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縣
鳳凰縣,位於湖南省西部邊緣,曆史悠久。《鳳凰廳誌》記載,夏、商、殷、周以前,這裏即為“武山苗蠻”之地。戰國時期,屬楚疆域。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建黔中郡。秦王贏政統一中原後,把其所轄的廣大地域劃分為36郡,鳳凰所在的黔中郡即為其一。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更黔中郡為武陵郡,後幾經變革,西漢期間鳳凰歸辰陽縣轄,西晉歸鐔成縣,東晉改歸舞陽縣,但一直屬武陵郡管轄。
濮陽
濮陽,古時候也稱帝丘,相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美譽。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濮水(黃河與濟水的支流,後因黃河泛濫淤沒)之陽而得名,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1986年,境內出土的石磨盤、石磨棒、三足陶等裴李崗文化典型器物證明,七八千年前這裏已有人類活動。1987年,在濮陽西水坡發掘出三組蚌砌龍、虎圖墓葬。據測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蚌殼龍被考古界公認為“中華第一龍”。專家據此遺址推斷,6000年前濮陽地區已率先進入父係氏族社會,並成為中華民族龍文化的發源聖地。濮陽因此被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命名為“中華龍鄉”。
安慶
安慶,又稱宜城,曆史悠久,人文薈萃,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薛家崗和張四墩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見證了安慶的祖先自古就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泰安
泰安市,位於山東省中部,是一座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5000多年前形成了繁榮的大汶口文化;公元前200年(西漢初)設“泰山郡”,1136年(金天會十四年)設“泰安軍”。泰安從“泰山安則四海皆安”一語中來,取意國泰民安。
泰安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早在25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存、繁衍,5萬年前的新泰人,已跨入智人階段;5000多年前這裏孕育了燦爛的大汶口文化,成為華夏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海口
此地區起源於漢代,開埠於宋末元初。由於它位於海南島最大的河流——南渡江口西側,地處南渡江的出海之口,故取名為海口。從發端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曆史。自北宋開埠以來,隨著海南的發展而形成相應的規模。於1926年建市,1950年解放。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成為海南省省會。2002年,海口、瓊山合並,規模明顯擴大。
金華
金華市,位於浙江省的中部,享有“小鄒魯”之美稱,是曆來的文化禮儀之邦。金華江為錢塘上遊,自古為水上交通要道。金華的山水和人文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傳統名優特產有金華火腿、東陽木雕、義烏南棗、金絲蜜棗、金華佛手、宣平蓮子等。它們有的曾被列為貢品,有的多次在國內外博覽會上獲獎。
績溪
績溪,位於安徽省東南,國家曆史文化名城,自然山水雄奇秀麗,人文景觀異彩紛呈。該地區頗具徽派建築特色的古村落、古民居比比皆是,磚、木、石三雕精妙絕倫,是正在開發崛起的文化旅遊勝地。績溪還是徽商的故裏,是徽菜、徽墨、徽劇的發源地,素有“徽廚之鄉”、“徽墨之鄉”、“蠶桑之鄉”之稱。
吐魯番
吐魯番市,位於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南麓,吐魯番盆地中心,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美麗的明珠。
“吐魯番”之稱,最早見於《西域番國誌》即明人陳誠《西域行程記》一書。吐魯番,維吾爾語意為富庶豐饒的地方。據《西域同文誌》:係回語“蓄水”之意。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通名大辭典》釋為維吾爾語,意為“都會”。曾炳煌所撰《吐魯番廳鄉土誌》釋:“吐魯番”係“吐蕃”的諧音。古稱“姑師”(《史記·大宛傳》),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可謂是民俗古城。
特克斯
特克斯縣,地處伊犁河上遊的特克斯河穀地東段,是目前我國唯一建築完整而又正規的八卦城。在八卦城周圍,還有一大批烏孫古墓、古代岩畫和草原石人以及氣候宜人、風景如畫的牧區、原始森林和溫泉療養所。如:中外遊人向往的喀拉俊草原、密林深處的阿熱善溫泉和海拔3800米處的阿克庫勒湖等都是旅遊避暑療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