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科幻太空——揭秘奇幻絢麗的太空(3)(1 / 3)

星座的運動

星座看起來隨著天球運動是由於地球自身的運動引起的,其中對星空變化較為顯著的乃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由於地球自轉,星空背景每天繞天軸轉動一圈;星空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緩慢變化,經過一年之後,星空與一年之前的星空幾乎一致。地球自轉的旋轉軸還有一個稱作進動的長周期運動,其周期大約為25765年。這種運動引起北極點在恒星背景中的周期性漂移,這在天文學上稱為歲差。在短時期內對星座的粗略觀測可以忽略這種運動。

恒星都在做著高速移動。恒星的運動都可以分解為兩者連線方向的徑向速度和與之垂直的自行,其中自行會改變恒星在星空中的視位置。由於恒星距離地球太遠,一般可以認為恒星在太空的位置是固定的。

極光是宇宙發出的聚光燈

極光是由於太陽帶電粒子(太陽風)進入地球磁場,在地球南北兩極附近地區的高空夜間出現的燦爛美麗的光輝。在南極稱為南極光,在北極稱為北極光。

近觀北極光

北極區的冬夜十分寒冷,觀察者支起相機等待極光。晚上8點過後,突然在北方的天空出現一抹淡淡的白色光帶,幾分鍾後,它慢慢地消失了。

一會兒,在方才出現的光帶附近,又出現一抹光帶,也是東西走向,在開始出現的一頭有個亮邊,似乎在變化,變亮。粗看整個光帶像中國書法那漫不經心的一抹,頭重尾輕。細看光帶中間有發亮的豎紋,在慢慢移動,幾分鍾左右開始變暗。

突然,幾乎就在頭頂上,一片宏大的光幕垂了下來,強烈的黃白色的光把地麵灌木叢的影子都顯出來了。霎時山坡的森林,地麵的樓房,都顯得渺小了。它橫貫半個天空,看它遠處一端,好像直落地麵。

這個帶狀的巨大光幕在慢慢地遊動,一些細小的光束又在整個光帶內扭動、彎曲和漂移。大光帶一邊運動,一邊改變容貌,一會兒折疊起來,一會兒又展開,再一會兒分成了兩束。一束由一條像遊龍似的光帶變成垂滿半個天空的卷曲的幕布,幕布下部邊緣還像鑲了一個亮邊。

在10分鍾內整個演出可以由左半個天空移到右半側,但是無論怎樣變化,它連成一體並不破裂。整個過程曆時約20分鍾。隨後它慢慢變淡、消失,最後在夜空留下淡得幾乎看不出來的一片白色的殘跡……

極光閃過的地方

高緯度的地球兩極附近地區,比如歐洲北部的挪威、瑞典等國家,一年之中能見到極光幾十次,見多不怪。在中緯度的我國東北、內蒙古、新疆一帶,有時偶爾也出現極光,這往往引起人們的恐慌與議論。

1982年6月18日晚10時10分前後,在內蒙古化德等幾個縣和河北省北部的隆化等幾個縣,人們都看到了耀眼的白色弧形的北極光,曆時20分鍾左右。

特別強大的極光有時候在中、低緯度地區也能看到,比如1859年9月1日,在低緯度的夏威夷群島,人們就曾看到過極光。1872年2月4日在低緯度的印度孟買也曾出現過極光。這是因為特大量的帶電粒子流射入大氣層時,會形成大氣裏的附加電流,從而產生磁場。這個附加電流所產生的磁場會擾亂地磁場,影響地磁場的方向,在這種情況下極光就不僅發生在地球的兩極附近,在中、低緯度地區也會出現。

當然,這種機會是極少極少的。其實極光不僅發生在夜裏,白天也能產生,隻不過由於白天太陽光很強,極光被太陽光湮沒了,人們看不見罷了。

太陽是一個龐大而熾熱的氣體球,它的表麵溫度在6000℃以上,中心溫度更是高達1550000℃以上。太陽的內部進行著像氫彈爆炸那樣的熱核反應,經常處在激烈的活動中。

太陽內部活動特別激烈的時候,太陽表麵能激起很高很高的旋渦,遠遠看去,太陽上出現了點點黑影,人們叫它太陽黑子。

出現太陽黑子或者太陽黑子特別多的日子,這種帶電粒子流會大量產生。當這些帶電粒子流的一部分射進地球外圍稀薄的高空大氣層時,大氣中的氧、氮、氫、氖、氦等氣體分子或原子受到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流的衝擊和激發,就發出不同顏色的光,於是出現了極光。

火星上的幹冰世界

太陽係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是火星,屬於類地行星,在西方稱為戰神瑪爾斯,中國則稱為“熒惑”。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火星的兩極確有水冰與幹冰組成的極冠,並且會隨著季節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