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藍色地球——太陽係中最美麗的星球(2)(1 / 3)

恐龍可能進化成“人”

恐龍滅絕於6500萬年前一小行星撞擊地球災難中的說法已被人們廣泛接受。如果那顆小行星隻與地球擦肩而過,現在的地球將會是什麼模樣?

人類可以飼養恐龍

加拿大古生物學家科裏稱,如果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他相信恐龍至今仍將是地球主宰,長頸鹿、大象等現代動物不可能進化出來。地球上將擁有大量大型爬行動物,而霸王龍也許將代替獅子統治非洲草原。

科學家認為,人類若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將缺乏賴以生存的條件。因為地球上將不會有奶牛、綿羊、貓狗等動物,也就沒有了牛奶、皮革、羊毛、寵物等生活用品。不過科學家認為,人類也許可以養殖恐龍,並食用和交易它們的恐龍蛋。

聰明恐龍將進化成“恐龍人”

科學家認為,在恐龍瀕臨滅絕的時代,最聰明的恐龍要數傷齒龍。它們個子很小,直立行走,喜歡群居。通過研究它們的大腦容量,生物學家發現它們不但擁有良好的視力,甚至還擁有潛在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古生物學家莫裏斯相信,如果恐龍沒有滅絕,傷齒龍很可能會沿著靈長類或人類的發展方向進化,最後成為具有智慧的“恐龍人”。

恐龍蛋化石是曆經上億年滄海桑田演變的稀世珍寶,是生物和人類進化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科學標本,是世界上珍貴的科學和文化遺產。恐龍蛋化石對於探索恐龍的繁殖行為、恐龍蛋殼的起源和演變,複原恐龍時代的生態環境,研究恐龍的出現、繁盛和絕滅,劃分和對比白堊紀地層以及確定地層的地質年代,研究古氣候、古地理和古生物的變遷,提供找礦啟示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實物資料。

“很受傷”的地球

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不但大大提高了生產力,而且讓人類製造出了許多自然界原本沒有的東西。人類肆意地向大自然索取資源的同時,還任意地排出廢物,這種對環境的破壞在短期內往往難以恢複。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我們能做些什麼?

豐饒的地球

地球是目前發現的第一個具有生命個體的行星。

地球總麵積約為5.10072億平方公裏,其中約29.2%(1.4894億平方公裏)是陸地,其餘70.8%(3.61132億平方公裏)是海洋。陸地主要在北半球,有五塊大陸:歐亞大陸、非洲大陸、美洲大陸、澳洲大陸和南極大陸,還有很多島嶼。大洋則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個大洋及其附屬海域。海岸線共356,000千米。

地球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

地殼中包含大量化石燃料沉積:煤、石油、天然氣、甲烷氣等物質。這些沉積物被人類用來製造能源和作為其他化學物的原料。

在腐蝕和行星撞擊作用下,含鐵礦石組成了地殼。這些金屬礦石包含了多種金屬質和有用的化學元素。

地球生物圈能夠產生大量有用的物質,包括(但不限於)食物、木材、藥物、氧氣。生物圈還能回收大量有機垃圾,地麵生態係統是依賴於上層土和新鮮水的,而海洋生態係統依賴於陸地上衝刷後溶解的營養物。

人類開發地球的自然資源是很普遍的。

某些資源,比如化石燃料,是很難短時間內再重新產生的,被稱做非再生資源。人類文明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掠取已經成為現代環保主義運動的重要論爭之一。

地球之傷

恩格斯說過:“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複了我們。”大約35億年前,從地球上生物出現時起,就不斷有新物種產生,也不斷有物種滅絕。可是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過分的行為,一些物種正以驚人的速度消失。據不完全統計,鳥類在公元1600~1800這200年間滅絕25種,公元1800~1950年間滅絕75種,現在每3年滅絕2種,從公元1600年以來,約有100種已知的哺乳動物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