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又叫冰河,顧名思義,是一種由“冰”構成的“河川”。江河水可以一瀉千裏,然而,冰川即使在一年裏往往也不過移動幾十米或上百米。
冰川是怎麼形成的呢?大家知道,水要結成冰,必須要在攝氏零度以下的寒冷氣候,而要形成能流動的冰川,還得要有源源不斷的冰給予補充才行。因此,嚴寒的氣候和具有一定數量的降雪,是冰川賴以生存發育的兩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冰川的特性及其類型
在白雪皚皚的高峰上,當雪花翩翩飄落到雪線(降雪量與消融量大致相等的等高線,中國雪線一般在海拔5000米左右)以上的冰川粒雪盆裏,雪花晶體為了要達到最大限度的穩定狀態,在新的環境下必然會逐漸演變成顆粒狀的粒雪,這個過程叫做粒雪化過程。當粒雪達到一定厚度時,粒雪層的底部粒雪經常承受著上部厚厚的雪層一定重量的壓力,這種壓力促使粒雪層日趨緊密;同時,粒雪層表麵輕微融化的液態水通過粒雪間的空隙慢慢下滲,並很快地凍結在粒雪間的氣道裏。天長日久,最下層的粒雪就逐漸演變成為蒼白的含有較多氣泡的粒雪冰。粒雪冰繼續受到上部積雪的壓力,或者順著坡度慢慢運動時會排擠出一部分空氣來。殘留在冰內的氣泡由於長期不斷地受壓,體積逐漸縮小到肉眼分辨不出的程度,這時,為粒雪冰所特有的那種蒼白色逐漸消失,冰體開始接近於透明而帶淺藍色,這才是純淨清澈而美麗的冰川冰。
冰川是會運動的,總的說來,冰川運動的速度是很緩慢的,日平均流速一般不過幾厘米,多的也不過數米而已,如中國天山、祁連山的冰川年流速很少有超過30~100米的。
中國現代冰川的分布
中國現代冰川分布的地域遼闊,北起阿爾泰山,南至雲南麗江玉龍雪山,西自帕米爾,東到四川貢嘎山,跨越新疆、西藏、甘肅、青海、四川和雲南等6個省區,縱橫2500公裏,總麵積約56500平方公裏,占亞洲冰川總麵積的40%,儲水量達50000億立方米。現代冰川既有海洋性冰川,也有大陸性冰川。分布於內陸河的冰川麵積為33600平方公裏,約占全國冰川麵積的60%;分布於外流河的冰川麵積為22885平方公裏,約占全國冰川麵積的40%。一般認為中國的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念青唐古拉山嘉黎以東地段、川西滇北的橫斷山脈以及喜馬拉雅山的東段和中段。而大陸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阿爾泰山、天山西段、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中段北坡和西段、念青唐古拉山嘉黎以西地段、唐古拉山東段、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和祁連山東段。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境內阿爾泰山有冰川420餘條,麵積290多平方公裏。天山共有冰川6896條,麵積9549平方公裏。天山的冰川主要集中在西段,雪線變化在3600~4400米之間,托木爾峰(海拔7435米)周圍是中國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之一,長度超過30公裏的大冰川就有4條,南側的托木爾冰川長36.7公裏,麵積293平方公裏,為中國第二大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