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都知道,生物進化的過程是十分漫長的,天上有的恒星那樣年輕,甚至爪哇猿人曾經是它們誕生的見證人。而在這種恒星周圍的行星上,目前高級生物還來不及形成。我們也知道,大質量恒星發光發熱隻有幾百萬年,這對於生物進化來說實在太短暫了。由此看來,合適的對象隻有從質量相當於或小於太陽的恒星中去找。銀河係大約共有恒星千億顆,其中絕大多數的質量都算“合格”,這是因為質量較大的恒星終究甚少。
仔細思索一個行星必須同時滿足多少條件才能棲息生物後,我們就會明白,天體具備適宜生物生長的氣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偶然。1977年,在美國航空局工作的科學家邁克爾.H.哈特指出,隻要把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縮短5%,地球上的生物就會熱不可耐而不能生存。反之,這段距離隻要加長1%,地球就要被冰川覆蓋。所以說,我們所居住的行星伸縮餘地是不大的。因此他認為,外部條件合適,使生物能進化到較高級階段的行星,在銀河係中最多隻有100萬個。當然,從這類簡單有機化合物向那些構成生命基礎的複雜分子演變,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讓我們假想,凡是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實際上都已出現生物,那麼銀河係中可能有著100萬個居住有生物的行星,這些生物也許各自都已演變了40億年,隻不過它們理應處在各自不盡相同的進化階段罷了。
銀河係的壽命尋蹤
依據歐洲南天天文台的研究報告,銀河係的年齡約為136億歲(1.36×1010年),幾乎與宇宙一樣老。你是否設想過,銀河係的未來命運會是怎樣的呢?
銀河係的未來
目前的觀測認為仙女座星係(M31)正以每秒300公裏的速度朝向銀河係運動,在30億~40億年後可能會撞上銀河係。但即使真的發生碰撞,太陽以及其他的恒星也不會互相碰撞。這兩個星係可能會花上數十億年的時間合並成橢圓星係。
而來自美國天文台的發現表明,史密斯雲的邊緣已經與銀河係的氣體發生作用並推開圍繞銀河的氣體。銀河係會對它施加一個潮汐力,使其分裂。大約2千萬~4千萬年之後,史密斯雲的核心將會撞擊銀河係圓盤。
比想象中更大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由國際天文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地球所在的銀河係的體積比之前預計的大一半左右,運轉的速度也更快。
天文學家利用在夏威夷、加勒比海地區和美國東北部的天文望遠鏡觀察得出結論:銀河係正以每小時90萬公裏的速度轉動,比之前估計的快大約百分之十。
科學家們指出,體積越大,與鄰近星河發生災難性撞擊的可能性也增大。不過,即使發生也將是在二三十億年之後。
仙女座星係被認為是本星係群中最大的星係,本星係群的成員有仙女星係、銀河係、三角座星係,還有大約50個小星係。
仙女座星係在適度黑暗的天空環境下很容易用肉眼看見,但是如此的天空僅存在於隻受到輕度光汙染的小鎮、被隔絕的區域和離人口集中區域很遠的地方。肉眼看見的仙女座星係非常小,因為它隻有中心一小塊的區域有足夠的亮度,但是這個星係完整的角直徑有滿月的七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