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摟得夜草養馬肥(上)求推薦、收藏(1 / 2)

“說什麼呢?不是讓你賣那東西。我們不幹犯法的事情。”李曉打消他的擔心。

至於賣什麼東西李曉卻是沒有告訴他。

九十年代,屬於改革初期,物質逐漸豐富,老百姓對很多新鮮商品有購買需求,消費觀念更加的大膽。

盜版碟,這個時候市麵上的碟片還沒有那麼泛濫,價格還比較高,由於進出口限製,很多的港美片都沒有引進。

原先李曉也想自己做盜版,這個時候的盜版還談不上觸犯什麼刑事法律,最多就是民事賠償。但是燒錄機等一係列設備加起來就要好幾萬,這對他來說是一筆天文數字,不說設備在內地這邊也不好買,就是改革前沿的嶺南,現在也沒有幾個家庭敢少說自己有個幾萬的。

於是,李曉想起了前世的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一個叫何偉的香港人,據說是賣盜版起家,等華夏內地的盜版業蓬勃以後才轉行幹外貿生意的,但是並不怎麼如意。

不知道以前記得的電話還管不管用,但是李曉覺得還是應該打過去,路邊能打國際長途電話的賣鋪不是很多,李曉走了好長一段路才找到。

撥了一個熟悉的電話,重新拾起前世的回憶,李曉還是有很多的感慨。

“喂,請問找哪位。”聽著熟悉而又年青的聲音,雖然知道何偉家一直未曾更換過的號碼能打通,但還是讓李曉莫名悸動。

“何大哥,我是李曉,想和你做點生意。”李曉讓自己的語氣盡量看起來平靜。

“李曉?你想要談什麼生意?”何偉還是帶著一絲警惕。

“何大哥,幫我弄一萬張碟過來,走水路,分批次帶過來,我接貨。”李曉還是直接的說出了自己意圖。

“李曉兄弟是吧,你在嶺南?首先要說好,走水路三塊錢一張,貨到付款,不過你要先彙一千塊作為保證金,尾款等貨到時候結清?”何偉對這裏的套路很熟,以為李曉是熟人介紹的,所以流程自然很熟。

李曉也沒有繼續再往下壓價格,盜版才剛剛興起,在音像店裏都是當成正版在賣,街頭更是鮮有人涉足,即使在音像店裏,也是一些MV盜版居多,每張碟片能賣到二十五到三十左右,完全是後世很難想象的暴利。

說了一些關於買賣過程中的事項,在李曉再三保證盡快把錢彙過去之後,兩人掛了電話。

嶺南三中離李曉家裏的距離不是很遠,李曉小需要多長時間就到家了。

“媽,我回來了。”叫這個女人‘媽’沒有讓李曉感到任何不適,前世母親的離世,讓李曉更能體會目前的艱辛,何況自己本來就是他的兒子,血肉相連。

“小小回來啦!來,洗洗手,吃飯吧!”一個能依稀見到當年豐姿的中年女子端著菜走了過來。

李曉今世的母親也是可憐人,年輕的時候喜歡上一個嶺南投資的年輕商人,兩人很快墮入愛河,並且有了愛的禁果,隻是後來這個男人跑了,留下了李曉的母親李琴。據說最後李琴找到過那個男人,隻是不知道結果如何。

這些都是李曉從街坊鄰居哪裏聽到的。

一轉眼就是兩個禮拜過去了,陳福見李曉那沒什麼動靜,也就沒當回事。

自從李曉把稿子投出去之後,兩個禮拜來毫無音訊,不管是學校的審稿還是上麵教育部門都沒什麼消息,隻是語文老師謝羅芳看自己的眼神,有些微的怪異。

隻是這兩個禮拜以來,李曉在各種大小測驗中成績火箭式的攀升,尤其是英語,現在已經穩居班上前三名,各科老師側目相看,英語老師更是驚喜莫名,誇李曉是難得的語言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