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杜甫晚年曾由四川乘舟入洞庭,流寓嶽州。當時,他已究悉潦倒,家貧如洗,唯有一葉孤舟,孑然一身飄流江湖。他來到嶽陽,登上嶽陽樓,百感交集寫下了多首感人的詩篇。特別是《登嶽陽樓》一詩,寥寥四十個字,既寫出了洞庭湖、嶽陽樓的雄偉壯觀,也道也了自己的悲慘遭遇和國事的多。那憂國憂民之心。感人肺腑,憾人心魄,成為千古絕唱。

點將台

215年,孫權派魯肅率一萬多名將士來到嶽陽,準備與劉備爭奪荊州。魯肅來後認真實施孫權的政令,修築巴丘城(今嶽陽城),加緊操練水軍,在城西依山臨水的地方建起了一些軍事設施,做好戰爭準備,點將台就是其中之一。

點將台位於城門外的湖邊,由麻石砌成,南北各有台階下湖,遠遠望去,就像一座古城樓,簷牙高啄,兩頭雕刻著龍頭,頂上蓋著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南嶽衡山

南嶽衡山位於湖南省中南部,是我國著名的五嶽名山之一,風光秀麗,人文薈萃,素有“五嶽獨秀”“文明奧區”“中華壽嶽”之美譽。它南起“雁陣驚寒,聲斷衡陽止浦”的衡陽回雁峰,北止“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長沙嶽麓山,橫跨湖南省八個縣市區,逶迤八百裏,共72峰,其中南嶽區境內有43峰,群峰巍峨,氣勢磅礴,正如清代著名學者魏源在《衡嶽吟》中稱讚道:“唯有南嶽獨如飛”。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登臨峰頂,極目楚天,流盼崇山峻嶺,便可領略到“如飛”的氣勢。南嶽衡山以其“曆史悠久名氣大、五嶽獨秀風光好、中華壽嶽眾人仰、佛道並存影響廣”四大特色著稱於世。

南嶽衡山1982年被國務院審定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為適應旅遊業發展的需要,1984年建立衡陽市南嶽區,管轄三鄉一鎮一個街道辦事處(嶽林鄉、拜殿鄉、龍鳳鄉、南嶽鎮、祝融街道辦事處)人口5.6萬,麵積181.5平方公裏,其中中心景區麵積85平方公裏。經過十餘年的艱苦創業和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南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恢複和興建了麻姑仙境、穿岩詩林、水濂洞、金剛舍利塔、中華萬壽大鼎、高山索道等大小景觀120餘處;2000年被評為國家首批4A 級旅遊區,2001年又獲得全國頂級、湖南唯一的“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殊榮。南嶽年接待遊客近300萬人次,旅遊收入6億多元。衡山因地處五嶽的最南端,故名南嶽。南嶽衡山,曆史悠久,其來曆有著眾多美麗動聽的傳說:一說開天辟地的盤古,死後化為五嶽,其頭為東嶽,足為西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腹部隆為中嶽,他的毛發則變成了美麗的花草樹木,給五嶽添上華麗的服飾。又說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氏追趕仙鳥,用神鞭打落朱鳥變成了南嶽,朱鳥圖案一直作為南嶽的山徽,山上曾留下了神農采藥的足跡。再說南嶽稱為衡山,是根據古代《周禮》、《春秋》、《星經》記載,衡山位處星度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度應璣衡”,象衡器一樣可以稱量天地的重量,能“銓德鈞物”,所以名衡山。又因軫星旁有一小星,名叫“長沙星”,此星主管人間蒼生壽命(主長壽、子孫昌),而衡山古屬長沙,所以南嶽又有“壽嶽”之稱。自宋徽宗在南嶽留下“壽嶽”石刻和“天下南嶽”題詞後,“壽嶽”之名更稱於世,後人祝壽常稱頌“壽比南山”指的就是南嶽衡山;康熙皇帝在四十七年《重修南嶽廟碑記》中的第一句話便是:“南嶽為天南巨鎮,上應北鬥玉衡,亦稱壽嶽”;雍正十年上諭第一句話是“南嶽為皇上主壽之山”,李白曾有詩稱讚南嶽為:“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回飆吹散五峰雪,往往飛花落洞庭”,這裏的老人星指的就是壽星。可以說以壽為景自古以來在南嶽可謂無處不在,無所不有,如萬壽宮、延壽亭、仁壽閣、壽佛殿等。2000年在中華壽嶽——南嶽衡山築中華壽壇,鑄中華萬壽大鼎,創造了壽鼎文化的二項吉尼斯世界紀錄,進一步奠定了南嶽衡山“壽嶽”、“壽山”的特殊地位,形成了南嶽獨有的福壽文化內涵。

衡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風景區,秀麗的風光引人入勝,五裏景不同,十裏一重天,素有三個勝地,四絕,四海之稱。三個勝地即著名的旅遊勝地,有名的避署勝地,獨特聞名的宗教勝地(即水火不相容,佛道不相存的佛道教,他們同存一山,同聚一廟,共存共榮);四絕指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方廣寺之深;四海即花海、林海、雲海、雪海。春觀花、夏看雲、秋望日、冬賞雪是南嶽四季風光特色。

衡山之所以被譽為“五嶽獨秀”,是因她內秀於文,外秀於林。南嶽是中華文化的寶庫,素有“文明奧區”之美譽。曆朝各代的帝王天子,朝廷命官來嶽祭拜嶽神,以衛社稷,而福生靈。唐宋以來,鴻儒巨學,文人騷客陸續來訪,在此講學論經,吟詩作賦,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和動人的故事,南嶽還是孕育和傳播湖湘文化的搖藍。南嶽衡山無山不樹,無處不綠,山青水秀,森林覆蓋率高達80%,1700多樹種,600多科目,30萬畝風景林,5.7萬畝原始次森林,其中有彌足稀有的珍貴樹種,如號稱活化石的千年銀杏,瀕臨絕種、世界罕見的絨毛皂莢,富有神秘色彩的搖錢樹、同根生、連理枝等等。野生動物有錦雞、竹雞、大頭平胸龜、穿山甲、野豬、狐狸等,是一座天然的生物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