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1 / 2)

兩個月前,當皇上派來江南抗倭的欽差中途無故消失後,整個江南官場陷入恐慌。倒不是他們多疑,而是前麵幾年皇上每次徹查貪腐,都是先行派人下來暗查。拿到確實證據後再動手,等真正查到頭上時,文武百官連喊冤的機會都沒有。

太平盛世這麼好的年景,當官的哪有不貪的。身處官場這個大染缸,沒有共同的利益,同僚絕對會把你排除在外。

如今皇上又來這一出,雖然有的人不信,可找不到欽差晏衡本人,所有人心都提著。但心總這麼提著也不是個事,恐懼之下他們找到了今上之弟,在江南修養的謹王。

謹王,單從封號可見一斑。不是代表美玉之意的那個瑾,而是謹小慎微的謹。當日封王時慶隆帝擬定這個封號,一是因為這個皇弟性格懦弱,而是勸誡他做事要謹慎些。

江南官員不是沒想到這一點,但麵對一手挑起貪腐之事的大殺神,他們難免病急亂投醫。謹王早已在當年的奪嫡中被嚇破了膽,這會哪敢擾亂慶隆帝計劃。不僅不敢擾亂,他還往前推了一把。

“皇兄聖旨上明明白白寫著,命晏衡南下追討倭寇。你們不是也查出他中途下船,是因為身懷六甲的夫人身體有恙,那你們還擔心什麼。”

有了謹王這句話,再加上這段時間風平浪靜,一直緊繃著神經的江南官員終於忍受不住,再次鬆懈下來。

直到端王到來。

一聽來的是這位他們樂了。端王誰不知道,皇子中最愛美食的一位,常因一個特別的菜譜纏著酒家掌櫃。江南富庶,於吃食一途格外精細,他們完全不怕照顧不好這位。

於是在端王到來之前,兩江總督、巡鹽禦史、布政使等江南實權官員著重搜羅了本地最好的廚子,給他奉上了一桌精心烹製的酒宴。眼看著端王沒拒絕,而且還吃得很高興,酒過三巡眾人終於把心放回肚子裏,用曖昧的眼光招上來幾名瘦馬。

這邊正等著揚起的聲音響起,正座上吃飽喝足的端王卻突然冷了臉。

“本王聽聞牙行最好的瘦馬,價值黃金萬兩。”

這是要查了?兩個月前的驚懼重新襲來,如黑雲壓城般籠罩在在場官員心頭。

端王視線掃過在場所有人,學著父皇的威勢,直到把所有人看得心生忐忑後,他突然收斂氣勢,話語中也帶出點笑意:“看你們怕的,為官之人總要有點享受,都跟苦行僧似得誰還會當官。”

這是原諒他們了?江南官員不是沒察覺出問題,可他們每個人都不幹淨,真要查下來所有人都得完蛋。畢竟皇上前兩年的雷霆手段擺在那,連京城的滿朝文武都爭不過,江南再厲害又能怎樣。這會他們生不起絲毫反抗之心,隻能寄希望於,端王跟他們有同樣的想法,對他們寬容一二。

“這些瘦馬也都是底下人孝敬來的,我等隻是在有重要賓客到來時召其過來賞曲。”

“我等為官之人也不過是肉體凡胎,總有鬆懈之時。皇命不敢忘,不過閑下來時卻也會享受一二。”

“方才王爺之言實在道出了我等心聲,王爺不愧是鳳子龍孫,能察人所不察。”

眾人一邊說著自己如何勤政,另一邊又強調這點消遣手段算不上什麼。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誠懇的態度連端王都幾乎相信了。不過也隻是幾乎,這段時間任職禮部,他很清楚如今的官宦人家日子有多奢靡。單論擺設和排場,隻不過是換了點忌諱物件,其本質比起皇家來也差不到哪兒去。

這些錢財哪來的,祖產可經不起這般霍霍,歸根結底還不是貪來的。

江南這些官員也是一丘之貉,想起晏衡所說抗倭戰功之事,他幾乎壓抑不住內心憤怒。不過想到目前境況,他還是強行恢複鎮定。貪腐要查,但現在還不是查的時候。

“本王能查人所不查?這話說得沒錯。本王夜觀天象,發現破軍星起,直指東南。東南有海島,倭寇世居於此,如今朝廷派西北戰神晏大人前來抗倭,天時地利人和,是時候一舉蕩平此隱患。”

說完他看向兩江總督,意思再明白不過。

兩江總督心裏發苦,掌管江南府兵的官員正是他的親信,這些年一直受他庇護,前些年那些戰功是怎麼來得他也多少清楚。如今有端王坐鎮,肯定不能再渾水摸魚。可那些早已習慣化裝成地痞流氓向商鋪收保護費的府兵,如今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頂起事。

怎麼辦?

還沒等他想出辦法,旁邊端王已經開始發難:“總督遲遲不應,莫非是想違抗本王意思?本王自知人微言輕,但本王此次乃是奉父皇旨意而來。總督看不起本王,難道還看不起本王的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