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午,華佗正與師弟在煉藥,突然門外來了一位急症病人。師弟先迎出去接診,誰知他很快返回屋內來找華佗商量讓病人先回去。原來這天清晨老醫生出診,到中午還沒回來,這位病人肚大如籮,腳粗像鬥,痛苦萬分,口口聲聲說找老醫生看病。華佗見病人的病情十分嚴重,就安慰他說:“別著急,我來給你治。”
隨後,華佗取了藥吩咐:“這二兩砒霜分兩次用,千萬不能一次服進。”病人走後,師弟連忙問:“砒霜是極毒,你膽子真夠大的,吃死人怎麼辦?”
華佗不慌不忙地答道:“他患的是膨脹病,必須以毒攻毒。”
誰知那位病人剛走到村口,便遇見老醫生回來。他將剛才去看病並拿回藥的事一一告訴了老醫生。老醫生心中吃驚,因為他這一秘方隻有瓊林寺老道人和華佗知道,連自己徒弟都沒傳過呢!他快步走回家,問是誰給剛才的膨脹病人接診。華佗連忙承認是自己看的,並給了二兩砒霜。經老醫生再三詢問,華佗隻好道出了真實姓名和來拜師的初衷。
老醫生感動不已地說:“你名聲那麼大了,還到這小山村受苦,真是太了不起了!”隨即,把治頭風病的秘方傳給了華佗,並讓他的徒弟們向華佗學習,做一名真正的醫生。
立誌修《本草》
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曆時27年著成《本草綱目》,說起來還有段生動的故事呢!
離李時珍家不遠的地方,有個風光綺麗的雨湖,湖中出產各種鮮魚,湖邊有不少人家就以打漁為生。漁民們有病,常來找李家大夫診治。
一天,李時珍正好到雨湖去,有個姓龐的漁民焦急地把李時珍請到家裏。原來,老龐的妻子得了重病。李時珍見病人躺在破爛的棉絮裏,幾乎沒有聲息,但切脈後,覺得沒有生命危險,便一麵安慰老龐,一麵問他用過什麼藥。老龐回答說:“昨天妻子感到不舒服,正好有個遊醫走過,便請他開了張方子,不料服了藥,病勢反而變得嚴重了。”
李時珍取過方子看了幾遍,認定沒有開錯什麼藥,心想:“為什麼服下藥後,病勢反而加重了呢?”於是,又叫老龐把藥渣子取來看。藥罐取來後,李時珍對著方子,撥開藥渣一味味地核對。忽然,他發現其中有味“虎掌”是方子上沒有的;而方子上有的“漏籃子”,藥渣裏卻沒有。看來,肯定是藥鋪裏抓錯了藥。
李時珍對老龐說:“這虎掌有大毒,怎麼可以代替漏籃子呢?難怪服下去出了亂子!”老龐一聽火冒三丈,李時珍製止說,其實這也不能全怪藥鋪老板。《經史政類備急本草》藥書上說過,漏籃子又名虎掌,藥鋪老板以為兩種藥可以互用,幸虧發現得早,用些解毒藥就好了。
明代使用的是北宋末年唐慎微主編的《經史政類備急本草》藥書,其中就把“漏籃子”又稱為“虎掌”。這件事使李時珍很久都難以忘懷。他對父親說,自己要編寫一部新的《本草》。父親學識淵博,告訴李時珍,重修本草乃曆來醫家藥師之夙願,隻是靠私人的力量是辦不到的,許多舊《本草》,都是曆代歌舞升平之時皇朝官家修成的。他勸李時珍打消這一念頭。
但是,李時珍並沒有被困難嚇倒,後來他經過27個春秋,終於編寫了一部新的《本草》,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本草綱目》。
陳景潤的故事
陳景潤是中國當代著名數學家。1973年,他的論文《大偶素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積》,對求證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貢獻。1979年,他又寫出論文《算術級數中最小素數》,為數學研究作出重大貢獻,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當陳景潤剛懂事的時候,抗日戰爭爆發了。江蘇省有一所大學從淪陷區遷到他的家鄉,使他有幸在大學教師的啟發下迷上了數學。尤其是他在莫華書院讀高中時,逃難到福建的清華大學航空係的係主任沈元,以他那淵博精深的知識和誨人不倦的精神,給陳景潤深深的影響,並使他終生獻身於數學研究事業。
年輕的陳景潤高中兩年畢業即考上了廈門大學數學物理係。一次,他在精心研讀數學家華羅庚的名著《堆壘素數論》中的問題時,忽然發現了令人難以覺察的差錯。他心情難平,是數學大師筆誤,還是自己知識淺薄?
他反複驗算,終於確信自己的見解是對的。他徹夜難眠,提筆寫了一篇論文,並在附上的信中對華羅庚說:“明星上落下的微塵,我願幫你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