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環保使用篇(1)(1 / 3)

82塑料袋有什麼危害?

塑料袋回收價值低,目前大多未回收而進入環境,其對環境主要有兩種危害,即“視覺汙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汙染是指散落在環境中的廢塑料製品對市容、景觀的破壞。在大城市、旅遊區、水體、鐵道旁散落的廢塑料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而且損害了我們國家和國民的形象。我們把這種情況稱為“視覺汙染”。視覺汙染是“白色汙染”問題最為突出的危害。在我國城市、旅遊區、水體中、公路和鐵路兩側均不同程度存在著廢塑料垃圾的視覺汙染,這些廢塑料散落在地麵上,或隨風掛在樹枝上飄揚、或漂浮在水麵,汙染環境、傳播疾病、人民群眾對此反映強烈。

潛在危害是指廢塑料製品進入自然環境後難以降解而帶來的長期的深層次環境問題。塑料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破壞,在自然環境中長期不分離。這就意味著廢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將在環境中變成汙染物永久存在並不段累積。在環境中的危害有以下幾個方麵:

影響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廢塑料製品混在土壤中不斷累積,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漂浮在長江中的塑料製品給水源取用帶來很大困難,造成泵抽空和堵塞,給工業生產和水電站造成巨大損失。

對動物生存構成威脅。拋棄在陸地上或水體中的廢塑料製品,被動物當做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在動物園、牧區、農村、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

廢塑料隨垃圾填埋不僅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長期得不到恢複,影響土地的可持續利用。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廢塑料製品很難回收利用,如果將其填埋,200年的時間不降解,會導致大片土地被長期占用,加劇了土地資源的壓力。不僅我們這代要被垃圾包圍、也會使子孫後代失去生存的空間。

影響了垃圾的綜合利用。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於堆肥,要從垃圾中分揀出來廢塑料,這樣又增加了堆肥成本。汙染了的廢塑料因無法保證質量,其利用價值也很低。

隨意丟棄的塑料垃圾增加了環境衛生部門的工作強度和壓力;塑料垃圾還很易攜帶細菌、傳播疾病等。

塑料製品危害婦女和男嬰

據美國《環境觀察》雜誌報道,一種廣泛存在於塑料玩具、奶瓶、化妝品和其他塑料消費品中的人工合成化學物質——鄰苯二甲酸鹽,可能危害男嬰的生殖器官,影響孩子的性征發育,甚至引起生殖係統的癌症。幾乎在同時,一份發表在《內分泌月刊》上的論文指出,酚甲烷,也是一種在塑料製品中常用的化學物質,可能導致女性患上乳腺癌。兩項研究證明塑料危害大。

在第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孕婦進行了尿液采樣,分別測量其中所含鄰苯二甲酸鹽的水平,並將數據與各自所生的嬰兒的生理指標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尿液中鄰苯二甲酸鹽濃度越高的準媽媽,她們所生的嬰兒就越有可能出現陰莖短小、隱睾症、尿道下裂等生殖發育異常現象。羅切斯特大學藥物和牙科學院的教授沙娜·斯萬是這個研究的主持人,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院主辦的月刊《環境觀察》雜誌上。

研究小組指出,這與早前的動物實驗結果是相似的,鄰苯二甲酸鹽能夠幹擾母鼠懷孕期間睾丸酮(一種雄性激素)的分泌,產生“鄰苯二甲酸鹽綜合征”,導致其誕下的雄性幼鼠精子活動能力降低或死精,並有雌性化傾向。研究還證明,人類可能比老鼠更容易受到這種物質的侵害。

第二項研究則是針對老鼠進行的,由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大學的分子內分泌專家索海·克漢主持,研究者發現,暴露於酚甲烷中的老鼠,很容易患上乳腺癌。研究者認為,動物體內酚甲烷濃度水平過高,可能導致乳腺組織對雌激素更加敏感,從而容易發生癌症。

83白色汙染如何防治?

“白色汙染”是指人們隨意拋棄在自然界中的白色廢舊塑料包裝製品(如塑料袋、塑料薄膜、農用地膜、快餐盒、飲料瓶、包裝填充物等)散落在路邊、草地、街頭、水麵、農田及住宅周圍等,這種隨處可見的現象,稱“白色汙染”。

塑料製品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不易降解或需幾百年才能降解,因此造成“白色汙染”破壞市容環境,危害人體健康,影響農作物生長及產量,危害動物安全。

解決“白色汙染”既要有法律的製約,又要有市場經濟政策的調節,同時還需要宣傳教育的推動,以此來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參與意識,培養人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方式。

一、“白色汙染”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