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環保使用篇(1)(2 / 3)

塑料製品的廣泛應用,確實給人們生活帶來不少方便,但由於人們對廢舊塑料造成的環境浸染缺乏足夠的認識,將用過的廢舊塑料製品隨意丟棄,給環境造成極大危害。

據報道北京市生活垃圾日產量為1.5萬噸,其中塑料含量為3%,每年約17.5萬噸;上海市垃圾日產量為1.4萬噸,其中塑料含7%,每年總產量為36.8萬噸,凡此種種,給環境造成重大危害。白色汙染具體危害表現在:

1.視覺的危害:大量的廢舊塑料製品在大城市、旅遊區、水體中、鐵道邊到處可見,給人們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嚴重破壞市容景觀,尤其鐵路兩旁,由於管理不善,有些不文明的乘客將用過的餐盒拋之窗外,甚至有的列車員也將垃圾拋出車外,造成鐵道兩旁地麵、樹木塑料袋隨風起舞極不雅觀。

2.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廢舊塑料遺棄在土壤中,由於長期不降解不僅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造成土壤板結,導致減產,而且會汙染土壤和地下水。

3.危及動物安全:漂浮在水麵和散落在地麵的塑料製品容易造成動物誤食,嚴重的會造成動物死亡。

4.生活垃圾難以處置:由於大量廢棄塑料製品進入生活垃圾,導致垃圾更難處置。

二、防治對策:

1.利用各行政單位和組織、新聞媒體、學校等廣泛宣傳普及有關知識、大力宣傳白色汙染產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提高公眾環保意識,積極參與廢塑料的回收,提倡使用有利於環境保護的包裝材料。適度包裝、節約資源、不用或采用一次性包裝產品、提供垃圾分類回收的條件、製止隨手丟棄垃圾,減少垃圾的產生量。

2.限製或禁用難以收集的一次性塑料包裝物。在形成“白色汙染”的廢舊塑料中幾乎全是塑料包裝物,尤其是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和一次性使用的超薄塑料袋等,前者在我國生產能力達到70億隻。由於重量輕、體積龐大、難於清洗、造成的回收成本高,難於有效回收利用。後者由於使用極為廣泛人們隨手亂扔使汙染隨處可見,所以禁用上述兩種包裝物是當務之急。

3.政府部門可以出台一些有關政策法規,限製銷售難於降解的塑料製品,號召人們行動起來用布袋、紙袋、竹籃等代替不易降解汙染環境的塑料包裝,當然開始人們會不習慣,但有了法治要求,日子久了人們就會習慣。例如從1995年起我們的鄰國韓國就開始了垃圾袋收費製度,按照規定居民必須購買政府規定的垃圾袋裝垃圾(這種垃圾袋是可降解的產品)一般家庭使用透明垃圾袋,事業單位使用的是淺黃色袋子。袋上標有容量、生產地址,還標有“不使用政府規定的垃圾袋,罰款100萬韓元”的警告語。

4.積極開展有關生產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可以利用政策傾斜,扶助發展可降解塑料製品的生產,來解決白色汙染問題。

84廢舊電池是如何回收的?

國際上通行的廢舊電池處理方式大致有三種:固化深埋、存放於廢礦井、回收利用。

固化深埋、存放於廢礦井

如法國一家工廠就從中提取鎳和鎘,再將鎳用於煉鋼,鎘則重新用於生產電池。其餘的各類廢電池一般都運往專門的有毒、有害垃圾填埋場,但這種做法不僅花費太大而且還造成浪費,因為其中尚有不少可做原料的有用物質。

回收利用

(1)熱處理

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巴特列克公司采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然後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它同樣是貴重金屬。鐵和錳熔合後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該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合金及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並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不過,熱處理的方法花費較高,瑞士還規定向每位電池購買者收取少量廢電池加工專用費。

(2)“濕處理”

馬格德堡近郊區正在興建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裏除鉛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於硫酸,然後借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淨,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濕處理可省去分揀環節(因為分揀是手工操作,會增加成本)。馬格德堡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其成本雖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貴重原料不致丟棄,也不會汙染環境。

(3)真空熱處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