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地形類型複雜多樣,但絕不是雜亂無章,而是特征顯著,有規律可循的。
西高東低形態多樣山脈縱橫
1.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滾滾黃河、滔滔長江,自西部青藏高原發源,向東流經九、十個省、市、自治區後,分別注入渤海和東海。中國主要河流的流向大體上反映了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形大勢。中國的地形不僅西高東低,而且各種地形類型大致圍繞被稱做“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像階梯一樣作半圓狀向著太平洋逐級降低。由兩條山嶺組成的地形界線,明顯地把大陸地形分成為三級階梯。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麵積達230萬平方公裏,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也是中國地形上最高一級的階梯。它雄踞西南,在高原上橫臥著一列列雪峰連綿的巨大山脈,自北而南有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唐古拉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在高原的山嶺間則鑲嵌有許多牧草豐美、湖光瀲灩的大小盆地。這裏還蘊藏著各種豐富的資源,有待我們去開發利用。
越過青藏高原北緣的昆侖山—祁連山和東緣的岷山—邛崍山—橫斷山一線,地勢就迅速下降到海拔1000~2000米左右,局部地區可在500米以下,這便是第二級階梯。它的東緣大致以大興安嶺至太行山,經巫山向南至武陵山、雪峰山一線為界。這裏分布著一係列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和盆地,自北而南有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秦嶺山脈;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準噶爾盆地、塔裏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翻過大興安嶺至雪峰山一線,向東直到海岸,這裏是一片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它們可作為第三級階梯。在這一階梯裏,自北而南分布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長江以南還有一片廣闊的低山丘陵,一般統稱為東南丘陵。前者海拔都在200米以下,後者海拔大多在200~500米之間,隻有少數山嶺可以達到或超過千米。
從海岸線向東,則是一望無際的碧波萬頃、島嶼星羅棋布、水深大都不足200米的淺海大陸架區。也有人把它當作中國地形的第四級階梯。
從陸地地形來說,兩條界線,三級階梯,自西向東逐級下降,大致可以勾繪出中國地形的總輪廓。而這種階梯狀的地形形勢,從中國東經89°線的地形剖麵和北緯30°線的地形剖麵中都可以得到反映。
中國這種西高東低、麵向大洋逐級下降的地形特點,不僅有利於來自東南方向的暖濕海洋氣流深入內地,對中國的氣候產生深刻而良好的影響,使中國東部平原、丘陵地區能得到充分的降水,尤其是最多的降水期和高溫期相一致,為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水、熱條件;而且也使大陸上的主要河流都向東奔流入海,既易於溝通中國的海陸交通,也便於中國東西地區之間經濟貿易的交流;同時,這種階梯狀的地形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河流,使之形成較大的多級落差,從而蘊藏著有利於多級開發的異常巨大的水力資源。
2.形態多樣,山區麵積廣大中國的地形類型,無論是從成因來看,還是從形態來看,都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有被內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撓曲下降的低窪盆地和平原。在溫暖濕潤的東部和南部,有各種各樣以流水作用為主的侵蝕和堆積地貌;在幹旱的西北,有以風力作用為主的沙漠景觀;在西部高山上,有別具風格的冰川作用的地貌;在西南部石灰岩分布地區,則有景色迷人的喀斯特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