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海岸地形(1 / 1)

中國不僅陸地麵積遼闊,而且也是一個海洋浩瀚、島嶼眾多、海岸線漫長的國家。

我國內陸部分的海岸線從東北的鴨綠江口起,向南一直延伸到廣東的北侖河口止,長約18000多公裏。廣闊的海域和漫長的海岸線,不僅給以交通海外的方便,而且在淺海和海岸帶還蘊藏著十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礦產資源。

中國的海岸帶自然條件極為複雜多樣,但也具有明顯的特征。從地質力學觀點來看,海岸的輪廓與整個大陸東部一樣,基本上受到北東方向和北西方向的這兩組呈X型斷裂構造體係的控製。因此,在海岸帶,無論是從大範圍的海岸輪廓來著也好,還是從具體的大小海灣、岬角、海峽以及大小河口來看也好,基本上都是循著這種X型斷裂構造分布的。例如黃河口呈北東方向延伸,而長江口和珠江口則略呈北西方向;杭州灣呈北東方向,而膠州灣、三門灣、三沙灣等則略呈北西方向伸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基岩出露地區的海岸輪廓,如遼東半島、山東半島、浙閩兩省的海岸,都是與控製我國東部的新華夏係(北東方向)構造相一致的。

杭州灣以南的海岸線與浙閩丘陵的北北東走向的構造線近乎平行。而從閩南到廣州則逐漸轉為北東方向,岸線呈頗為規則的圓弧形伸展。這是因為浙閩構造體係受到南嶺緯向構造體係的複合作用而發生轉曲的緣故。

一些大河如長江、黃河、遼河的河口堆積平原,或一些海峽如瓊州海峽,本身就都位於斷塊沉陷區內。而沿海的一些群島,例如,遼東半島東側的長山群島,它們的平麵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這種斷裂的影響。

海浪作用與海岸地形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海洋中的波浪主要是由風造成的。當風浪大作時,我們就會著到白沫飛濺、響聲轟隆的水流咆哮著衝向岸邊,一個激浪接著一個激浪,氣勢十分雄偉。有時這種激浪可以把岸邊數十噸甚至數千噸的大石塊衝走,對海岸和防波堤起著巨大的破壞作用;有時,海浪又可以把衝刷海岸所形成的大量沙石,推移到海底或平緩的海岸帶,在那裏堆積下來,造成寬闊的海濱沙灘。所以說,海浪是塑造海岸地形的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動力。

在不同的海岸地段,海浪有著不同的作用。一般在突出的海岸段也就是海岬地區,由於岸陡水深,波浪在此輻聚,波能加強,因而遭受波浪的衝刷,使得岩石不斷發生崩解碎裂,可以造成一係列的海蝕地形;在海灣中,波浪擴散,波能減弱,泥沙首先在波浪作用力最小的海灣頂部,形成海濱沙灘,隨著泥沙的積聚使海灘逐漸增寬,海岸不斷地向海推移,幾乎所有大大小小的灣頂、灣中、灣口都會形成各種各樣的堆積地形。

中國海岸的類型

在海岸發育過程中,除波浪作用外,其他如潮汐、海流、海水麵的變動、地殼運動、地質構造、岩石性質、原始地形、入海河流以及生物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海岸類型是十分錯綜複雜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公認的海岸類型劃分係統,不少分類常是依據個別因素來進行的。

過去有不少學者,從構造的角度把中國的海岸以杭州灣為界劃分,構造上分:杭州灣以北為下沉海岸,以南為上升海岸;從物質組成角度又將杭州灣以北劃為砂泥質海岸,以南劃為基岩質海岸。其實並不盡然,杭州灣以北的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在構造上也有許多上升海岸的標誌,在物質組成上則是以基岩質為主的海岸。所以,可以客觀地說,中國的海岸從構造上明顯地反映出上升和下沉相間的特點,從物質組成上則反映為山地基岩海岸和平原砂質海岸相互交替的格局。

為了避免詳細而繁瑣的分類,這裏試以成因為主,把中國的海岸概括為:侵蝕為主的海岸、堆積為主的海岸、生物海岸和斷層海岸四大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