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我和世界不一樣(2 / 3)

不管怎樣,我百般努力,總算咬著牙跑完了充滿苦痛的二十公裏。用盡一切手段,熬到了盡頭。

“我不是人,是一架純粹的機器,所以什麼也無須感覺,唯有向前奔跑。”

我在腦子裏將這幾句話有如箴言咒語一般,反反複複念叨個不停,正所謂“機械地”一再重複。我盡力將自己感知的世界定得更為狹隘。我的目力所及,充其量是前方三米左右的地麵,再前麵的世界便一無所知。目下我的世界,從此處起向前三米便告完結。更前麵的事情無須去考慮。天空也罷,風兒也罷,草兒也罷,在吃草的牛群也罷,看客也罷,聲援也罷,湖也罷,小說也罷,真實也罷,過去也罷,記憶也罷,對我已然毫無意義。將雙腿從此處起,挪向前方三米外——唯有這,才是我這個人,不不,我這架機器存在的小小意義。

與其勉為其難地一直奔跑,也許適度地走上幾步更為聰明。許多跑者正是這麼做的,邊走邊讓雙腳休息一會兒。我卻一次也沒有走過。為了做舒展運動,我反複地駐足休息。然而我不走。我可不是為了走路而前來參加這場賽事,而是為了跑步才來的。為了這個,僅僅是為了這個,我才乘坐飛機,特地趕來日本的北端。不管奔跑速度降低了多少,我都不能走。這是原則。違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則,哪怕隻有一次,以後就將違背更多的原則,想跑完這場比賽就難上加難了。(選自《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本文有刪節)

【賞析】馬拉鬆不僅是對體能和意誌的挑戰,也是對原則的挑戰。在馬拉鬆比賽中要一直奔跑下去,哪怕走一步都是不能被接受的——這是原則。我們可以由此想到,人生的任何一場比賽都有其原則,這原則也許來自比賽的規定,也許來自我們的內心。無論如何,不違背原則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比之一味對身體感受大書特書地白描、精巧的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會使讀者更能對馬拉鬆的艱苦感同身受。

滿分作文——小作文中的大手筆

2008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題

課堂上,老師說:“今天我們來做個小實驗。”隨後,他拿出一個裝滿石塊的玻璃廣口瓶,放在講台上,問道:“瓶子滿了嗎?”所有學生答:“滿了!”“真的?”老師從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進去,填滿石塊的間隙,“滿了嗎?”學生們若有所思。老師又拿來一壺水倒了進去,直到水麵與瓶口持平。“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老師問道。課堂活躍起來。

一個學生說:“很多事情看起來到達了極限,實際上還存在很大空間。”

一個學生說:“順序很重要。先放這桶沙子,有些石塊肯定就放不進去了。”

一個學生說:“對,得先放石塊。有些分量重的東西就得優先安排。”

一個學生說:“也不一定,先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麼?”

……

請就以上材料,展開聯想,自定角度,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選(除詩歌外),不少於800字。

·解題·

題目雖然是一則具體的材料,但還是較為發散的。考生可以引申出諸如“滿”與“空”的辯證關係、充分利用、合理安排、懂得取舍、思維方式靈活等等主題。這個題目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容易局限於材料展開論說,寫得過於抽象;第二,如果追求麵麵俱到,反而容易流於空泛。比較好的做法是抓住一個角度,深入發掘進去。

世界上有兩種花,一種能結果,另一種不能結果,而不能結果的花卻更美麗,比如玫瑰,它不因為不能結果而放棄綻放自己的美麗,所以能不能結果,又有什麼關係呢?

但是,人通常不像玫瑰那樣樂觀,總覺得不結果就白活了一場。

記得在選擇了放棄保送後,站在那個大雨滂沱的操場上,我是那樣堅定地對自己說:“這是我從小到大做得最漂亮、最幹脆的一個決定了。我要靠自己的力量,在剩下的日子裏和同學們一起努力,考上心儀的高中。我不能這樣輕輕鬆鬆卻心有不甘地被送走,即使這個賭注很大,我也要搏一搏,即使最後會輸得很慘,我也不會心存遺憾。總之,我一定會微笑著對自己說——我選擇,我無悔!”

但是後來,我後悔了,後悔自己的果斷,後悔自己的堅持,後悔自己的信心十足……我一遍又一遍地責問自己,如果我當初不是這麼自以為是,現在不是能到更好的學校去了嗎?我一遍又一遍地追問自己,是不是我的心理素質太差,以至於考出了這樣的分數?我一遍又一遍地仰天長歎,上天為何對我如比不公?

從此,我陷入了絕望之中,聽不進朋友的安慰,看不到父母擔憂的神情,找不到一點點希望——我的理想,你真的棄我而去了嗎?

直到我看到了《第二誌願》這篇文章才明白,“當孤注一擲地把自己的命運押在某個‘唯一’頭上的時候,我們實際上處於自我封閉和焦灼無序的狀態。內心流淌的是自卑和虛弱。以為隻有這狹窄的途徑,才是抵達目的地的獨木橋。無法設想在另外的情形下,還有道路尚可通行。這些人的信念雖執著但脆弱,難以容忍自己的不成功。”

我不就是這樣的人嗎?其實,人生如奔馳的列車,車窗外不斷閃動著變幻不定的景色,錯過窗外的美景不是什麼不得了的事,關鍵是不能錯過預定的到站。

“被第一誌願拋棄的巨大失落,使你百骸俱軟,無暇顧及和珍視第二誌願的援手。”

沒錯,在我怨天尤人的時候,我居然不曾想過:如果沒有“第二誌願”,我可能會無書可讀!

硬幣是財富的一種,但有正反兩麵,而失敗也有正反兩麵。機遇隻有在犯錯時才能被發現,隻有經曆過錯誤、失敗的嚐試,才能清晰地找準成功的方位。

所以,人要接受事實!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有恒心則無不成事!

隻要心在藍天,身體就能飛翔;隻要心中有理想,地獄都能變成天堂!但如果你握緊拳頭,將什麼都抓不到;如果你放開雙手,將會擁有一切!

天空不留下飛鳥的痕跡,但它已飛過。飛翔不是為了留下痕跡,而是為了在飛翔中盡情享受自由和快樂!

花落無痕,但它曾經美麗過。雖然沒有結果,但它享受過汗水和青春。雖然我不能擁抱第一誌願,但我會在第二誌願裏創造出最美的澎湃,讓這裏成為我飛越夢想、步入藝術的殿堂!

【總結點評】小作者對材料所給的“杯”和“沙”兩個意象有著不同尋常的解讀。“杯”在文中象征著人生,“沙”則象征挫折。關聯材料又能跳出材料,聯係生活抒發真情實感。題目本身就容易讓人眼前一亮。最後三段藍天、飛鳥、落花的比喻為文章注入了靈氣,三段互相關聯又層層深入,給人一氣嗬成之感。

本文必殺技:解題準確,文采飛揚。

實例一2009年全國高考作文題

兔子是曆屆小動物運動會的短跑冠軍,可是不會遊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邊,差點被抓住。動物管理局為了小動物的全麵發展,將小兔子送進遊泳培訓班,同班的還有小狗、小龜和小鬆鼠等。小狗、小龜學會遊泳,又多了一種本領,心裏很高興;小兔子和小鬆鼠花了好長時間都沒學會,很苦惱。培訓班教練野鴨說:“我兩條腿都能遊,你們四條腿還不能遊?成功的90%來自於汗水。加油!呷呷!”

評論家青蛙大發感慨:“兔子擅長的是奔跑!為什麼隻是針對弱點訓練而不發展特長呢?”思想家仙鶴說:“生存需要的本領不止一種呀!兔子學不了遊泳就學打洞,鬆鼠學不了遊泳就學爬樹嘛。”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解題·

這個題目非常開放,用一個寓言式的小故事表達了幾種不同的觀點。無論是鴨子教練主張的成功來自於汗水,還是評論家青蛙感慨的應該揚長避短,抑或是思想家仙鶴支持的另辟蹊徑,本身都是正確的思維方式。但究竟如何解讀,在具體情況下應采取哪種法則,就要看考生自己的思想傾向了。

本文適合寫成用實例證明的論述文,而續寫寓言也是一個容易出彩的思路。

因為兔子被狼追到河邊差點兒被抓住,動物管理局把它送進了遊泳培訓班,但小兔子怎麼也學不會遊泳。

對動物管理局的培訓行為,評論家青蛙和思想家仙鶴都提出了批評。青蛙說:“兔子擅長的是奔跑!為什麼隻是針對弱點訓練而不發展特長呢?”仙鶴則認為:“生存需要的本領不止一種呀!兔子學不了遊泳就學打洞,鬆鼠學不了遊泳就學爬樹嘛。”

應該說青蛙和仙鶴的批評或質疑都是有道理的。但動物管理局的做法就沒有一點道理嗎?也不是的。我聽說美國人教育孩子最愛說的一個詞是“try”,用中國話說就是“試”。不“試”永遠沒有成功的可能,“試”一下則可能打開一扇成功之門!

青蛙可能要說了,兔子根本就不可能學會遊泳,這種不可能的事情為什麼還要去“試”呢?可是,在沒有“試”之前,你怎麼知道不可能呢?在培訓之前,可能也有人認為小狗、小龜不可能學會遊泳,但事實證明它們學會了。其實,在很久以前,鴨子也不敢遊泳,就是因為一隻老虎追了過來,它不得不跳下了河,沒想到在掙紮之中學會了遊泳。別的鴨子看到它們同類會遊泳,也都紛紛下水,於是大家都會遊泳了。

當然,“試”也應該適可而止。如果“試”了,確實不行,那絕不能“趕鴨子上架”。“我兩條腿都能遊,你們四條腿還不能遊?成功的90%來自於汗水。加油!呷呷!”教練野鴨的這種說法其實是不成立的。動物界的現狀表明,會不會遊泳與腿的多少並沒有關係,而汗水也隻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

因此,如何評價動物管理局的行為,關鍵要看培訓的“度”如何把握。小兔子的學習很刻苦,而且學了很長時間,但仍然學不會遊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動物管理局和教練仍然逼著它們訓練,非讓它們學會不可,那肯定是錯誤的;但如果發現“試錯”了,並停止小兔子的遊泳培訓,那也無可非議。不管怎麼說,“試”一下還是應該的。

其實,還有很多技能,小兔子都不妨試一下,比如試試能不能像仙鶴那樣飛,或者試試自己能不能像老鼠那樣打洞——如果能在這些方麵都全麵發展,它就不怕什麼豺狼虎豹了。

【總結點評】大部分考生麵對這樣一個題目,很容易想到“揚長避短”的思路上去。本文作者則表達了“嚐試”這個比較有新意的角度,並非常注意創新的分寸,論述角度全麵客觀。本文語言樸素,邏輯性強,是一篇思想成熟的佳作。

本文必殺技:觀點新穎,論述全麵。

實例二2009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麵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彎道超越”本是賽車運動中的一個常見用語,意思是指車手利用彎道超越對手。彎道是每個車手都必須麵對的。相對於直道而言,彎道上困難大,變數多。過彎道時,原來領先的車手可能因為彎道而落後,而本來落後的車手也可能利用彎道超越對手。現在,這一用語已被賦予了新的內涵,並被廣泛借用到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麵。其中的“彎道”一般被理解為社會進程中的某些變化超越人生道路上的一些關鍵點。這種特殊的階段充滿了各種變化的因素,極富風險與挑戰,更蘊含著超越對手、超越自我的種種機遇。

上麵的文字,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或感悟?請根據你的聯想或感悟寫一篇文章,不少於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