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7章 大千世界篇(22)(3 / 3)

軍銜的由來

軍銜產生於15~16世紀資本主義萌芽和職業軍隊建立的時期,“軍銜”一詞最早出現於1578年的法文當中,意為“等級的台階,不同頭銜的階梯或職銜的等級”。

我國古代從春秋時期就陸續出現了元帥、將軍、校尉的稱號,這比西歐國家早了十幾個世紀。中國古代軍隊的武官階品體製,與西歐軍銜體製職能一致,但形式不同,各自獨立,兩者沒有承襲關係。1894年,清朝政府決定依照西歐國家軍隊編練新軍。到1904年建立了新軍的階位、品級。

中國人民解放軍從1955實行軍銜製,1966年被取消。六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新兵役法規定,恢複實行軍銜製。1988年7月1日,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批準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中斷了23年之後,我軍又開始實行新的軍銜製度。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軍隊都實行軍銜製。各國對軍銜等級的設置,大都采用西歐式軍銜體製。

海軍的由來

海軍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當時建造的兵船是橈槳船,以撞擊戰作為戰鬥的基本戰法。到17世紀中葉,帆船艦隊逐漸取代了槳船艦隊,英國、法國、西班牙和荷蘭開始建立常備海軍。18世紀後半期,資本主義國家爭奪殖民地的戰爭和北美殖民地的獨立戰爭都加速了海軍的發展。20世紀初葉,一些大國海軍開始建造潛艇和水上飛機,從此結束了水麵艦艇是海軍唯一兵種的時代,海軍開始成為多兵種合成軍種。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展海軍的國家之一。早在公元前485年,我國就出現了舟師,用於水戰。明朝,我國舟師相當強大,在抵禦外來侵略,宣揚國威,開拓海疆,捍衛民族利益的鬥爭中,曾寫下過光輝的篇章。自1840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這百餘年的時間裏,由於曆界政府腐敗,屈從於帝國主義列強的壓力,雖曾經數度建立起具有相當規模的海軍,但均在海戰中遭受慘敗,使我國海軍發展日趨落後。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省泰州市白馬廟宣告成立。

空軍的由來

1793年,法國首次組織了一支空軍,飛行裝備是係繩氣球,氣球中充入燃燒木炭產生的煙和熱空氣,依賴熱空氣的浮力上升到空中,控製和返回地麵都依賴繩索牽引。大氣球下吊著一隻大籮筐,空軍士兵蹲於其中進行觀察,這支部隊稱為氣球兵團。當時荷蘭和奧地利聯軍包圍曼堡時,法軍首次派出了空軍支援地麵作戰,在陣地上升起了雙人氣球觀察敵情。聯軍因自己的舉動無法逃避法軍的觀測,隻好立即撤退,曼堡之圍迅速被解除。接著法軍又把氣球送到沙勒羅瓦。

當時,法軍正在該地發動攻勢,法軍空軍的氣球突然升起時,對方嚇得立即棄械投降,法軍大獲全勝。從此,許多國家也先後建立了用繩子係在地麵上的氣球空軍。人類發明飛機後,空軍不斷發展壯大。

1908年2月,湖北陸軍第八鎮首先在中國成立氣球隊,以工程營管帶王永泉兼隊長,裝備日本山田式氣球一隻,這是近代中國的第一支空中部隊。同年5月和6月,江蘇陸軍第九鎮和直隸陸軍第四鎮亦先後建立了自己的氣球隊,並分別以其工程管帶鄧質彝和高凝震為隊長,裝備日本山田式氣球各一隻。

1918年初,孫中山先生南下廣州進行護法運動,在大元帥府下設航空處,留美機械專家李一愕任處長,張惠長任副處長。又組建了援閩粵軍飛機隊,陳應機任隊長,楊仙迫任總指揮。孫中山先生回廣州重建大元帥府,並成立航空局,下轄兩個航空隊:第一航空隊隊長張惠長,第二航空隊隊長陳應機。國民政府後來建立了真正的空軍。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航空部隊在南京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