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寇蒂斯公司開始著手設計一種懸臂式下單翼,向後收放的起落架和全金屬應力蒙皮結構的戰鬥機,寇蒂斯稱其為鷹式。在通過陸航隊的測試之後,便以P-36的編號投產,成為當時速度最快的美國戰鬥機。它的外銷型霍克-75大量銷往中國、法國、英國和芬蘭。二戰初期相當活躍,當時的中國空軍英雄高誌航等就是駕駛霍克-75等飛機與侵華日軍飛機搏擊,嚴厲打擊了侵華日軍飛機的囂張氣焰,捍衛了祖國領空。其中英國空軍稱這種飛機為“莫霍克”。
修改過的XP-40,擴大了機頭散熱器,
並取消了腹部散熱器雖然P-40不是當時美國最先進的飛機,但可以較快地投產,價格也相當便宜。而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和貝爾飛機公司的P-38和P-39直至1941年才能投入批量生產;而共和公司的P-43雖然有與P-35相似的機體,但必須等到工廠擴建後才能投入生產。為了滿足法國的霍克-75訂貨,寇蒂斯公司的工廠已經擴建過,因此在1940-1942年間,寇蒂斯生產了美國戰鬥機中的大部分。P-40飛機基於已經批量生產的、經過實戰考驗的P-36機體,所以價格低、交貨快。當其他任何一種飛機交付5架時,它可能已經交付500架了。另一方麵,洛克希德的P-38戰鬥機比同時期的美國戰鬥機、甚至英國的“噴火”戰鬥機都要先進得多,但要經曆4年的時間後,才能真正擔負戰鬥任務。所以,P-40成為美國唯一能大量裝備的主力戰鬥機。
飛虎隊塗裝的P-40E陸航在1939年4月27日訂購了生產型的P-40,綽號定為“戰鷹”。首架P-40於1940年5月出現,裝一台V-1710-33(艾利森C-15)發動機。它與XP-40的區別是:在機頭上部有個很長的汽化器進氣口,並且排氣管、散熱器和起落架做了一些改動。最初的200架P-40,隻有兩挺12.7毫米協調式機槍,在4570米高度上的速度為573千米/小時。
另外英國移交給中國的100架P-40C(戰斧),被部署在中國雲南,並由著名的飛虎隊用於抗擊日本,由於戰術得當,所取得的戰績比當時在菲律賓作戰的美國陸軍航空隊要好得多。
F4F艦載戰鬥機
太平洋戰爭前期,美國海軍不得不以在速度和靈活性皆處於劣勢的F2A水牛和F4F野貓對抗日軍的零式戰鬥機。F4F野貓是戰前由格魯曼飛機廠研製成功的美國海軍第一代全金屬單翼飛機,並成為後來久享盛名的“貓”族海軍飛機的第一種型號。當1943年被F6F“潑婦”取代時,F4F繼續被輕型航空母艦使用,直到戰爭結束。這種短粗的小飛機是美國海軍在戰爭頭一年的主要戰鬥機。野貓式戰鬥機隨同航母編隊轉戰珊瑚海、中途島、所羅門群島等等戰場,為海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盡管F4F不是零式戰機的對手,但生存能力還是較強的。由於它堅固的結構和質量,使飛行員在危機中往往能安然逃脫。
F4U艦載戰鬥機
作為二戰中最傑出的艦載戰鬥機,F4U“海盜”已經成了傳奇(晚期機型參加了朝鮮戰爭,是當時海航最快的飛機)。由於彎曲的鷗型翼和高殺傷率,它被日本人稱為“死亡的口哨”。“海盜”是美國第一種超過400千米/小時的戰鬥機,作為美國海軍的第一線作戰飛機,它比F4F“野貓”有更好的表現。不幸的是,因為它的“長鼻子”限製了飛行員的能見度(尤其是在起飛和降落時),它被海軍指揮官認為不適合在航母上作業。根據慣例,當海軍認為自己的飛機不是那麼好時,它們往往就轉給海軍陸戰隊。“海盜”被限製在陸基飛行,為海軍陸戰隊提供空中支援。海軍陸戰隊非常高興有熱門的新式戰機替換老舊的“野貓”。不久之後,“海盜”也對所有人證明了它的能力。在二戰的晚期,“海盜”作了一係列的改進使其能在航母上安全著陸。“曲翼鳥”在最後的幾個月中,幫助阻截了大量的日本神風戰鬥機。
F4U戰鬥機加速性能好,火力強大,爬升快,堅固耐用,機型凶猛粗獷,總體性能超過著名的日本“零”式戰鬥機,是二戰初期美國空軍的主力。F4U戰機翼展12.47米,機長10.16米,機高4.6米,起飛重量635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684千米/小時(高度6100米),升限11280米,航程1635千米,爬升率867米/分。裝6挺12.7MM機槍,可掛裝2枚450千克炸彈或8枚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