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環保科普篇(6)(1 / 3)

儲水量雖然如此豐富,但海水就占了整個儲水量的96.5%,淡水量的全部總和隻不過占總儲水量的2.53%。水資源是指全球水量中對人類生存、發展的可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所以淡水儲量並不等於水資源量。實際上能供人類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使用的淡水資源還不到淡水儲量的萬分之一。水資源總量的統計和計算比較複雜。水資源中最能反映水資源數量的特征的是河流的年徑流量,它不僅包含降雨時產生的地表水,而且包括地下水的補給。所以,常用年徑流量來比較各國的水資源。全球年徑流量約為47×1012km3/y(萬億立方米每年)。

20世紀50年代後,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全球人口增長迅猛。一方麵,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以迅猛的速度擴大;另一方麵,日益嚴重的水汙染大量侵蝕原本已經稀缺的可消費水資源。有報告顯示,全球每日約有200噸垃圾倒入河流和湖泊。每升廢水能夠汙染8升淡水。這些汙水流經的亞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汙染。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正麵臨著水資源缺失的危機:全世界有12億人用水短缺,30億人缺乏用水衛生設施,每年有300萬到400萬人死於和水相關的疾病。在過去的50年中,由水引發的衝突507起,其中37起有暴力性質,21起演變為軍事衝突。水資源危機正威脅著世界和平和可持續發展。

18什麼是溫室效應?對地球有什麼影響?

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麵,而地麵增暖後放出的長短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據估計,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38℃。

除二氧化碳以外,對產生溫室效應有重要作用的氣體還有甲烷、臭氧、氯氟烴以及水汽等。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工業的迅速發展,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相應增多;又由於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氣中應被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沒有被吸收,由於二氧化碳逐漸增加,溫室效應也不斷增強。據分析,在過去200年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25%,地球平均氣溫上升0.5℃。估計到21世紀中葉,地球表麵平均溫度將上升1.5~4.5℃,而在中高緯度地區溫度上升更多。

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這是由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始終處於“邊增長、邊消耗”的動態平衡狀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80%來自人和動、植物的呼吸,20%來自燃料的燃燒。散布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麵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於水中。還有5%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物質貯藏起來。這就是多年來二氧化碳占空氣成分0.03%(體積分數)始終保持不變的原因。

但是近幾十年來,由於人口急劇增加,工業迅猛發展,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遠遠超過了過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麵,由於對森林亂砍濫伐,大量農田建成城市和工廠,破壞了植被,減少了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的條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漸縮小,降水量大大降低,減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條件,破壞了二氧化碳生成與轉化的動態平衡,就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長,就使地球氣溫發生了改變。

在空氣中,氮和氧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它們都可以透過可見光與紅外輻射。但是二氧化碳就不行,它不能透過紅外輻射。所以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熱量輻射到太空中,具有調節地球氣溫的功能。如果沒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氣溫會比目前降低20℃。但是,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就會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鍋裏,溫度逐漸升高,就形成“溫室效應”。形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有其他氣體。其中二氧化碳約占75%、氯氟代烷約占15%~20%,此外還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