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自然生態環境問題不容忽視
近幾十年來,在人類大規模向海洋進軍的同時,海洋生態環境被破壞的程度也越來越嚴重,長此以往,海洋資源將減少,海洋自然災害更難以防治。海洋環境的惡化,已使人們認識到保護和保全海洋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當前,海洋自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海水汙染
海水中存在自然汙染現象,如動植物屍體的腐敗,有毒微生物的繁殖等。但是海水也有自淨的能力,汙染和自淨之間保持著某種平衡。然而海水的自淨能力的速度遠遠跟不上汙染的速度,人為的汙染卻越來越嚴重,使海洋自然生態環境失去平衡。
航海業的發展,航船隻增多,船上大量垃圾傾入海中,這些都會造成海水汙染。
石油汙染是海水汙染的一個重要方麵。海上油氣井難免要產生油氣泄漏,另外,油船在航運過程中有3%的石油漏入海中。油船卸油後要用海水壓艙,裝油前則要抽出海水,並要清洗,最後又把大量油水混合物排入海洋。據統計,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汙染物多達1000萬噸。
核汙染也不可小視。核動力艦船排出大量放射性廢物;核動力艦艇及攜帶核武器的艦艇或者飛機失事沉入海底,都會造成可怕的核汙染。有的國家在海洋珊瑚島上或水下進行核試驗,直接造成海水核汙染。
最重要的汙染源來自陸地,全球每年往海裏傾倒的垃圾多達200億噸以上,每年僅往北大西洋東部的北海倒入的垃圾就有1億噸以上。垃圾中有玻璃製品、塑料製品、放射性廢料、化學毒品、重金屬等。瀕海國家的沿海、沿河地帶是人口密集、工業發展最快的地帶,大量的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有的排入河中,有的直接排入海中,這些水中有酚、水銀、鉛、磷、硝酸鹽、鉻、鋅、銅等,排入河中使河流成為毒河,再流入海中又使海水受到汙染。據調查,每年注入渤海的工業廢水達28億噸,各類汙染雜物共70多萬噸。1997年,渤海無機氮超標66%,無機磷超標68%,油類超標63%。近來,更有學者發出呼籲:如果再不對這些汙染加以治理,渤海有成為“死海”的可能性!
海岸帶環境受到破壞
海岸帶的濕地、灘塗,由於大量的圍海造田、圍海養殖等活動,其自然景觀受到嚴重破壞,一些重要經濟魚類、蝦、蟹、貝類的生息場所消失,許多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絕跡,這也大大降低了灘塗濕地調節氣候、儲水分洪、抵禦風暴潮及護岸保田等的能力。
由於長期的圍墾和砍伐,許多沿岸紅樹林已經退化為殘留次生林和灌木叢林。紅樹林的被破壞,不僅使一些珍貴的樹種消失,也使林地的魚、蝦、蟹、貝減少,林中候鳥絕跡,還使海岸防潮、防浪、固岸、護岸功能降低。
海中珊瑚礁是一種觀賞品,還可用來製藥、燒製石灰,因而成為沿海地區采撈的對象。過度的開采,使岸邊珊瑚礁迅速減少,其結果也使豐富多彩的珊瑚礁生物群落遭到破壞。更嚴重的後果是使岸灘抵禦台風、風暴潮的能力降低,可能引發海岸後退、樹倒房塌等的災害。
目前一些入海河流因為在上遊建壩蓄水,入海水量減少,造成幹旱地區的河流季節性斷流,河口三角洲退化,河口漁場消失或外移,河口洄遊生物失去通道而衰退或絕跡,導致生態環境大大地惡化。
海洋動物銳減
海洋動物的種類和數量的大量減少主要是由海水汙染和過度捕撈引起的。海水汙染是一些沿岸和灘塗海洋生物的災難,汙染致使一些重要的經濟魚、蝦、蟹、貝類失去生存條件,數量和種類都大為減少。例如,我國有的沿海城市,三四十年前貝類論堆賣,現在貝類在這裏不僅價格暴漲而且已很少能見到。美國的切薩皮克灣的水產原來十分豐富,尤其是藍蟹最負盛名,然而,由於人們在海灣四周無休止地開發,灘塗麵積減少,城市垃圾、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直接或通過河流入灣,毒害灣中生物,藍蟹現已近於消失。另外,流域農牧業的發展又使營養豐富的徑流進入海灣,導致浮遊藻類急劇增長,阻礙了水下光照,水下植物因失去光照而逐漸消失,同時藻類死亡和分解時又消耗水中氧氣,使海洋動物生存條件日益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