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
題記
一個沒有危機感的人,一個欲望稀淡或衰退的人,是不會有什麼想象力的。當一個人被擠壓到窘境、絕境時,他的想象力會變得出奇強健。
——曹文軒
挑戰來自危機
居安思危的人們總會為自己製造挑戰,從而用不可思議的方式化解危機。麵對外族侵擾的危機,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舉世奇跡萬裏長城;為了防止被盜墓的危機,秦始皇陵至今仍是曆史學界的未解之謎;解決灌溉危機的都江堰,千百年後仍然為農田提供生命之水;當馬拉鬆運動風靡全球時,誰又能想象其創造者當初是為了挽救即將被侵略的危機?麵對危機,我們迎接挑戰,於是我們不但獲得了更好的局勢,還常常超越自己的初衷。
挑戰來自希望
人類敢於挑戰,因為人類永遠有希望。我們有對天空的向往,所以一次次向飛翔發出挑戰:從熱氣球到飛艇,從飛機到太空飛船。我們希望了解世界,所以一步步揭開生命的真諦:從進化到遺傳,從嫁接開發到基因重組。我們渴望征服大海,所以從未停止過對藍色海水的探險:從帆船到汽艇,從萬噸遊輪到深海潛艇。人類的希望有多遠,挑戰之路就有多遠。
挑戰創造奇跡
挑戰會創造奇跡。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創造驚人的成績,是因為他們未曾停止挑戰自己。探險家在野外驚人的生存記錄,是因為他們熱衷於對人類極限的挑戰。科學家的挑戰讓科學理論在不斷重建中接近真相,醫學家的挑戰使人們的生命越來越頑強。假如沒有挑戰,世界不會進步,假如失去挑戰,科技會止步不前。挑戰是奇跡的締造者,也是世界進步的動力。
挑戰改變人生
當邁克爾·喬丹第一次贏得比賽時,一定未曾想到對籃球的挑戰會讓他成為世界矚目的籃球皇帝。兩個美國人為了馬蹄奔跑時的狀態打賭,竟然成為了電影藝術最初發明的裏程碑。最初愛迪生一次次的發明是為了挑戰,而發明讓這個曾被認為沒有天賦的孩子成為舉世聞名的天才。法國盲人布萊葉不甘心盲人不能讀書的命運,發明了為無數盲人帶來知識的盲文。一個挑戰不但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也可以改變他人的命運。
挑戰在我們腳下,挑戰在我們心裏,隻要你勇敢地接受挑戰,至少,你會獲得贏得一次麵對自己的勝利。
第一季:勵誌
名家選文——大作家寫的小話題
堅硬的荒原,一望無際,灰茫茫,樸實得連一條皺褶都沒有;淒清,空曠,荒涼,寒冷;籠罩在鉛似的穹隆下。荒原上站著一位高大的老人:瘦骨嶙峋,古銅色的臉,沒有胡須。高大的老人站在那裏,宛似一株光禿禿的樹木。他的雙眼像那荒原和那天空一樣冷峻;鼻似刀裁,斧頭般堅硬;肌肉像那荒涼的土地一樣粗獷;雙唇不比寶劍的鋒刃更厚。老人身旁站著三個僵硬、消瘦、窮苦的孩子:三個可憐的孩子瑟瑟發抖,老人無動於衷,目空一切,猶如那堅硬荒原的品格。老人手裏有一把細小的種子,另一隻手,伸著食指,戳著空氣,宛似戳著青銅鑄成的東西。此時此刻,他抓著一個孩子鬆弛的脖子,把手裏的種子給他看,並用下冰雹似的聲音對他說:“刨坑,把它種上。”然後將他那戰栗的身軀放下,那孩子撲通一聲,像一袋裝滿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袋落在堅硬的荒原上。
“爹,”孩子抽泣著,“到處都光禿禿、硬邦邦的,我怎麼刨呢?”“用牙啃。”又是下冰雹似的聲音回答。他抬起一隻腳,放在孩子軟弱無力的脖子上。可憐的孩子,牙齒哢哢作響,啃著岩石的表麵,宛似在石上磨刀。如此過了許久,許久。那孩子終於在岩石上開出一個骷髏頭大小的坑穴,然後又啃呀,啃呀,帶著微弱的呻吟。可憐的孩子在老人腳下啃著,老人冷若冰霜,紋絲不動,像那堅硬的荒原一樣。
當坑穴達到需要的深度,老人抬起了腳。誰若是身臨其境,會越發痛心的,因為那孩子,依然是孩子,卻已滿頭白發;老人用腳把他踢到一旁,接著提起第二個孩子,這孩子已顫抖著目睹了前麵的全部經過。
“給種子攢土。”老人對他說。
“爹,”孩子怯生生地問道,“哪裏有土啊?”“風裏有。把風裏的土攢起來。”老人回答,並用拇指與食指將孩子可憐的下巴掰開:孩子迎著風,用舌頭和咽喉將風中飄揚的塵土收攏起來,然後再將那微不足道的粉末吐出。又過了許久,許久。老人不焦不躁,更不心慈手軟,冷若冰霜,紋絲不動地站在荒原上。
當坑穴填滿了土,老人撒下種子,將第二個孩子丟在一旁。這孩子像被榨幹了果汁的空殼,痛苦使他的頭發變白,老人對此不屑一顧;然後又提起最後一個孩子,指著埋好的種子對他說:“澆水。”孩子難過得抖成一團,似乎在問他:“爹,哪裏有水呀?”“哭。你眼睛裏有。”老人回答,說著扭轉他那兩隻無力的小手,孩子眼中頓時刷刷落淚,幹渴的塵土吸吮著。就這樣哭了許久,許久。為了擠出那些疲憊不堪的淚水,老人冷若冰霜,紋絲不動地站在堅硬的荒原上。
淚水彙成一股哀怨的細流撫摩著土坑的四周;種子從地表探出了頭,然後抽出嫩芽,長出了幾個葉片;在孩子哭泣的同時,小樹增加著枝葉,又經過了許久,許久,直到那棵樹主幹挺拔,樹冠繁茂,枝葉和花朵洋溢著芳香,比那冷若冰霜、紋絲不動的老人更高大,孤零零地屹立在堅硬的荒原上。
風吹得樹葉颯颯作響,天上的鳥兒都來枝頭上築巢,它的花兒已經結出果實,老人放開了孩子,他已停止哭泣,滿頭白發;三個孩子向樹上的果實伸出貪婪的手臂;但是那又瘦又高的老人抓住他們的脖子,像抓住幼崽兒一樣,取出一粒種子,把他們帶到附近的另一塊岩石旁,抬起一隻腳,將第一個孩子的牙齒按到地上,那孩子在老人的腳下,牙齒哢哢作響,重新啃著岩石的表麵,老人冷若冰霜,紋絲不動,默不作聲,站立在堅硬的荒原上。
那荒原是我們的生命;那冷酷無情的硬漢是我們的意誌;那三個瑟瑟發抖的孩子是我們的內髒、我們的機能、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意誌從它們的弱小無依中吸取了無窮的力量,去征服世界和衝破神秘的黑暗。(本文有刪節)
【賞析】人的生命就像荒蕪的原野,要通過堅強的意誌,充分調動起人的各項機能,開拓出生命的綠洲,隻要能戰勝自己,就能無往不勝。文章的立意不俗,直接觸摸到了“挑戰”這一主題的內在和本質。籠罩全篇的象征手法,使作品具有了超現實的意境。回想一下麥爾維爾筆下的船長和白鯨,海明威筆下的老人與大海,我們可以看到,象征手法的運用能夠使作品跳出窠臼,給人以新鮮脫俗的印象。
滿分作文——小作文中的大手筆
2009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麵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彎道超越”本是賽車運動中的一個常見用語,意思是指車手利用彎道超越對方。彎道是每個車手都必須麵對的。相對於直道而言,彎道上困難大,變數多。過彎道時,原來領先的車手可能因彎道而落後,而本來落後的車手也可能利用彎道超越對手。現在,這一用語已被賦予了新的內涵,並被廣泛借用到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麵。其中的“彎道”一般被理解為社會進程中的某些變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關鍵點。這種特殊的階段充滿了各種變化的因素,極富風險和挑戰,更蘊含著超越對手、超越自我的種種機遇。
上麵的文字,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或感悟?請根據你的聯想或感悟寫一篇文章,不少於800字。
注意:(1)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2)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自選;(3)不得套作,不得抄襲;(4)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5)書寫規範,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解題·
如材料所述,正因為彎道充滿變數,所以才成為賽車手超車的機會。而直道行駛時大家都一往無前油門到底,各自達到極限速度,很難改變排名。因此本題已經為考生點明了文章思路:特殊階段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考生可從挑戰,機遇出發,升華至領悟,感動,蛻變等主題。
麵對彎道,我仿佛看見曲折蜿蜒的羊腸小道,在羈絆著行者的步履;盤旋迂回的九曲黃河,在磨礪著船夫的身影。麵對彎道,我也仿佛看見蒼莽的原野,在鷹隼的利爪前,野兔那靈活轉身的姿態;廣袤的草原,在獵豹的陰影下,羚羊那驟然一轉的蹤跡……
麵對彎道,我想起劉備在“青梅煮酒論英雄”的那一刻,身處事業的困境,內心卻已湧起東山再起的信念;麵對彎道,我想起蘇軾遠謫黃岡,麵對大江,身處人生的彎道,練就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麵對彎道,我想起孫中山臨終之時,展望時代的彎道,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的諄諄教誨;麵對彎道,我想起“屈指行程二萬”的長征,在革命的彎道上,處處都有用鮮血和信念銘刻在地球上的紅飄帶……
麵對彎道,我感慨於1929年的美利堅,從經濟危機中突圍而出,崛然而起,在彎道上成長為當今的超級經濟大國;麵對彎道,我欽佩2009年的神州人,在金融海嘯中劈波斬浪,奮力拚搏,加快了在彎道上追趕世界強國的步伐;麵對彎道,我憤恨希特勒、墨索裏尼在曆史轉折的彎道上倒行逆施,想要毀滅人類,卻毀滅了自己;麵對彎道,我悲傷伊拉克、阿富汗在通往未來的彎道中陷入困境,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
麵對彎道,我想起可怕的挑戰和可喜的機遇,想起巨大的危難和驚人的收獲。彎道就像泥濘的沼澤,它能縛住行者前進的腳步,也能磨礪勇者不屈的意誌;彎道也像驟起的狂風,它能熄滅生命微弱搖曳不定的燭火,也能托起胸懷壯誌“直上雲霄九萬裏”的鯤鵬……
麵對彎道,我想起“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的艱辛,也想起“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歡欣;麵對彎道,我想起“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的悲苦,也想起“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的豪邁……
麵對彎道,我的心一下子變得多情,變得纏綿。彎道其實正代表著人生的坎坷和曲折,給人帶來多少憂傷和失意;彎道其實也代表著超越的精彩和美麗,給人帶來無比興奮和幸福……
麵對彎道,我想起一雙清澈銳利的眼睛,正是那雙眼睛看清了前方的對手和道路,讓我們無懼地飛馳。麵對彎道,我想起一雙堅定有力的大手,正是那雙手把好了方向盤,讓我們無畏地飛馳。麵對彎道,我想起一顆充滿勇氣和智慧的心,正是那顆心洞察了曆史和未來,讓我們無悔地飛馳。
麵對彎道,我加速!麵對彎道,我轉向!麵對彎道,我超越!麵對彎道,我前行!
彎道等待著我們,彎道也成就著我們……
【總結點評】本文是典型的高考高分作文,語彙豐富,結構清晰,立意積極。
本文必殺技:素材豐富。
第二季:磨煉
名家選文——大作家寫的小話題
在四十二公裏處有一個標誌:至此處,距離相當於全程馬拉鬆。水泥路上鮮明地畫著一條白線。跨過那條線時,說得誇張點,我感覺渾身微微一顫。跑過長於四十二公裏的距離,我是有生以來的首次。此處對我來說便是直布羅陀海峽,越過此處,就要衝進未知的外海了。前麵等待著我的究竟是什麼,在那裏棲息著何種陌生的生物,我一無所知。這麼說不勝惶恐:以往的水手們感到的畏懼,我也將親身感受。
跑著跑著,身體的各個部位逐一開始疼痛。先是右腿疼了一番,然後轉移到右膝,再轉移到左大腿……就這樣,渾身的部位輪番上陣,高聲傾訴各自的痛楚,連聲悲鳴,警告連連。跑一百公裏乃是未知的體驗,身體處處皆有牢騷。我完全理解。然而無論如何,唯有忍耐著默默跑完全程。就像丹東和羅伯斯庇爾等人巧舌如簧地說服心懷不滿、試圖揭竿而起的激進革命議會一般,我拚命地說服身體的各部。勉勵,乞求,恭維,申斥,鼓舞。隻剩下最後一點點啦,求求你們好歹忍耐,再拚一下。然而細細想想,那兩個人結果都被砍了腦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