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內爾一個人潛水也覺得挺孤單的,沒勁兒。於是,他想:何不找個忠實的夥伴呢?再說,人不能長久地待在水下,雞、鴨、貓、狗大概行吧。小科內爾便趁家裏人不注意,把家裏的一隻雞逮住。他用繩子縛著雞腿,悄悄地塞進書包裏,一溜煙似的跑進遊泳池裏。
小科內爾做好準備工作,手拿著雞,做深呼吸,再做深呼吸,夠了,夠了。接著蹲進淺水區。1秒、2秒……86秒,啊,快憋死了。小科內爾實在忍不住了,冒出水麵,成了“落湯雞”,有氣無力。雞也成了落湯雞,可雞撲騰撲騰地亂掙紮,還挺精神呢!
“天哪,我連雞都比不過,我還能當爸爸一樣的科學家嗎?”小科內爾可氣壞了。
這時,小科內爾又抱著雞潛進水裏了。可又隻待了80秒,而雞還在撲騰撲騰地抖擻著翅膀,好像在嘲笑小科內爾:“想和我比試,沒門,逗風景去吧!”
小科內爾急得要命,懲罰似的把雞按在水裏,看到水麵直冒著泡,心裏得意地想:“我看你還能待多久!”經過三番五次如此的折騰,雞再也打不起精神了。小科內爾可高興呢,心裏充滿了喜悅。
把雞淹成個半死狀後,小科內爾和雞比試起來了。92秒……97秒……110秒。好,再來一次,125秒……146秒……天空漸漸地暗了下來,北海的風又一陣一陣地吹了過來,黃昏的景致把小科內爾塗了一臉暮色。雞到底是雞,經不住小科內爾一天的折騰。當小科內爾再次準備潛入水裏時,才發現手上的雞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斷氣了。小科內爾可慌了,雞死了,回家怎麼向媽媽說呢?
回到家後,小科內爾如實地向爸爸媽媽交代了一切,媽媽一個勁地數落他。老海門斯出來打圓場:“算了,孩子還小,不懂事;其實也好,晚餐有雞肉吃了。”
後來,小科內爾不僅成了夥伴裏的潛水王,而且憑著他堅韌不拔的求學精神,實現了他的抱負,成了比利時當代傑出的生物學家。
奇特的“變星”
距地球100萬億千米,有一顆學名叫“大陵五”的恒星。關於這顆恒星,在古希臘神話裏,有過這樣一個傳說:美杜莎是個魔法無邊的女妖,雖然她長得美麗異常,那一頭長發卻是一條條毒蛇變成的。美杜莎還有一種妖術:誰要是從正麵看見她,誰就會立刻變成一塊石頭。為了為民除害,一個英雄想出了一條妙計,他以盾牌為鏡,從盾牌中看準了女妖的頭,一刀砍了下去……女妖被砍死了,她的頭變成了一顆星星。從此,人們把這顆星稱為“魔星”。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或許已把這顆星星淡忘了。到了1782年,這顆星星的另一個秘密卻被英格蘭的聾啞青年發現了。這位聾啞青年名叫約翰·古德裏克。古德裏克從小就喜歡在晴朗的夜晚靜靜地觀望星空。對於那一望無際的天宇,他充滿了好奇心。他常常憑肉眼數著天上的星星,辨認各類星座,注意著星體的變動,探索著宇宙的奧秘。
有一年冬天,古德裏克用自製的天文望遠鏡觀察“魔星”,他發現:這顆星有時暗,有時亮,與看到的其他星不一樣,亮度有著明顯的變化。
他詫異地想:“這種亮度的變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他決心揭開這個奧秘。
從此,他幾乎著魔了一般,每天晚上盯住“魔星”,堅持對它連續跟蹤觀察。到了後半夜,室外更冷了,媽媽心疼他,硬逼著他上床睡覺,可是他等媽媽睡著以後,又悄悄爬起來,在嚴寒中接著觀察那顆“魔星”。他整整觀測了一個冬天,終於弄清了“魔星”明暗變化的規律。他發現:“魔星”由亮漸漸變暗,再由暗變亮的周期是兩天零二十一個小時。
“這種亮度變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他的腦海中又閃現了深入探索的強烈願望。這天晚上,古德裏克又守在望遠鏡旁。隻見一片流雲漸漸遮住了閃光的星星,過了一會兒,星星又出現在望遠鏡裏,雖然,這是觀測天象時常見的事,而這次卻意外地使他受到新的啟發:“是什麼流動的東西擋住了它,使它變得忽明忽暗了呢?如果是流雲,那麼不會有規律地出現,隻要我發現這種現象是有周期的,那一定會找出除流雲以外的真正原因!”
這時,他又聯想到日食:耀眼的陽光,由於受到月亮的遮擋,變暗淡了;等月亮移開時,太陽又重放光芒。
經過反複的觀察、思索、聯想,古德裏克做出了以下的推斷:“魔星”身邊一定有一顆比較暗的行星圍繞它旋轉,當這顆行星轉到地球的“視線”範圍之內的時候,地球上的人們看上去,“魔星”就變暗了;當行星轉出地球的“視線”後,“魔星”射出的光線又恢複原來的樣子,人們看上去,自然又變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