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生態係統的平衡(9)(1 / 3)

為防止外來物種泛濫成災,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建立了嚴密的防禦監控體係,對於引進外來物種慎之又慎。在我國,目前尚沒有一部控製引入外來物種的專門法律,環保、檢疫、林業、農業等部門都是各自為戰,為外來物種入侵留下了許多可乘之機。更令人擔心的是,由於對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危害缺乏足夠的認識,許多地方和部門一味“重外輕內”,在城市綠化、退耕還林、水產養殖和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中盲目引進外來物種,而且不采取任何控製措施,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埋下了諸多隱患。

許多人對“剿殺”食人鯧事件還記憶猶新——若不是有關部門及時采取果斷措施,這一可怕的“水中狼族”很有可能對我國的漁業產業和水生係統帶來滅頂之災。而落葉鬆威脅大熊貓的事實再次警示人們:對於外來物種引進,一定要做好科學論證,切不可草率行事!

剿滅“食人鯧”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在許多花鳥蟲魚市場和水族館頗受青睞的一種觀賞魚原來是“水中狼族”,這就是通過非法渠道流入我國的“食人鯧”。

“食人鯧”又名“食人魚”,原產於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有20多個品種。目前,在國內花鳥魚蟲市場和水族館出現的品種被稱為“紅腹食人鯧”。“紅腹食人鯧”體型嬌小、體態嬌媚,一般僅為25厘米左右。美麗的外表掩不住“食人鯧”殘暴的“食性”。

據介紹,“食人鯧”長著銳利的牙齒,獵物一旦被咬,“食人鯧”鋒利的尖齒,就像外科醫生的手術刀一般切割,直到獵物剩下一堆骸骨為止。“食人鯧”可以咬穿牛皮,甚至能把鋼製的釣魚鉤一口咬斷。即便是水中稱霸的鱷魚,遇到“食人鯧”,也會翻轉身體麵朝天,把堅硬的背部朝下,以防止“食人鯧”襲擊。

有關資料顯示,在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食人鯧”被列入當地最危險的四種水族生物之首。在“食人鯧”活動最頻繁的巴西馬托格洛索州,每年約有1200頭牛在河中被食人鯧吃掉。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婦女也受到“食人鯧”的攻擊。“食人鯧”因其“食性”凶殘,被人們稱為“水中狼族”和“水鬼”。

“食人鯧”是怎樣流入我國的?調查顯示,我國檢疫部門沒有引進這一物種的記錄,“食人鯧”是通過非法途徑,由不法商人偷運進來的。

為什麼要封殺“食人鯧”呢?其一,“食人鯧”入境,是一種水生生物的入侵。“食人鯧”由於其自身的殘暴“食性”,會對其他魚類的生存產生嚴重威脅,也會對其他水生野生動物的生存產生威脅,從而威脅到整個水生野生動物的生態平衡,甚至影響居民到天然水域勞動或遊戲。其二,“食人鯧”會威脅整個漁業經濟的安全。我國經過不懈的努力,年水產品生產總量達到4800萬噸,除了滿足居民食用之外,還有大量出口的能力,我國漁業也躍入世界發達漁業國家行列。這一成果來之不易,而毀之卻可能是旦夕。“食人鯧”繁殖力驚人,一旦在漁業水域暴發流行,漁業經濟將麵臨滅頂之災。隻有未雨綢繆,漁業經濟的安全才有保證。

固然,“食人鯧”有其作為水生野生動物的意義,其“美麗”和“凶殘”也有一定的商業價值。但從保護我國生態平衡和漁業經濟安全角度來說,“食人鯧”必須封殺。

中國林業迎戰外來有害生物

林業專家告訴我們,外來有害生物不僅威脅本地的生物多樣性,引起物種的消失和滅絕,而且破壞生態係統的整體功能,降低我們的基本生命支持係統的健康。

據林業部門透露,目前在全國各地,幾乎所有類型生態係統中都受到外來有害生物的危害。

比如著名的飛機草,原產中美洲,大約於解放前後從中緬、中越邊境傳入我國雲南南部,現已廣泛分布於雲南、廣西、貴州、四川的很多地區並以較快的速度向北推移,僅雲南目前發生麵積就達2470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