;艾雯老師的嫉惡如仇:“臉色驟然變了,變得很難看”,都通過三個人的動作表情表達出來。

滿分作文——小作文中的大手筆

2003年全國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麵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牆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裏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係呢?是什麼樣的關係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1)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試題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體自選;(4)題目自擬;(5)不少於800字;(6)不得抄襲。

·解題·

本文不僅給了材料,也給了論點,所以是一篇很容易理解的考題。感情的親疏對於事物的認知肯定有影響,這種影響好不好呢?感情屬於主觀範疇,而客觀事物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所以我們不應該讓主觀因素影響我們對客觀事物的認知。關鍵在於如何將這樣的考題寫出新意。凡是觀點範圍明確的題目,想要出奇製勝,都可以考慮文體創新和寓言、故事新編等類型。

唐僧師徒四人取得真經之後,就留在天庭裏做官,這幾百年來,也還算混得不錯,哪知天庭裏這些年來也是吃白食的越來越多,眼看著一日不如一日,玉帝下令,精簡天神,競爭上崗。一時間,眾多天神都愁眉不展。孫悟空聽到這個消息,卻依然是不慌不忙。他心想著:“想當年我火眼金睛,一路降除妖怪保護師父闖過九九八十一道難關,取得真經,功不可沒呀。再想想這些年來,也一直是盡責盡職,辦好分內的每一件事,雖無很大的建樹卻也不像有些人那樣到處出錯,想想應該不會下崗吧。更何況師父還是人事部主任。”到了公布下崗名單的那一天,悟空還在睡覺,手機響了,是八戒打來的,“猴哥,你怎麼還睡得著啊?名單上有你呀!”悟空一翻身跳起來,氣得渾身發抖,來到人事部想問個究竟。隻見唐僧笑容滿麵地坐在辦公桌後,和其他未下崗的天神聊得正歡。孫悟空一下子竄到桌前,猴臉漲得通紅。他向唐僧問道:“師父,怎麼我也下崗呢?”唐僧笑道:“這是大家的決定嘛!也不是我一個人的意見。你也知道,我做這個差事也不容易……”悟空不等唐僧說完,就說道:“八戒和沙僧沒下崗,難道我比他們做得差些?”“悟空,你別急呀,急也沒用,你看看你,在領導麵前也是一張不服氣的臉,像這個樣子你怎麼做事呀?你平常做得都挺好,隻是你太不懂得變通了,得罪了不少天神,大家都多多少少對你有些意見,你不要太放在心上。你下了崗,就跟師父我一起,以後還有機會。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是師父我給你的忠告呀!八戒和沙僧雖無建樹,但為人處事比你靈活得多,你要多向他們學習學習呀!”悟空看著也沒什麼希望,就徑直走出辦公室,準備找兩個師弟商量商量以後的活法。剛走到走廊便聽見人事部辦公室裏眾天神的笑聲,“想當年,我趕走他,他還負氣不理我,害我被那黃袍怪變為老虎。若不是我當年把他從五行山下救出他能有今日?這個猴頭真是太不知好歹了,還是八戒和沙僧對我忠心……”唐僧的聲音傳入悟空的耳中,悟空大怒,恨不得一揮如意棒將整個人事樓打垮,轉念一想:“這等人,我也不必與他們一般見識。”便頭也不回地走了。數天之後,眾神盛傳悟空在他老家花果山開了一家旅遊公司,聽說生意還非常火暴。

【總結點評】這是一個看似開放實則主題明確的考題,在立意方麵發揮餘地不大,因此多篇滿分作文都將重點放在了文體的創新上。本篇作文假設孫悟空在天宮意外下崗,而能力遠遜於他的八戒、沙僧卻得以重用,以此諷刺了任人唯親的錯誤態度。本文風格樸素,語言平實,用“笑容滿麵”“氣得渾身發抖”“聊得正歡”等常見的形容詞將故事講述得生動有趣。結尾寫悟空離開天庭獨自創業成功,表現出了積極的態度。

本文必殺技:對西遊記人物的演繹生動有趣,通俗易懂,富有想象力。

實例一2008年遼寧省高考作文題

某雜誌刊登了一份關於青少年價值觀的調查報告,其中一些數據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例如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表示難以評價的為27.2%,對“在公共汽車上不讓座”表示難以評價的為22.8%,對“過馬路闖紅燈”表示難以評價的為15?郾2%,“對競爭可以不擇手段”表示難以評價的為18.6%,對“誠實意味著吃虧”表示難以評價的為33.8%。有人認為,這些數據顯示出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對社會公德及個人品德的價值判斷模糊甚至錯誤。有人認為,從這些數據可以推斷出多數青少年仍然很健康、很陽光。有人認為,“難以評價”就是因為不想簡單地讚同或反對,恰好表現出當代青少年思想的多元化、個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