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中國近代機械工業的建立(1)(2 / 3)

(2)金陵製造局。1865年李鴻章將安慶內軍械所和蘇州洋炮局遷至南京擴建而成。到19世紀80年代後期已擁有10餘個工廠,基建共用銀50餘萬兩。

(3)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建立。1869年開始生產,擁有16個工廠、3座船台。投資用銀達135萬餘兩,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專業船舶製造廠。1881年生產的3艘2400馬力、排水量2200噸的巡海快船,是當時中國自已裝配製造的最大軍艦。至清末共裝配建造兵船40艘,占同期國內自製兵船58艘的70%。1871年船政局所屬鐵廠首先采用新的冶煉技術,安裝吊車,鑄造大型汽缸,購置3噸汽錘鍛造大軸,建成中國機械工業最早的鑄鍛車間。

(4)天津機器局。1866年北洋通商大臣宗厚創辦,1870年由李鴻章接辦擴充,先後共用銀110餘萬兩,規模僅次於江南製造局。除軍火外,還製造了挖泥船、皇家遊艇等,並設有水師學堂。在1908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被毀。

(5)湖北槍炮廠。1890年張之洞在漢陽創辦,1895年正式開工,主要生產槍炮。設備較全,具有一定規模。

(6)其他軍工企業。這一時期各地方政府還設立了很多軍工企業,主要的有1872年左宗棠設蘭州機器局(蘭州通用機器廠前身),1874年兩廣總督在廣州設廣東機器局。1875年山東巡撫設山東機器局,1877年四川總督設四川機器局,1881年設吉林機器局,1883年在北京設神機營機器局,1894年設奉天製造局,1898年設山西製造局。此外,還有1895~1904年新設的新疆機器廠、江西(南昌)子彈廠、河南(開封)機器局、湖南(長沙)槍廠等。

這些軍工廠後來有不少發展成為重要的兵工廠。如江南造船廠的前身就是江南製造局。漢陽兵工廠(即湖北槍炮局)生產的“漢陽造”步槍,曾是當時中國陸軍的著名步槍。金陵製造局、奉天製造局、山西製造局分別是後來著名的金陵兵工廠、沈陽兵工廠、太原兵工廠的前身。

中華民國成立初期,北洋軍閥繼續擴建或新建了一批軍事工廠。如1915年建立的河南鞏縣兵工廠、湖南兵工廠,1919年擴建的沈陽兵工廠。1913年前後,北洋政府在北京南苑清河設飛機修造廠,是中國最早的飛機廠。

清末和民國北洋政府時期,軍事工業在機械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據1913年統計,共有軍工企業23個,分布於21個省,擁有工人28500人,資本1.28億元(銀元),分別占全國機械工業的60.7%和80.4%。

(三)民族資本經營的民用機器廠

隨著外輪修配業務的增加,加上19世紀60年代以後清政府的洋務活動逐漸擴展到開辦礦務、輪船、電報、鐵路等部門,民族資本辦的輕工業也有所發展。與此相適應,民族資本家經營的民用機械工業開始興起。

1866年設立的上海發昌鋼鐵機器廠,是中國民族資本家開辦的第一家機械廠(1900年被英商耶鬆船廠兼並)。在這一時期開辦的還有廣州的陳聯泰機器廠、上海的甘章船廠等。1880年前後,上海的建昌銅鐵機器廠、均昌機器廠、廣德昌機器造船廠、公茂機器廠、廣州的均和安機器廠等相繼開辦,是中國民族資本開辦的最早一批機械廠。這些廠開辦時一般為手工打鐵作坊,以後才逐步采用機器生產。如上海發昌廠創辦時,隻是一個小量生產修配船用零件的手工鍛造作坊,1869年才開始使用車床,1876年開始製造小型輪船。1872年開辦的漢陽榮華昌翻砂廠,1890年開辦的上海順昌翻砂廠是中國最初的專業鑄造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