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錫蘭島,文鴦居所。
“來者何人,報上名來--”衛瓘一副漢軍打扮高聲叫道。
“我乃大漢上將軍張虎是也,見汝亦穿我大漢軍服,不知閣下是何人?”張虎率眾登島後在同一時間發現了對方。
“我乃大漢上將軍文鴦將軍部將衛瓘是也,不知張將軍緣何前來?”衛瓘反問道。
“唉,說來話長,速領本官見文鴦將軍。”張虎急道。
“將軍請--”衛瓘右手作引路狀。
文鴦所部居所十分簡陋,僅草草地用木板搭建而成,再用茅草和泥巴做成屋頂和牆壁,屋內采光和通風條件亦不理想,如若和成都家中房屋相比,真正天堂地獄之別。
張虎船隊一行僅餘千人,在錫蘭島偶遇文鴦及其衛隊近百人,兩隊人馬相加亦不足兩千人,所幸船隊仍有大量生活物資可用於補給,一切安頓妥當後,兩隊人馬在此地休養了十來天,春季來臨,可用於捕獵的野味亦開始多了起來,這些時日甚是讓張虎與文鴦兩部人馬吃了個滿心開懷呐。
“弟兄們,我等遭遇海難,萬幸在此島與文鴦將軍相遇,亦是我等之福,正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眼下福報即將來臨,由此向北乃此島國王宮所在,我與文鴦將軍相商決定兵分兩路,由文鴦將軍率領五百人經陸路向北進攻王宮,由本帥率領千人經水路北伐,此一戰實乃我大漢軍士建功立業之時,各位將士們,與本帥同往乎?”張虎豪氣地說道。
“殺--殺--殺--”兩部人馬齊聲高喊道。
“好,大軍開拔。”張虎指揮道。
……
吳國,皇宮,禦政殿。
“啟奏陛下,漢國已答應出兵助我吳國鏟除內亂之源,不過卻未曾談及回報與軍糧補給之事。”張承作揖道。
“如此甚好,愛卿辛苦呐,此番若能鏟除山越部族,我吳國國中百姓便不再受此威脅了。”孫權冷冷地說道。
“不要回報更不談軍糧補給,對我吳國國中暫時來說是好事,陛下可曾想過漢國緣何出兵相助?”張昭問道。
“魯育公主乃漢國惠妃娘娘,出兵助吳豈非姻親之好?”孫權反問道。
“非也,自高祖皇帝開創大漢朝以來,多經後宮幹政導致內亂不斷,至武皇帝伊始,後宮不幹政之法便成,而今劉禪自領漢室宗親,自封大漢皇帝,定然依大漢朝律法而行,魯育公主雖貴為惠妃,怎奈但凡用兵改政之事卻也無從幹涉。”張昭解釋道。
“若依子布之見,卻是為何?”孫權迷惑道。
“有道是其心昭昭,陛下,漢國皇帝劉禪已將我東吳看作一家了。”張昭作揖道。
“豈非更好?”孫權先是興奮些許開始沉悶:“難不成我那在漢國當皇帝的女婿想吞並我東吳不成?”
“然也!”張昭此刻點了點頭道,心想你個呆逼,再不反應過量來,你丫會死的很難看,很難看。
“這可如何是好?”孫權算是徹底沒了主意了。
“陛下莫急,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隻要漢國尚未對我東吳未起不詭之心,我東吳便將漢國尊為上國,如若漢國對我東吳心懷不軌,那晉國便是我東吳之上國。”張昭在打著如意算盤。殊不知人家晉國皇帝和漢國皇帝是已經達成共識,決定休養生息,不再互相攻伐,你現在還想離間人家,小心自己的老命吧。
“隻好如此了,唉。”孫權無奈地搖了搖頭淡淡地說道。因為孫權知道,最好的一麵便是與漢國交好,至少還能保住這建鄴一地,如若漢國反戈一擊,亡國僅是時間問題。
……
晉國,皇宮,禦政殿。
“父皇,兒臣回來了。”司馬昭高興地進入禦政殿。
“昭兒回來了,此番前去漢國可有收獲否?”司馬懿急問道。
“父皇,漢國皇帝已然同意與我大晉永結盟友,讓兒臣代話給父皇,請父皇來年正月前往成都一敘。”司馬昭興奮地說道。
“嗯……”司馬懿輕輕地嗯了一聲。
“父皇,父皇?”司馬昭見司馬懿有異狀故叫道。
“噢,朕無礙。”司馬懿安排道。
“父皇,漢國皇帝相邀不知其意何在?不知父皇現在何意?”司馬昭問道。
“漢國皇帝相邀,待來年朕前往成都便是。”司馬懿麵無表情地說道。
“父皇,兒臣以為不妥,成都乃漢國京師,且有大軍在此駐紮,父皇如若前往必定凶多吉少,還請父皇三思而定。”司馬昭的擔心不無道理,然而對兩個現代人來說,司馬昭的擔心也是多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