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海水來自哪裏
起初,科學家們堅信,海水是地球固有的。它們開始以結構水、結晶水等形式儲存在礦物和岩石之中。以後,隨著地球的不斷演化,它們便從礦物、岩石中釋放出來,成為海水的來源。然而,一些科學家卻有不同看法……
“初生水”
早先人們認為,這些水是地球固有的。當地球從原始太陽星雲中凝聚出來時,這些水便以結構水、結晶水等形式存在於礦物和岩石中。以後,隨著地球的不斷演化,輕重物質的分異,它們便逐漸從礦物和岩石中釋放出來,成為海水的來源。例如,在火山活動中總是有大量水蒸氣伴隨岩漿噴溢出來,一些人認為,這些水汽便是從地球深部釋放出來的“初生水”。
然而,科學家們經過對“初生水”的研究,發現它隻不過是滲入地下,然後又重新循環到地表的地麵水。況且,在地球近鄰中,金星、水星、火星和月球都是貧水的,唯有地球擁有如此巨量的水。這實在令人感到迷惑不解。
不同的看法
有些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水,至少大部分的水,不是地球固有的,而是由撞入地球的彗星帶來的。因為從人造衛星發回的數千張地球大氣紫外輻射照片中發現,在圓盤狀的地球圖像上總有一些小斑點,每個小黑斑大約存在二三分鍾,麵積2000平方公裏。科學家們認為,這些斑點是一些由冰塊組成的小彗星衝入地球大氣層造成的,是這種隕冰因摩擦生熱轉化為水蒸氣的結果。從照片還可估算出,每分鍾約20顆小彗星進入地球,若其平均直徑為10米,則每分鍾就有1,000立方米水進入地球,一年可達0.5立方公裏左右。自地球形成至今46億年中,將有23億立方公裏的彗星水進入地球。這個數字顯然大大超過現有的海水總量。因此,上述觀點是否正確,還有待驗證。
另一些科學家相信水是地球固有的。雖然火山蒸氣與熱泉水主要來自地麵水循環,但不排除其中有少量“初生水”。如果過去的地球一直維持與現在火山活動時所釋放出來的水汽總量相同的水汽釋放量,那麼幾十億年來累計總量將是現在地球大氣和海洋總體積的100倍。所以他們認為,其中99%是周而複始的循環水,但卻有l%是來自地幔的“初生水”。而正是這部分水構成了海水的來源。地球的近鄰貧水,是由於其引力不夠或溫度太高,不能將水保住,更不能由此推斷地球早期也是貧水的。
目前,各種意見仍相持不下。
海水中含有大量鹽類和多種元素,其中許多元素是人體所需要的。但海水中各種物質濃度太高,遠遠超過飲用水衛生標準,如果大量飲用,會導致某些元素過量進入人體,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嚴重的還會引起中毒。如果喝了海水,可以采取大量飲用淡水的辦法補救。大量淡水可以稀釋人體攝入過多的礦物質和元素,將其通過汗液排出體外。
窺探潮汐之神采
海水有漲潮和落潮現象。漲潮時,海水上漲,波浪滾滾,景色十分壯觀;退潮時,海水悄然退去,露出一片海灘。我國古書上說“大海之水,朝生為潮,夕生為汐”。海水的起落也就幻化成了美麗的潮汐之景。
揭開潮汐麵紗
潮汐是指海水在天體(主要是月球和太陽)引潮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周期性運動,習慣上把海麵垂直方向漲落稱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動稱為潮流。潮汐是沿海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古代稱白天的河海湧水為“潮”,晚上的稱為“汐”,合稱為“潮汐”。凡是到過海邊的人們,都會看到海水有一種周期性的漲落現象:到了一定時間,海水推波助瀾,迅猛上漲,達到高潮;過後一些時間,上漲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灘,出現低潮。如此循環重複,永不停息。海水的這種運動現象就是潮汐。隨著人們對潮汐現象的不斷觀察,對潮汐現象的真正原因逐漸有了認識。潮汐是由於月亮和太陽對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假設,從而科學地解釋了產生潮汐的原因。並且,潮汐還是所有海洋現象中較先引起人們注意的海水運動現象,它與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海港工程,航運交通,軍事活動,漁、鹽、水產業,近海環境研究與汙染治理,都與潮汐現象密切相關。永不休止的海麵垂直漲落運動蘊藏著極為巨大的能量,這一能量的開發利用也引起了人們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