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1999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2000環境千年,行動起來
2001世間萬物生命之網
2002讓地球充滿生機
2003水——二十億人生命之所係
2004海洋存亡,匹夫有責
2005營造綠色城市,嗬護地球家園
2006沙漠和荒漠化
9什麼是環境友好型社會?
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種以環境資源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社會經濟文化政策為手段,致力於倡導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的社會形態。就中國而言,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基本目標就是建立一種低消耗的生產體係、適度消費的生活體係、持續循環的資源環境體係、穩定高效的經濟體係、不斷創新的技術體係、開放有序的貿易金融體係、注重社會公平的分配體係和開明進步的社會主義民主體係。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曆史演變來看,人類社會經曆“敬畏自然”、“征服自然”、“和諧自然”三個基本階段。漁獵文明和農耕文明時期,人類敬畏自然,是因為生產力的低下迫使人們依賴於大自然的恩賜。工業文明時期,貪婪資本與強大科技的結合,使人類將自然界變成服從於人類物欲的對象。人類生活獲得極大改善的同時,也造成了一係列環境危機。環境友好理念拋棄了古人“敬畏自然”中的神秘性,吸取了人與自然和諧的合理內核;拋棄了工業文明“征服自然”的人類中心主義的盲目自信,吸取了改造自然的積極因素。
環境友好型社會提倡經濟和環境雙贏,實現社會經濟活動對環境的負荷最小化,將這種負荷和影響控製在資源供給能力和環境自淨容量之內,形成良性循環。有人說,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就已包括了“環境友好型社會”,實則正相反。在國際社會,一般認為資源節約是環境友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觀念方麵,資源節約關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資源使用率,如節水、節地、節能等等,但不能涵蓋環境友好所包括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和技術等要素,也達不到環境友好強調的人與自然和諧的哲學倫理層次。在經濟方麵,資源節約可以提供“節流”措施,而環境友好可從“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麵統籌社會經濟活動的綜合發展。在政治方麵,環境友好比資源節約更多地強調綜合運用技術、經濟、法律、行政等多種措施降低環境成本,解決更為廣泛的國計民生問題。在文化方麵,環境友好比資源節約更為關注生產和消費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強調生活質量、生活內涵、生活意義的幸福指數,有很強的道德文化傳承價值。
10公民環保行為規範有哪些?
節水為榮——隨時關上水龍頭,別讓水空流
我國是世界上12個貧水國家之一,淡水資源還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全國600多個城市半數以上缺水,其中108個城市嚴重缺水。地表水資源的稀缺造成對地下水的過量的開采。20世紀50年代,北京的水井在地表下約5米處就能打出水來,現北京4萬口井平均深達49米,地下水資源已近枯竭。
監護水源——保護水源就是保護生命
據環境監測,全國每天約有1億噸汙水直接排入水體。全國七大水係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質受到汙染。35個重點湖泊中,有17個被嚴重汙染,全國1/3的水體不適於灌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汙染嚴重,50%以上城鎮的水源不符合飲用水標準,40%的水源已不能飲用,南方城市總缺水量的60%-70%是由於水源汙染造成的。
一水多用——讓水重複使用
地球表麵的70%是被水覆蓋著的,約有14億立方千米的水量,其中有96.5%是海水。剩下的雖是淡水,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冰,江河湖泊等可直接利用的水資源,僅占整個水量的0.003%左右。
慎用清潔劑——盡量用肥皂,減少水汙染
大多數洗滌劑都是化學產品,洗滌劑含量大的廢水大量排放到江河裏,會使水質惡化。長期不當的使用清潔劑,會損傷人的中樞係統,使人的智力發育受阻,思維能力、分析能力降低,嚴重的還會出現精神障礙。清潔劑殘留在衣服上,會刺激皮膚發生過敏性皮炎,長期使用濃度較高的清潔劑,清潔劑中的致癌物就會從皮膚、口腔處進入人體內,損害健康。
關心大氣質量——別忘了你時刻都在呼吸
全球大氣監測網的監測結果表明,北京、沈陽、西安、上海、廣州這五座城市的大氣中總懸浮顆粒物日均濃度分別在每立方米200-500微克,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標準3-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