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萬裏長城(1 / 1)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所有到北京去的人都以遊覽萬裏長城為快,“不到長城非好漢”已經成了中外遊人的一句豪言壯語。雄偉壯觀的萬裏長城是人類建築史上罕見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它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曆史,浩大的工程,雄偉的氣魄著稱於世。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瑪哈爾陵,伊斯坦布爾的聖·索非亞教堂等一起被譽為世界的奇跡。今天,它作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點而加以保護。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曆時達2000多年,總長度達5000萬米以上。我們今天所指的萬裏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寧的鴨綠江邊(或為秦皇島山海關老龍頭),長635萬米。它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群山,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叢山峻嶺之巔,穿梭於黃河渤海之濱。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歎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

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和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它象征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意誌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整個人類的驕傲。萬裏長城從春秋戰國開始,伴隨著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行進。眾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國文明史,萬裏長城無愧是其中最最豐富最輝煌的篇章,舉凡封建社會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麵的曆史事件,在長城身上都打下了烙印。金戈鐵馬、逐鹿疆場、改朝換代、民族爭鬥等在長城身上都有所反映。長城作為一座曆史的實物豐碑,將永駐中華大地。

在萬裏長城身上所蘊藏的中華民族2000多年光輝燦爛的文化藝術的內涵十分豐富,除了城牆、關城、鎮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築布局、造型、雕飾、繪畫等建築藝術之外,還有詩詞歌賦、民間文學、戲曲說唱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帝王將相、戍邊士卒、文人墨客、詩詞名家為長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