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1章 大千世界篇(16)(1 / 3)

北京王府井大街的由來

王府井大街定名於1915年。如今的王府井大街是北京著名的商業街,成為中外遊客購物的天堂。

王府井的前身是個小村落。到了忽必烈定都北京後,這個小村落開始熱鬧起來,並有了“丁字街”的稱呼。

明成祖時,在這一帶建造了十個王府,便改稱為十王府或十王府街。

明朝滅亡後,王府也隨之荒廢了,人們便稱它為王府街。清光緒、宣統年間,這裏開始繁華,街的兩旁出現了許多攤販和店鋪,還有一個“官廳”,成為當地有名的一個市區。

1915年,北洋政府內政部繪製《北京詳圖》時,就把這條街分為三段:北段稱王府大街,中段稱八麵槽,南段由於有一眼甜水井(井址在大街的西側,現今的大甜水井胡同)而稱王府井大街了。後來,逐漸用王府井稱呼整條街了。

北京長安街名稱的由來

長安街在公元1267年元朝大都建成時稱順成街,不過當時僅為南城牆裏一條極普通的街道。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從蒙古高原遷都至金朝的中都城(即今天的北京城)。但是當時的中都城由於飽受戰火,已殘破不堪,忽必烈不得不居住在城外金代離宮的廣寒殿裏。

公元1262年,忽必烈宣布以廣寒殿為中心,重建都城池。公元1267年新城建成,命名為大都,長安街的前身順成街也在此時建成。

公元1419年,明成祖在擴建北京城時,將南城牆移到今日正陽門東西一線,將原城牆拆毀,把順成街擴建成皇城前麵的宮廷廣場的兩翼。因為廣場的東西兩邊築有兩座皇城門,東邊的是“長安左門”,西邊的是“長安右門”,所以長安街上從此便有了東、西之分。

今天的長安街以天安門為中心,東至建國門稱東長安街,西到複興門稱西長安街,整條街全長13.4華裏,橫貫北京城,人們習慣稱之為“十裏長街”。

中南海名稱的由來

中南海的“海”,是蒙古語“海子”的簡稱,是花園的意思。因為它地處北京的中南方位,所以把這一帶風景秀麗的地區統稱為中南海。此名始於元代,並且一直沿用至今。在它的北麵就是北海,即著名的北海公園園址。

電腦的由來

電腦的原來意義是“計算機”,也就是說,人類會發明電腦,最初的目的是幫助處理複雜的數字運算。而這種人工計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親擔任稅務局長,當時的幣製不是十進位,在計算上非常麻煩。帕斯卡為了協助父親,利用齒輪原理,發明了第一台可以執行加減運算計算器。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加以改良,發明了可以做乘除運算的計算器。之後雖然在計算器的功能上有所改良與精進,但是,真正的電動計算機,直到公元1944年才製造出來。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稱得上電腦的機器,則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名字叫做ENIAC。這部電腦使用真空管來處理信號,所以體積龐大(占滿一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隻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展。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電腦稱為第一代電腦。

電腦病毒的由來

電腦病毒的概念出現非常早,1975年,美國科普作家約翰·布魯勒爾寫了一本名為《震蕩波騎士》的書,該書第一次描寫了在信息社會中,計算機作為正義與邪惡鬥爭的工具的故事,成為當年最佳暢銷書之一。

1977年夏天,美國著名的AT&;;T 貝爾實驗室中,三位年輕人玩起一種遊戲:大家編寫出能夠吃掉別人程序的程序來相互作戰。這個叫做“磁芯大戰”的遊戲,進一步將電腦病毒“感染性”的特點體現出來。

1983年11月3日,一位南加州大學的教授弗雷德·科恩在UNIX 係統下,寫了一個能引起係統列機的程序,但是該程序並未引起知名教授的注意與認同。科恩為了證明其理論而將這些程序以論文發表,在當時引起了很大震撼。科恩的程序,讓電腦病毒具備“破壞性”的特點具體成形。

而這種具備感染與破壞性的程序被真正稱為“病毒”,則是在兩年後的一本《科學美國人》的月刊中。一位名叫杜特尼的專欄作家在討論“磁芯大戰”與蘋果Ⅱ型電腦時,開始把這種程序稱為病毒。從此以後,這種具備感染性或破壞性的程序便有了一個可怕的名字——“病毒”。

專利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