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
樂山,古稱嘉州,又稱海棠香國,曆史上屬古蜀國地,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也是四川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樂山人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戰國時期,秦蜀守李冰為避洪患,開鑿麻浩河,分江溢洪,形成了四麵環水,林蔭濃密的烏尤“離堆”。樂山境內留存著上萬座漢崖墓,特別是麻浩崖墓內的石刻浮雕和壁畫。東漢時,佛教開始傳入樂山。東晉以後,佛教寺廟與日俱增,香火日趨旺盛。唐宋時期,樂山為中國西南佛教文化的重要所在,峨眉山成為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從713-803年,曆時90年建成的樂山大佛,宏偉端莊、舉世聞名。宋、元、明、清,樂山的文化遺存更為豐富。現在,全市有國務院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樂山大佛、麻浩崖墓、萬年寺普賢銅像、峨眉飛來殿;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9處,館藏文物2萬多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2600餘件。
都江堰
都江堰,坐落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於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四川著名的旅遊勝地,被評為“中國曆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於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稱叫“湔堋”。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和靈岩寺等。
瀘州
瀘州,位於四川省東南部川渝黔滇結合部,曆史悠久,人文璀璨。夏、商時屬梁州之域。周代屬巴國轄地。1994年1月4日,國務院批準瀘州市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
建水
建水,位於雲南南部,紅河中遊北岸,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此地區土地廣闊,氣候溫和,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的遺跡,古已有“糧蔗之鄉”的稱謂。明清兩代為臨安府,是滇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和交通中心。建國後,在東山壩發現石斧,在城東燕子洞發現距今35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在龍岔河發現戰國-西漢時期的古墓葬;在青龍鄉發現青銅器。表明這一帶有過發達的青銅器文化。碗窯村有元代以來的古窯址和陶瓷殘片堆積層等,是建水人類社會進展和進步的物證。
巍山
巍山是雲南省設治最早的郡縣之一,曆史悠久。巍山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縣,也是滇西著名的宗教聖地之一。巍山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跡眾多,風景名勝薈萃,古建築建造精美。文物古跡點多麵廣,景觀別致。1994年巍山古城被列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
江孜
江孜位於西藏自治區南部,雅魯藏布江支流年楚河上遊北岸,建城已有600年,為西藏一大重鎮。江孜達瑪節已有500多年的曆史。
鹹陽
鹹陽,位於陝西省八百裏秦川腹地,自古素有交通要衝之稱。周稱程伯國,後改名畢郢,再改岐周,春秋時稱渭陽,秦為鹹陽。渭水穿南,宗山亙北,山水俱陽,故稱鹹陽。它東鄰省會西安,北與甘肅接壤,是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有著2350多年的建城史,是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
漢中
漢中,位於陝西省西南部,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和國家生態示範建設試點地區。
漢中兩漢三國文化底蘊厚重,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13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有世界人與自然生物圈1個,國家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水利風景區2個,國家森林公園3個;有省級風景名勝區7個,省級森林公園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6個。
天水
中國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自古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全市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新歐亞大陸橋橫貫全境。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稱。
天水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享有“羲皇故裏”的殊榮,境內文化古跡甚多,現有國家和省、市級重點保護文物169處,其中大地灣遺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時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
同仁
同仁,藏語稱“熱貢”,14-15世紀,藏傳佛教傳入,開始在同仁地區流傳。寺院建築的不斷擴充和裝飾,興起了主要為宗教服務的繪畫、雕塑、石刻等藝術,稱之為熱貢佛教藝術。
秦皇島
秦皇島,位於河北省東北部,曆史悠久,素有“京津後花園”之美譽。因公元前215年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東巡至此,並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國唯一一個因皇帝帝號而得名的城市。擁有長城、濱海、生態等良好的旅遊資源,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山海關、避暑勝地北戴河、南戴河旅遊度假區、昌黎黃金海岸等40多個旅遊景區獨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