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生命化學故事(7)(3 / 3)

在這個故事裏,小蝦米的大鉗子與小鉗子的由來雖然未必就是這樣,不過,它卻講述了生命現象裏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生長現象——再生。小蝦米的鉗子折斷了一隻,但不久又長了出來,蝦米身上受損傷的鉗子就在生長過程中修複了,這便是蝦米的再生。好多動物或植物,身體的某一部分受到外來的損傷而損失了,但生命體能自動對它進行修複性的生長,這種現象便叫作“再生”。好多好多的生命體都有再生的功能,而這個現象在生活中也很容易觀察到。一條蚯蚓,不小心被弄成了兩段,其中主要的一段就能進行修複性的再生,把失去的那一段身體再長出來,從而又長成了條完整的蚯蚓。一棵小樹的樹幹被砍傷了,樹的表皮上便形成了一條傷口;不過,小樹的生長很快就能長出新的表皮層,讓傷口很快愈合起來,這也是再生。值得一提的是,海星就像故事裏的小蝦米一樣,如果偶然不幸失去了它身體的一部分器官,它的特殊再生功能就能長出完整的新的器官來;好多蠕蟲也具有這樣的讓整個整個的器官再生的特異功能。而別的許多動植物則沒有這麼神通廣大。隻具有細胞和組織層次上的再生能力,它們隻能修複細胞或組織,卻不能修複失去的整個器官。

好一個奇妙的再生現象!生命體為什麼會有再生功能呢?是什麼神奇的精靈在指揮著傷口的修複呢?我們知道,身體無論哪一部分,其主要的結構基石都是蛋白質構成的,傷口要愈合,新的組織或器官要修複,那必然離不開蛋白質的合成。這樣,我們便一下子明白了:蛋白質是由遺傳物質DNA分子中的基因片段來指揮合成的,那麼,指揮再生這個重要的生命過程的,必定也是基因!不錯,正是不同的基因,奉命注視著我們的身體狀況。哪一部分損傷了,消息很快就可以傳到相應的基因片段那裏,這段基因便成了“救災指揮部”,發動一切力量來修複損傷部位,合成需要的蛋白質,盡職盡責,直到搶修任務完全成功,它便又轉入了待命的狀態。

在人的身體裏,既然人的生命初始是由一個受精卵細胞分裂和分化生長而來,既然當初指揮建築人體各部分組織、器官和係統的基因都具備,那為什麼人隻能進行細胞和組織再生而不能進行器官和係統的再生呢?這一直是科學家們深切關注的生命重大課題之一。近年來,根據對某些生命現象的細致觀察,再相互聯係全麵思考,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大膽而又比較合理的看法。他們認為,在人體的染色體裏,除了含有DNA分子外,還含有與DNA分子緊密結合的蛋白質,稱為“DNA結合蛋白”。人體器官如四肢、內髒、皮膚的大的損傷,就無法揭開這些蛋白質的封鎖而傳給相應的基因片段,這些基因片段既然得不到有關損傷的消息,就無法激活而組成臨時“救災指揮部”了。人便就是因為這個而不具備器官的再生功能的。這個理論,使科學家們對DNA結合蛋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研究這些蛋白質與DNA分子的相互結合方式,研究二者的相互作用,不僅僅對探索生命的奧秘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在外科手術中也有著極為誘人的廣闊前景。

想一想吧,DNA分子上的基因片段控製著生命的基石——蛋白質的合成,那麼,利用人體細胞內的相應DNA片斷,我們可以再生培育出一隻新的手、新的腿或者一個新的內髒器官。人們的器官缺損了,就可以用這些新的器官來移植修補,那麼,世界上就不會有缺胳膊少腿的殘疾人,也不會有內髒器官欠缺的病人了。還有,大麵積的燒傷,人不能再生,一直是用移植皮膚來治療,但這並不完全成功,傷痕也極為明顯,總是影響著病人以後的生活。如果基因片斷恢複了再生功能,這一切的痛苦便可以免去了:傷口愈合不會再留下傷痕,新長的皮膚說不定更光滑白淨呢!

這些,都得解決一道難題:去除DNA分子的基因片段上的“封條”——DNA結合蛋白。所以科學家們為了想出對付DNA結合蛋白的方法,已經開始對它進行特別的研究,以便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我們熱切地期望著這一領域的新進展和重大突破,因為小蝦米能長出一雙大鉗和小鉗,我們也希望科學能使缺損了一條胳膊的殘疾人能有一雙靈巧的手,讓他們的生命之花不要在意外的損傷裏早早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