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生命的曆程(1)(3 / 3)

自然界的生物,適應環境的能力也是驚人的。由昆蟲傳粉的花,一般都芳香而美麗,並分泌花蜜,這些特點都有利於吸引昆蟲的光顧。借風力傳粉的花往往顏色不鮮豔,也無香氣,但花粉量多而輕,適於隨風飄揚。再看道邊長的野草,不是莖稈堅韌就是匍匐在地麵生長,生命力頑強,很耐踐踏。

在動物中也有好的例子:地下麵居住的鼴鼠,前肢長成鏟狀,是它挖掘隧道的“利器”;鷹的前肢卻形成了強大的翅膀,靠這有力的雙翼,就能在天空翱翔。

生物的形態,構造千奇百怪,適應能力又無奇不有,這叫生物的多樣性。

生物一麵有多樣性,一麵又有統一性。不管多麼不相同的生物,它們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身體,都能進行新陳代謝,對刺激都有發生反應的能力,都有生殖和生長發育的能力,都有遺傳和變異。以上就是它們的統一性。

狗生狗,貓生貓。狗的後代總是像狗,貓的後代總是像貓,這是遺傳現象。但是母狗一胎生下的幾隻小狗的大小、毛色……總是存在一些差異,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隻狗,這就是變異。由於生物存在著個體差異(即變異),在生物的曆史發展過程中,對生存有利的變異會得到保存;同時對生存有害的變異又會受到淘汰。在漫長歲月裏,久而久之,就改變了生物的適應性,發生了生物類型的改變。

在地球曆史發展過程中,今天千差萬別的生物,都是從原始生物逐漸進化而來的,所以今天各種各樣的生物看來是形形色色,但還保持著基本的統一性。

水生植物艱難登陸

大約在8億年前,多細胞藻類就已經形成固著器,能夠把藻體固定在岩石、礫石乃至灘塗沼澤水邊生活的本領。多細胞藻類固著器的出現,是藻類發展史上的一次大飛躍。地表紫外線不斷減弱,為一些能夠固著生活的藻類不斷向水岸邊靠攏,向水邊遷移,以便接受更多的陽光,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更多的有機物,加速自身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這是內陸湖泊岸邊灘塗或沼澤水域的情況。對於在海洋中生活的藻類,它當然也會在不斷地由潮下帶向低潮帶高潮帶直奔潮上帶,這樣一個途經遷移的速度必須要跟隨在紫外線相應減弱程度的後麵。到了距今4.3億年前的誌留紀早期,臭氧層增厚的程度,已經使紫外線相應地減弱到能使部分水生植物到陸地上生活成為可能。

植物中的魔術師

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常見的植物器官,姹紫嫣紅的花人見人愛。婚喪喜事特別是迎送貴賓、慰問親朋好友和隆重的節日更是離不開花。花的學問可多呢!就送花本身來說,對不同的人送花送得得體與否,也能反應送花者的文化修養。比如送老人最好以萬壽菊、鶴望蘭、馬蹄蓮等花卉。送新婚夫婦應以月季、百合、並蒂蓮、菖蘭、紅鬱金香等為上。送病人應色彩豔麗、香氣濃鬱、剛盛開的劍蘭、百合、鶴望蘭、紅罌粟、紅茶花、一串紅等能有較長開花期的鮮花,並配以萬年青和天冬草等綠葉為宜。

更深一層看,花是怎麼產生的?很多人可能沒有想過,它不易找到答案。

原來花是植物枝條頂端長葉的地方不是長葉,而是長成了花萼、花瓣、雄蕊、心皮和胚珠的結果。胚珠往往被兩個或幾個心皮聯合起來把它包住,聯合的心皮上端伸長變成花柱。花柱的頂端形成喇叭兒狀的部分叫柱頭。花萼、花瓣是由葉子演化而來的,這很容易被人們理解、接受。雄蕊和雌蕊與葉子的形態差別如此大怎麼會也是由葉子變來的呢,現在介紹一下它們的身世,大概就會一清二楚了。

雄蕊的來曆。別看現在花裏麵的雄蕊形態和構造很簡單。但是它演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卻是煞費苦心地花了將近4億年的演變時間。開始是最相鄰的生長在軸頂的孢子囊彼此聯合,聯合擴大以後的軸成了扁形,有的似葉狀,有的幹脆稱它為“孢子葉”。這種“孢子葉”的孢子囊慢慢地向頂端集中最後成了花藥。葉狀的扁形軸向著變細方向發展最後變成了花絲。花在完成受精後就很快凋謝。此時雄蕊萎落,花瓣離花而去,花萼在有些植物的果實上留下痕跡,但是在有些植物果實中卻保持原樣,不過果實長大以後它就相形見小了。如蠶豆莢、荷蘭豆莢、番茄、柑橘和柿子等。唯獨由心皮組成的子房,開花以後變化無窮。它的演變成果比孫悟空七十二變還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