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劍客——角鼻龍
在侏羅紀晚期,有一種個子大卻很凶殘的食肉恐龍,從外形上看,它與其他的食肉恐龍沒有太大區別,但都是大頭,粗腰,長尾,雙腳行走,前肢短小,上下頜強健,嘴裏布滿尖利而彎曲的牙齒。但它的鼻子上方生有一隻短角,兩眼前方也有類似短角的突起,看起來怪異無比,這可能就是它被稱為角冠龍的原因吧。
神秘的角鬥士
角鼻龍又名刺龍或角冠龍,是晚侏羅紀的大型掠食性恐龍,化石在北美洲坦桑尼亞、葡萄牙被發現。它的特征是大型的嘴部、像短刃的牙齒、鼻端的一個尖角,及眼睛上的一對小角。角鼻龍是種典型的獸腳類恐龍,具有大型頭部、短前肢、粗壯的後肢以及長尾巴。
角鼻龍的神秘鼻角是由鼻骨的隆起形成。一個角鼻龍的幼年標本,鼻角分為兩半,仍沒有愈合成完整的鼻角。除了大型鼻角,角鼻龍的每個眼睛上方都有一塊隆起棱脊,類似異特龍。這些小型棱脊是由隆起的淚骨形成。
備受爭議的分類
角鼻龍以及它的近親種類的分類一直都備受爭議。角鼻龍的近親包括銳頜龍、輕巧龍以及阿貝力龍超科的食肉牛龍。如果角鼻龍屬於腔骨龍超科,則太過先進、太類似基礎堅尾龍類,也過於大型、晚期,但作為肉食龍下目則在很多方麵很原始。
以往角鼻龍、白堊紀的阿貝力龍類及原始的腔骨龍超科都是分類在角鼻龍下目中,是一類在獸腳亞目中較接近角鼻龍多於鳥類的恐龍。
飲食秘密
角鼻龍與異特龍、蠻龍、迷惑龍、梁龍及劍龍生存在相同的時代與地區。它的體型較異特龍為小,可能有著與異特龍完全不同的生態位。角鼻龍有著比例較長及更靈活的身體,尾巴左右較扁,形狀像鱷魚。這顯示它比異特龍更適合遊泳。在2004年,一項研究指出,角鼻龍一般狩獵水中獵物,如魚類及鱷魚,不過它亦可能獵食大型的恐龍。這項研究還指出,有時成年的角鼻龍及幼龍會同時覓食。當然這個論點仍有爭議的地方,而在陸地的大型恐龍上常發現角鼻龍的牙齒痕跡,因為它很有可能也以屍體為食。
鼻角之謎
自從第一具角鼻龍的化石被發現以後,關於那隻神秘的“鼻角”就有了許多猜測。曾經有人提出角鼻龍的鼻角是種攻擊、防禦的武器,但是這個理論現在多不被采納了。一些科學家認為這個鼻角不可能是用來攻擊或防禦的,而是在物種內的打鬥行為上派上用場,是用在同一物種之間的非致命打鬥行為上。
恐龍會遊泳嗎?
恐龍生活的地方河流湖泊縱橫,它們經常需要打交道。但是,恐龍會遊泳嗎?事實上隻有很少的一部分恐龍能夠遊泳。諸如有些蜥腳類恐龍在逃避肉食恐龍的追捕時能夠進入河流中躲避。不過它們都隻能做一些簡單的遊泳動作。根據一些科學家的推測,大部分肉食恐龍不喜歡在水中生活,它們喜歡生活在比較幹燥的地方,角鼻龍也是如此。
恐怖殺手——異特龍
異特龍又稱躍龍或者異龍,是獸腳亞目肉食龍下目恐龍的一屬。自從在1877年被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命名以來,已有許多的可能種被歸類於異特龍屬,但隻有少數被認為是有效種。
大型恐怖殺手
異特龍是種典型的大型獸腳類恐龍,擁有大型頭顱骨、粗壯的頸部、長尾巴以及縮短的前肢。它們生存於1億5500萬年前到1億4500萬年前,晚侏羅紀時期。脆弱易特龍是最著名的種,平均身長為8.5米,而最大型的異特龍標本的身長估計為9.7米,體重為2.3噸。
在獸腳亞目之中,異特龍的頭顱骨、牙齒與身體的比例適中。異特龍的牙齒都為鋸齒狀,越往嘴部深處,牙齒就越短、狹窄、彎曲。這些牙齒很容易脫落,所以它們會不斷地生長、替代,並成為常發現的化石。
異特龍的眼睛上方擁有一對角冠,由延伸的淚骨所構成,角冠的形狀與大小隨著個體的不同而不同。鼻骨的上方也有一對低矮的棱脊,並沿著鼻骨連接到眼睛上的角冠。這些角冠可能覆蓋著角質,並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替眼睛遮蔽陽光等。
異特龍的頭顱骨是由個別的骨頭所組成,而骨頭之間有可活動關節。它的頭顱骨後上方也有一個棱脊,可供肌肉附著,這個特征也可見於暴龍科動物。異特龍腦殼頂部較薄,可能在腦部的體溫調節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