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生命化學故事(7)(2 / 3)

替換吲哚環,對藥物進行結構改造!化學家們在實驗室裏又忙碌了起來。

萘環與吲哚環

NH是相近的結構,萘環卻比吲哚環更具有化學穩定性,從這一點出發,化學家們給褪黑激素的身體進行了骨架重組手術:

軀體骨架變成了萘環,甲氧基則裝在相似的部位,那麼CH3O就與CH3ONH形同兄弟了;再裝上那隻奇特的手——CH2CH2NHCCH3O藥理學家們把新的“人”CH3OCH2CH2NHCCH3O送進了細胞。

“手”順利進入“手套”!“手”與“手套”像原來那樣緊密貼合!“手”成功開啟生理按鈕!成功了!科學家們喜又不禁,但也沒忘記對新“人”與舊“人”作更為完全的比較。效果極為接近;副作用幾乎相同,都很小;新“人”更穩定,作用效果更持久!於是,在經過科學的藥理,毒理以及臨床試驗後,人體細胞自己設計的褪黑激素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被新一代人工合成的“假藥”以假亂真了。也難怪,人家又穩定,又價廉,公平競爭之下當然勝券在握了。

其實,這隻是人類在與病魔的鬥爭中以假亂真的一個很普通的例子。在人與病魔的殊死搏鬥中,為了保護生命免遭病魔蹂躪,為了生命之花常開不敗,人們不僅僅努力尋找可以抵抗疾病侵襲的藥物,還往往更加深入地去尋找藥效更好的、來源更豐富的新藥。大自然給予了人類莫大的恩賜,很多疾病都在大自然創造的化學物質的攻擊下望風而逃,至少也受到了一定的抑製而不再那麼肆無忌憚。藥物學家們感謝大自然,曆盡千辛萬苦去環境險惡的大自然中尋覓抵禦病魔的藥方;但他們並不滿足,因為生命仍然受著日益巨大的威脅,我們隻有依靠自己的智慧去創造更好的良藥,才可以最終擺脫生命的危機。在大自然創造的種種生物活性天然產物的啟發下,藥物學家們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深入研究了天然產物結構以及受體分子的結構,仔細分析了它們互相作用產生生理作用的過程,從而積累了關於藥物結構功能效用之間的密切聯係的大量知識,創立了相當完善的藥物構效關係的理論。藥物化學家們不僅憑著經驗以及想象力,根據某種天然產物的微觀結構以及結構與效用的理論關係,對天然產物進行結構的改造和修飾,通過增減次要官能團或重組骨架,來尋找更穩定、來源更豐富、成本更低或更有效用的新藥;他們甚至充分利用了先進的計算機來模擬藥物與受體分子的作用過程,進行計算機輔助分子設計,對藥物的次要以及主要官能團都進行結構優化,以期獲得較之於大自然的設計作品結構更合理的,治療效果更強的新藥。這些理論與實踐,為新藥的開發與創製,為生命更加健康地成長,展現出一片嶄新的藍色的天空。

蝦米的大鉗與小鉗

在奇妙的水下世界裏,一隻隻小小的蝦米,靜悄悄地開始了它們幼小的生命。它們那嬌嫩的身軀,看起來是多麼的纖小;它們那一雙雙十分惹眼的大鉗子,也顯得並不是那麼的強勁有力。不過,你仔細瞧瞧,這種小蝦米們的一雙雙大鉗子是多麼的漂亮呀!晶瑩如玉,小巧玲瓏,噫!它們怎麼不是一樣大小的一對鉗子呢?我們見過的蝦米,不都是有一隻大鉗和一隻小鉗麼?這可真奇怪呀!

別先想那麼多了,我們還是先來看看這群小蝦米們遊戲的童年生活吧。小小的蝦米,揮舞著它的一雙小巧玲瓏的鉗子,追逐著獵取食物,美美地飽餐了一頓。然後,它得意洋洋地挺著它們,一會兒在水草森林裏悠閑地往來散步,抑或是裝著十分嚴肅的樣子來回巡邏,一會兒又與夥伴們嬉戲逗樂,一會兒竟又大膽地仿佛是為了證明它的勇猛無畏,參加了一場場也許並不十分認真的“戰鬥”。

哎呀!它的一隻大鉗怎麼突然折了!瞧它疼得那麼厲害,傷心地哭著,垂頭喪氣地向它的媽媽奔去。小蝦米的媽媽一邊細心地給這個淘氣的小傷兵包紮著傷口,一邊十分疼愛地撫慰著它。奇怪的是,她一邊說話,一邊竟然還不太在乎地微笑著,而小蝦米一會兒後竟然也破涕為笑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蝦米媽媽告訴小蝦米不要傷心,很快它就能長出一隻更加漂亮的鉗子來,像叔叔伯伯那樣,新長的鉗子和原來的鉗子長成一小一大的一對,這是因為蝦米的家族裏有特殊的再生能力。聽了媽媽的話,小蝦米放心了。不久以後,小蝦米又長出了一隻漂亮的小鉗子,小蝦米也漸漸地長大了。學會了好多好多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