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史上,哈雷彗星是理論預言在觀測上得到證實的第一顆彗星。因為英國近代天文學家哈雷對它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正確預報,所以就以哈雷的名字為它命名。在哈雷之前,關於引人注目的大彗星的出現,早已有了許多可怕而離奇的傳聞;在哈雷之後,又平添了因害怕它同地球相撞而產生的無窮煩惱;而伴隨哈雷彗星的每次回歸,似乎總會出現種種蹊蹺的怪事,撲朔迷離得讓整個社會都為之惶恐不安。

透過有關哈雷彗星的種種傳聞和爭議,我們可以看到,奇異天體及其所產生的現象在人類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大的影響,科學理性與迷信愚昧的鬥爭經曆了艱難曲折的過程,給人留下了許多思考的空間。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哈雷彗星的再次回歸,國際上又掀起了一股新的“彗星熱”。由於現代高新技術的突飛猛進,宇宙飛船已經可以直接飛進哈雷彗星的大氣層進行拍攝、取樣,從而初步揭去了它的神秘麵紗,使它第一次露出了“廬山真麵目”。但是,隨著科學實踐和認識的深化,人們驚奇地發現,碰到的新問題要比已解決的老問題多得多了。

不祥的掃帚、血腥的刀劍

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和中世紀,彗星奇特的尾巴和它的不期而出,常常使人感到極度的驚慌和恐懼。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都不約而同地稱它們為“妖星”,是大凶大災降臨的不祥征兆。尤其是哈雷彗星,會發出一種血紅色的神秘之光,拖著根又長又粗又亮的毛茸茸的大尾巴掠過夜空,蔚為壯觀。連不可一世的君王見了都會寢食不安,認為即將大難臨頭。因此,它在中外曆史上的影響遠比其他彗星要大得多。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記錄彗星而且記錄資料最豐富的國家。在中國古代,彗星有時又被稱為孛星、妖星、星孛、蓬星、長星、異星、奇星等等。在曆代王朝的正史和地方誌中,有著成千條彗星記錄。據統計,從公元前613年(春秋時代)到1910年(清宣統二年),哈雷彗星應回歸34次,中國僅缺3次記載。如果加上武王伐紂的一次有爭議的記錄,則共有32次之多,是世界公認的,對哈雷彗星最久遠、最完整的觀測史料。

中國民間向來把彗星稱為不祥的“掃帚星”,占星家說它是社會即將動亂的天意。要把天象同人事牽強附會地纏繞在一起,人們不愁找不到例子。在迷信風行的時代,方術之士不應驗的預言很多,常鬧笑話,可一旦“瞎貓逮住死耗子”,則會受到朝野的大肆渲染。

如果除去迷信的解釋,這些曆史上的天文現象記錄有著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它不僅可以跟蹤研究某類天體或天象的變化規律,而且可以推算同時湊巧發生的社會曆史事件的年代時間。

《春秋》這部中國古代典籍中記載說: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鬥”。中外學者一致認為,這是世界上第一次關於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當時有個名叫叔服的占星家就說:“啊呀呀,大事不好了!不出七年,宋、齊、晉三國君主將死於動亂。”後來果然“應驗”了。

西方最早關於哈雷彗星的記載是在66年。古巴比倫的記載稍早些,為公元前164年。在基督教統治下的中世紀歐洲,彗星更是天罰的警示。哈雷彗星被西方人記載了30次。145年,一場可怕的瘟疫在歐洲各地迅速蔓延,一下子死了數十萬人,當年正好哈雷彗星也出現了。於是教會把它看成是“帶血的十字架”,是上帝嚴懲人類罪惡的象征。

837年,哈雷彗星碰巧在複活節聖日那天出現了,教會大肆宣揚這是大禍臨頭的預兆,勸說教徒們趕快把財產捐獻給修道院和教士,以便他們用萬眾悔罪的淚水和豐盛的供品勸說“天主把劍插回鞘內”。據法國有關史書記載:

路易一世皇帝一見到這顆彗星,一下子便失去了平靜……盡管他依照大主教的吩咐,虔誠地祈禱上蒼,大修教堂,可3年後他還是死了。

在法國的一個博物館裏,至今仍保存著一幅著名的“巴耶城掛毯”,記載了1066年哈雷彗星出現時的曆史事件。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戰英國,在赫斯廷茲大會戰中擊敗了英王哈羅德。諾曼底女王親手為此編織了一幅掛毯以示紀念。掛毯的畫麵上繡著一顆大彗星正衝著哈羅德的城堡而來,如坐針氈的英王在宮殿裏傾聽占星家的高談闊論之後,驚恐萬狀,差點跌下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