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藍色地球——太陽係中最美麗的星球(2)(2 / 3)

多了解一點有關地球的知識,不僅能讓你的頭腦更加豐富,而且還能讓你更加熱愛生命,對生命的認識產生新的認識。

1970年4月22日,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人們為了解決環境汙染問題,自發地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群眾性的環境保護運動。

在這一天,全美國有10,000所中小學,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個社區及各大團體共計2,000多萬人走上街頭。人們高舉著受汙染的地球模型、巨畫、圖表,高喊著保護環境的口號,舉行遊行、集會和演講,呼籲政府采取措施保護環境。這次規模盛大的活動,震撼朝野,促使美國政府於20世紀70年代初通過了水汙染控製法和清潔大氣法的修正案,並成立了美國環保局。從此,美國民間組織提議把4月22日定為“地球日”,它的影響隨著環境保護的發展而日趨擴大並超過了美國國界,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

地球毀滅之日

隨著電影《2012》在全球熱映,“世界末日說”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世界真的即將毀滅了嗎?地球是否會變成一片廢墟或者宇宙中的塵埃?

神話預言

公元前2800年,亞述人泥碑上記述了世界末日,這是人類最古老的世界末日預言。碑文上寫道:“我們的地球在今後將衰落。種種跡象表明世界將迅速走向滅亡。賄賂和腐敗相當普遍。”其實,不管在什麼地方,隻要兩個年齡超過30歲的人湊在一起,我們恐怕就會聽到類似的危言聳聽。

瑪雅文明的預言中說到公元2012年12月22日地球會發生完全的變化,進入新的時代,而不是說世界要毀滅了。

近日,梵蒂岡的研究人員披露,世界著名畫家達·芬奇也曾預言過“世界末日”。在他看來,世界將在4006年11月1日滅亡。這個預言是在達·芬奇的名畫《最後的晚餐》中被發現的。

自然災害

地震、滑坡、台風、海嘯、冰雹、旱災、颶風、洪災、寒潮、雪災、酸雨、沙塵暴、荒漠化、風暴潮、龍卷風、泥石流、水土流失、火山爆發、生物災害、雪崩、暴風雨、生物鏈缺失等自然災害不僅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社會失穩、資源破壞等現象或一係列事件,而且讓人類的存在變得岌岌可危,仿佛“世界末日”真的即將來臨。麵對自然災害,我們要學會自救,調整好自身心態。

科學的解釋

地球的未來與太陽有密切的關聯,由於氦的灰燼在太陽的核心穩定的累積,太陽光度將緩慢的增加,在未來的11億年中,太陽的光度將增加10%,之後的35億年又將增加40%。氣候模型顯示抵達地球的輻射增加,可能會有可怕的後果,包括地球的海洋可能消失。

地球表麵溫度的增加會加速無機物的二氧化碳循環,使它的濃度在9億年間還原至植物致死的水平。缺乏植物會導致大氣層中氧氣的流失,那麼動物也將在數百萬年內絕種。而即使太陽是永恒和穩定的,地球內部持續的冷卻,也會造成海洋和大氣層的損失(由於火山活動降低)。在之後的十億年,地球表麵的水將完全消失,並且全球的平均溫度將可能達到70℃。

太陽在大約50億年後將成為紅巨星。模型預測,屆時的太陽直徑將膨脹至現在的250倍,大約1天文單位(149597871千米)。地球的命運並不很清楚,當太陽成為紅巨星時,大約已經流失了30%的質量,所以若不考慮潮汐的影響,當太陽達到最大半徑時,地球會處在距離太陽大約1.7天文單位(254316380千米)的軌道上,因此,地球會逃逸到太陽鬆散的大氣層封包之外。因而,絕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現在的生物會因為與太陽過度的接近而被摧毀。可是,最近的模擬顯示,由於潮汐作用和拖曳將使地球的軌道衰減,也有可能將地球推出太陽係。

“地球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發起的一項活動。該活動號召每年人們在3月份最後一個周六的20時30分至21時30分,統一熄燈一小時。組織者希望借此活動推動電源管理,減少能源消耗,喚起人們以實際行動應對全球變暖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