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3章 大千世界篇(18)(1 / 3)

紐約的由來

1524年,意大利航海家蓋阿萬尼·達·弗拉讚諾受法國國王的派遣,到美洲進行探險航行,到了1609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英國籍雇員亨利·哈得遜駕船又來到了紐約灣。這一次他從紐約灣繼續北上,第一次深入那條河流,與兩岸印第安人貿易,回去後向荷蘭東印度公司作了彙報。在此以後,歐洲人把這條河命名為哈得遜河。1624年,一艘荷蘭船“新尼德蘭號”把30戶荷蘭人運到哈得遜河口。他們在這裏開辟了一塊殖民地,命名新尼德蘭,成為荷蘭在美洲的第一塊殖民地。

在新尼德蘭南邊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島叫做曼哈頓島。1626年,新尼德蘭總督用約值24盾(荷蘭貨幣單位)的紐扣、別針、眼鏡等小玩意兒把該島從印第安人手中買了下來,然後著手在島上建立城堡,以自己的國都把它命名為新阿姆斯特丹——紐約的前身。

在那時,新阿姆斯特丹東北方是英國殖民地新英格蘭,西南方的廣大地區也為英國所有。因此英國人不願意讓自己的殖民地中間存在一塊競爭對手荷蘭人的殖民地。1664年,英王查理二世正式把新英格蘭和德拉維爾灣以東的英國殖民地交給他的弟弟約克公爵管轄,但要求他清除荷蘭勢力。因此在1664年約克公爵派遣軍隊與新阿姆斯特丹的荷蘭人作戰,結果荷蘭人戰敗,被迫交出城堡。新阿姆斯特丹被英國人占領後,名字也改成了“新約克”——紐約(NewYork)。

雅典的由來

希臘首都雅典的名字是根據古希臘神話中雅典娜的名字命名的。

在古希臘神話中,雅典娜是奧林巴斯眾神中的一位主要的神,由“萬神之王”宙斯和“聰慧女神”莫蒂斯所生,是威力和智慧的化身,被尊為智慧之神,又是“明眼女神”,農業和園藝的保護神。

傳說這個城市建成以後,她和海神波賽冬相爭,眾神表示誰能給人類一件有用的東西,就以誰為這座城市的保護神,並以其名字命名城市。波賽冬用他的三叉戟猛刺了一下岩石,岩石中跳出一匹戰馬,這是“戰爭”的象征;雅典娜用她的長槍敲一下岩石,岩石中變出一支金蘋果,象征著和平。於是眾神判雅典娜得勝,城市歸了她,並以她的名字命名。

台灣名稱的由來

台灣,秦朝稱為“滿洲”;三國時稱為“夷洲”;隋朝改稱“流求”;宋朝稱為“毗舍那”,亦稱“毗舍耶”;元朝稱為“琉球”,元政府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明初叫“東番”,後又稱為“雞簡山”、“北港”、“笨港”、“台窩灣”等,至明代萬曆年間始有“台灣”之稱。台灣名稱的由來,有五種說法:一、因該島浮海如平台,地形似彎弓,故名台灣。二、根據閩南話“台員”轉音得名。三、根據台南附近土人“大恩”二字轉音得名。四、由高山族中的一個族稱“台灣窩”演變而來。五、荷蘭人在台江的灣頭築台,因而命名“台灣”。

1661~1662年,鄭成功趕走荷蘭殖民者收複台灣,曾改名為“東都”,其子鄭經繼位時更名為“東寧”。清朝複名為“台灣”。1683年清軍入台灣,1684年清政府在那裏設台灣府,隸屬福建省。

各大洲名稱的由來

亞洲:亞洲的全稱是“亞細亞洲”。該詞來源於古代西亞等地古人的閃米特語。亞細亞的意思是指東方日出的地方。亞洲是世界文明古國中國、印度、巴比倫的所在地,又是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祥地,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歐洲:全稱為“歐羅巴洲”。古代的閃米特人將西方日落處叫“歐羅巴”。以後在傳播過程中略有發展,他們逐步把居住地的東部地區叫“亞細亞”、西部地區叫“歐羅巴”。歐、亞兩洲緊緊連在一起,兩洲的劃分是根據兩地不同的自然條件來決定的。兩洲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作為其分界線。

美洲:美洲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合稱,也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又稱新大陸。從公元1492年開始,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三次西航。他到達了現在美洲的巴哈馬群島,以為到了印度,就把發現的島嶼稱為西印度群島,並把那裏的土著居民叫印第安,意即印度人。“亞美利加”是由一位探險者的名字演變而來的。公元1499年至1504年間,意大利探險家亞美利哥到美洲探險,到達了南美洲北部地區。他證明1492年哥倫布發現的這塊地方隻是歐洲人所不知道的“新大陸”,而不是印度。後來意大利曆史學家彼得·馬爾太爾在他的著作中首先用新大陸稱呼美洲。德國地理學家華爾西穆勒在他的著作中以亞美利加的名字稱這塊大陸為亞美利加洲,並一直沿用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