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神奇太陽係——地球最溫馨的家園(1)(1 / 2)

太陽係就是以太陽為中心,及所有受到太陽的重力約束的天體的集合體:八大行星、至少165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係小天體。這些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柯伊伯帶的天體、彗星和星際塵埃……現在就讓我們展開人類文明的翅膀,一起去探索太陽係的奧秘吧!

太陽係的結構和星係關聯

廣義上,太陽係的領域包括太陽、4顆內行星、由許多小岩石組成的小行星帶、4顆充滿氣體的巨大外行星、充滿冰凍小岩石,以及被稱為柯伊伯帶的第二個小天體區。在柯伊伯帶之外還有黃道離散盤麵和太陽圈,理論上存在奧爾特雲……

太陽係在銀河係中處於什麼位置?又有怎樣的星係關聯呢?

太陽係的結構

太陽:太陽是太陽係的母星,太陽也是太陽係裏唯一會發光的恒星,也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成員。

內太陽係:內太陽係在傳統上是類地行星和小行星帶區域的名稱,主要是由矽酸鹽和金屬組成的。這個區域擠在靠近太陽的範圍內,半徑比木星與土星之間的距離還短。

中太陽係:太陽係的中部地區是氣體巨星和它們有如行星大小尺度衛星的家,許多短周期彗星,包括半人馬群也在這個區域內。此區沒有傳統的名稱,偶爾也會被歸入“外太陽係”,雖然外太陽係通常是指海王星以外的區域。在這一區域的固體,主要的成分是“冰”不同於以岩石為主的內太陽係。

外海王星區:在海王星之外的區域,通常稱為外太陽係或是外海王星區,仍然是未被探測的廣大空間。這片區域似乎是太陽係小天體的世界(最大的直徑不到地球的五分之一,質量則遠小於月球),主要由岩石和冰組成。

最遠的區域:太陽係於何處結束,以及星際介質開始的位置並沒有明確定義的界線,因為這需要由太陽風和太陽引力兩者來決定。太陽風能影響到星際介質的距離大約是冥王星距離的四倍,但是太陽的洛希球,也就是太陽引力所能及的範圍,應該是這個距離的千倍以上。

星係的關聯

太陽係位於一個被稱為銀河係的星係內,直徑100,000光年,擁有約兩千億顆恒星的棒旋星係。我們的太陽位居銀河外圍的一條旋渦臂上,稱為獵戶臂或本地臂。太陽距離銀心25,000至28,000光年,在銀河係內的速度大約是220公裏/秒,因此環繞銀河公轉一圈需要2億2千5百萬至2億5千萬年,這個公轉周期稱為銀河年。

太陽係在銀河中的位置是地球上能發展出生命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它的軌道非常接近圓形,並且和旋臂保持大致相同的速度,這意味著它相對旋臂是幾乎不動的。因為旋臂遠離了有潛在危險的超新星密集區域,使得地球長期處在穩定的環境之中,從而得以發展出生命。

理論上的奧爾特雲有數以兆計的冰冷天體和巨大的質量,在大約5,000天文單位,最遠可達10,000天文單位的距離上包圍著太陽係,被認為是長周期彗星的來源。它們被認為是經由外行星的引力作用從內太陽係被拋至該處的彗星。

奧爾特雲的物體運動得非常緩慢,並且可以受到一些不常見的情況的影響,如碰撞或是經過天體的引力作用或是星係潮汐。

解析八大行星

八大行星特指太陽係八大行星,它們離太陽的距離從小到大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各有特色

水星是最靠近太陽的行星,由於水星距離太陽實在太近了,表麵溫度很懸殊,向陽麵高達430℃,陰暗麵則在-170℃左右。

水星非常小,是由岩石構成的,表麵布滿被流星撞擊而形成的環形山和坑洞,另外有平滑、稀疏的坑洞平原。

金星是一顆由岩石構成的行星,比地球稍微小一點,內部構造或許也類似。金星是除了太陽與月球外,天空中最亮的天體。

地球是距離太陽第三遠的行星,也是直徑最大和比重最大的岩石行星,同時也是唯一已知有生命存在的行星。地球表麵有70%為水所包圍,其他行星的表麵都未發現這類液態形式的水。地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

火星是太陽係第四個行星,在晴朗的夜空裏,代表戰神的火星閃著火色的光芒,吸引了古今中外無數人的視線。十萬年前有一顆來自火星的岩石墜落於地球的極區,並被冰封。人們在此隕石裏發現了可能是生命所留下的痕跡化石,這化石是三十億年前在火星上形成的,科學家正積極地研究並探測這顆表麵充滿神秘河道及火山的星球上是否曾經存在過生命嗎?

木星是太陽係第五顆行星,也是整個太陽係中最大的行星,位於火星與土星之間,用一般的天文望遠鏡即可看到它表麵的條紋及四顆明亮的衛星。

土星是太陽係第六顆行星,也是體積第二大的行星。土星有著美麗的環,在地球以一般的望遠鏡即可看見。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麵都是氣體,故自轉都相當快。土星的環主要是由冰及塵粒構成。據科學家推測,土星環可能是因為某衛星受不了土星強大的吸引力而解體成的碎片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