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3 / 3)

張紅是張副總的小侄女,那次在給客戶做培訓時,不小心砸壞一個價值近萬元的投影機機頭。當著肖副總的麵,張副總皺著眉頭嚴厲地對李雪說:要查,要按公司規定罰款,絕不能敷衍了事。李雪這次可學乖了,先是查找能夠遵循的公司製度,然後給財務部出了個方案:扣發一個月獎金。獎金嘛,一個月就幾百塊,當然比不上近萬元的機頭錢。李雪執行的方案是:非故意損壞的要酌情懲罰,情節嚴重的要照價賠償。人家張紅把機頭弄壞的時候,可是哭得梨花帶雨,這誰都看見了,這怎麼也不能說是情節嚴重吧,所以李雪就建議酌情懲罰了。

事後張副總也追問李雪的解決方案,還打著官腔問懲罰力度是不是不夠,李雪巧妙地述說了上述理由,張副總沒再說話,揮揮手讓李雪走了。不過接下來的日子,和李雪說話的時候總是那麼和顏悅色,讓她感到特別的舒服。

為公司高層辦事,頭腦一定要靈活,要學會傾聽上司的話語,懂得弦外之音,把事情做到他的心坎上,這樣才不會做錯事,才會博得上司的青睞。你既不能把自己的上司不當回事,也不能把他們的話真正當回事,執行起來也得有彈性,有時你的確需要裝糊塗。

在與上司溝通的過程中,人們常把上司的話當作聖旨一樣,上司說什麼,下屬就按照原話去做,但就是這樣聽話的員工,卻常遭上司的批評。其實上司就是說你不會用腦子聽話,不會聽弦外之音。有時候上司或者同事說句話,裏麵包含幾重意思,他的本意不好直接表達出來,隻好藏在話下麵,通過眼神或語調來提醒你,如果你傻傻地根據他表麵的話去做,那就大錯特錯了,這時候你就應該聽到肚子裏麵去,把對方真正的意思翻譯出來,按照他的本意去做,這樣你就把事情做到點子上了。

作為員工,你需要經常接受任務,彙報工作,與老板溝通。老板說話各自有不同的特點:或簡或詳、或快或慢、或直或曲,千差萬別。有時,他說了,就認為你懂了。而事實上,你聽到的與老板頭腦中想的總是有一定差距,這就全靠你認真領會了。

領會老板的意圖,並把握準確了,才能很好地執行。如果你一知半解,懵懂著去幹,不是不周全,就是把事情弄擰了,後果可想而知。如果你讀懂了上司的心,你在職業生涯中就可能會有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能夠得到更大的收獲。領導會更傾向於你,會開始關心你的工作,成為你的公司上助,你也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

優秀的員工能聽出老板說話的言外之意、話外之音,有時候隻要老板一個眼神或一個暗示,就能正確理解其中的深義。

任何時候,老板交代給員工的隻有工作,而不是老板的位置和權力。千萬不要不知深淺,“誠心誠意”為老板排解後顧之憂。

許多時候,員工都需要捕捉老板言語中的“弦外之音”,老板不在時,要及時向他彙報工作的進展情況,並在一些重要環節上請求老板的指示。也隻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他感受到你的沉穩,以及對他的忠誠。領會老板的意圖,讀懂老板對於一個下屬來說尤為重要。老板比較喜歡“機靈、悟性好、一點就通”的下屬,有重要的工作也會交給他們去做,所以他們也就有很容易獲得重用的機會。而如果老板總抱怨你“不靈通,翻來覆去交代多少遍都不明白”,那你還會得到老板重用嗎?

學習聽講的技能,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也是終身受用的工具。“三人行必有我師”,每一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優點,有些人說話口齒笨拙,詞不達意,但觀察他的行為舉止,卻隱有很深的內涵。因此,經常觀察別人行動上所顯示出的人品,風格,會讓人覺得趣味無窮。如果在與人交往中,你常常扮演一個熱心、冷靜的觀察者,一個凝神傾聽者,不但能使你的生活更豐富,還能使你的形象更豐滿。

耳聽八方,能使我們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廣納群言,能使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謙虛謹慎,能使我們增長知識與才幹。而學會傾聽,則是我們實現上述目標應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筆者以為,我們需要傾聽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1.傾聽不同意見。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不同意見是很正常的。怕的是沒有不同意見,怕的是隻有一種聲音。壓製不同意見,隻能是死水一潭,充分傾聽不同意見,就能形成生動活潑的工作局麵。

2.傾聽逆耳之言。人無完人,發自內心的提示與批評是一種關心和愛護,同時也是一種難得的幫助。一個人如果長期聽不到上級的逆耳之言,應該反省自己的工作能力;如果長期聽不到同級的逆耳之言,應該反省自己的人際關係;如果長期聽不到下級的逆耳之言,應該反省自己的工作作風。

3.傾聽背後議論。背後議論可能當時聽不到,但遲早是要傳入耳中的。聽了這種議論,不要急於辯解,重要的是用事實來澄清。

紅軍長征後,陳毅帶領部分紅軍戰士留在蘇區堅持鬥爭。由於形勢險惡,黨的一些經費由幾個負責人纏在腰裏小心保管著。有些戰士不了解情況,便在背後議論,懷疑經費已落入個人腰包。

陳毅聽後,立即把隊伍召集在一起,然後從腰上解下布袋,當啷啷,把金子全部倒在桌上,誠懇地說:“同誌們,這是黨的錢,隻有這麼多,是準備特殊情況下應急用的。黨要我保管,我從來一個都沒敢亂用。我有責任通知大家,萬一我被敵人一槍打死了,屍首可以不要,錢無論如何要拿回來。”

傾聽是一種姿態,是一種與人為善、心平氣和、謙虛謹慎的姿態。有了這種姿態,就能做到海納百川、光明磊落、心底無私。專心致誌地傾聽正在和你講話的人,這是最為重要的。至於成功的商業交往,並沒有什麼,神秘的——沒有別的東西會比這更使人開心的。

馬克遜可能算得上這個世界最優秀的名人訪問者,曾經這樣說過:“有許多人之所以不能給別人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就是因為他們不注意傾聽別人的講話。他們極其關心的是他麼自己下麵要說什麼,他們從來都不會認真聽別人要說什麼……許多大人物曾告訴我,和那些善於談話的人相比,他們更喜歡那些善於傾聽者。但是,我們所具備的善於傾聽的能力,好像比任何其他的人都要少。”

那些隻談自己的人,隻會為自己著想。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巴德勒博士說:“隻為自己著想的人,是無藥可救的缺乏教育者。無論他接受過什麼樣的教育。”

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善於談話的人,首先就要做一個善於傾聽他人說話的人。這正如某位名人所說的:“如果你要想使別人對你感興趣,那麼首先就要對別人感興趣。”其實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難,你不妨問問別人一些他們喜歡回答的問題,鼓勵他們談論自己及他們所取得的成就。

千萬不要忘記,那個正在與你談話的人,對他自己、他的需要、他的問題,比對你及你的問題要感興趣100倍。例如,他對自己脖子上一點兒小痣的在意,要永遠超過對非洲40次地震的關注。

因此,在你下次開始談話的時候,就試用這一點。如果要使別人喜歡你,那就要做一個善於傾聽的人,鼓勵別人談論他們自己。

如何麵對上司的誤解或批評

職場中,和上司相處久了,難免會遇到一些常見或者意外的場景:比如你無意中得罪了上司,想要彌補;上司在你麵前說錯話,你很尷尬;上司當麵對你提出嚴厲的批評,你很沒麵子等等,了解一些常見情況的應對策略,你才能在遇到這些情況時,不至於尷尬難堪,束手無策。

張濤是三年前從基層調到宣傳部的,原來是求才若渴的邱部長見張濤在報紙上發表的文章文筆不錯,就多方跑動,終於將這個人才網羅到自己的麾下。幾年後,由於張濤精明能幹,廠裏調他到廠辦公室工作,廠辦主任也很喜歡他。

過了不久,張濤忽然覺得,邱部長似乎對自己有點看法,關係好像漸漸疏遠了。經了解,才知道原來邱部長和廠辦主任之間有隔閡。邱部長認為,張濤已經是廠辦主任的人了,有點忘恩負義。誤解的形成也很簡單:一次下雨,中層幹部開會,張濤拿著雨傘去接上級,隻發現雨中的廠辦主任,卻沒看見站在門口躲雨的邱部長,這樣,雨中送傘就送出誤解來了。

盛怒之下,邱部長對信得過的人說,怪他當初看錯人了,沒想到張濤是一個見利忘義的人。時間不長,話終於傳到張濤的耳朵裏了,他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被誤解,問題嚴重了。

怎麼辦呢?張濤真的有些為難了。他經過反複思考後,是這樣處理的:

每當有人說起自己與邱部長的關係時,他總是不承認兩個人之間有矛盾。這樣做可以一方麵向邱部長表明自己的人品;另一方麵可以製止誤解繼續擴大,便於緩和與邱部長的關係。

張濤和邱部長在工作中經常打交道,他總是先向部長問好,不管對方理不理,臉上總是笑嗬嗬的。逢到工作上的宴請時,一起招待客人,張濤總是斟滿酒杯,當著客人的麵向邱部長敬酒,並公開說明是邱部長培養和提拔自己,自己才有了今天的長進。張濤的感激與態度,不僅是一種對客人的介紹,更重要的還是一種心靈道白,表示了自己並非忘恩負義的小人,最後,邱部長終於和張濤和好如初。

在多個上司手下工作,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說不定會在不經意中得罪某位上司。假如是上司誤解了你,你就要想辦法溝通來消除誤解。不然的話,會不利於你的工作。

無論何種原因“得罪”上司,我們往往會想向同事訴說苦衷。如果失誤在於上司,同事對此不好表態,也不願介入你與上司的爭執,又怎能安慰你呢?假如是你自己造成的,他們也不忍心再說你的不是,往你的傷口上撒鹽,更有居心不良的人會添枝加葉後反饋回上司那兒,加深你與上司之間的裂痕。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自己清醒地理清問題的症結,找出合適的解決方式,使自己與上司的關係重新有一個良好的開始。

消除你與上司之間的隔閡是很有必要的,最好自己主動伸出“橄欖枝”。如果是你錯了,你就要有認錯的勇氣,找出造成自己與上司分歧的症結,向上司作解釋,表明自己在以後以此為鑒,希望繼續得到上司的關心。假若是上司的原因,在較為寬鬆的時候,以婉轉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與對方溝通一下,你也可以自己的一時衝動或是方式欠佳等原因,無傷大雅地請求上司要求寬宏,這樣既可達到相互溝通的目的,又可以為其提供一個體麵的台階下,有益於恢複你與上司之間的良好關係。

具體來說,與上司進行良好的溝通,消除上司的誤解,要從以下六個方麵努力:

1.盡力掩蓋矛盾。如果上司誤解了你,與你產生了矛盾,你在其他同事或上司麵前,要盡力掩蓋這件事,不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你與某個上司有矛盾,以免他們把這件事傳得沸沸揚揚,使事態擴大化。

2.在公開場合注意尊重上司。即使上司誤解了你,在公開場合仍要尊重他。見麵要主動打招呼,不管他的反應如何,你都要微笑著和他講話,使他意識到你對他的尊重。這樣,他對你的誤解便會慢慢消除。

3.背後多褒揚上司。雖然上司的誤解使你不舒服,但為了搞好與他的關係,在背後不應講他的不是,而應經常在背地裏對別人說他的好處。這樣可以通過別人之口替自己表白真心。假若對方知道了你在背地裏褒揚他,肯定會高興的,這樣更利於誤解的消除。

4.上司遇到困難時及時援手。誰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此時你不是隔岸觀火,看上司的笑話,而是挺身而出,幫他一把,使他擺脫困難,一定會令他大為所動的。

5.找準機會解釋。待上司對自己慢慢有了好感之後,可以找一個合適的機會,請教上司在哪些方麵對自己有看法。弄清了上司誤解的原因後,你可以耐心地向他做解釋,證明你並不是有意的。隻要你是坦誠的,上司就不會不接受你的解釋。

6.經常加強交流。誤解消除後,並不是就萬事大吉了。如果剛消除掉上司的誤解,你對上司的態度就變得不冷不熱,會使上司認為你是在欺騙他,反而更加深了他對你的誤解。這時,你不能掉以輕心,而應趁熱打鐵,經常找理由與上司進行情感交流,培養你們之間的友誼。

上司也是人,也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有時難免會發發火。作為下屬,當麵頂撞上司的發怒行為是不理智的。

李強在一家商貿公司工作。一天,公司經理由於與外商談判進行得非常不順利,本來談妥的事情又中途變卦。當他怒氣衝衝地回到辦公室,見到辦公室亂七八糟,心情更加煩躁,不分青紅皂白就大罵起來。此時,李強正在不緊不慢地看報紙,以為領導是衝著他來的,加上平時就覺著領導好像對他有意見,心想:自己的工作做完了,看會兒報紙還挨臭罵。於是與經理爭吵起來。另一位同事連忙過來,向經理問明了情況,經理此時也有些醒悟過來,直言對那位同事說:“心情不好,不好意思。”但對李強卻悻悻然,感到李強不懂事兒。

在領導發火時,要麼采取不理不睬的政策,要麼就主動上前,給他分憂解愁,切不可當麵頂撞,那樣是最不理智的。

當然,公開場合受到不公正的批評、不應該的指責,會給自己難堪。特別是當你覺得上司的指責很沒有道理的時候。在周圍同事眾目睽睽之下,你可能會為了自己的麵子,失去冷靜,反駁上司的批評以顯示自己的無辜。這樣的一時的快意,留給上司的卻是加倍的震怒和斥責,最終受害的還是你自己。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把上司的一頓責罵就當是一場暴風雨,風暴過後自會平息,你又不曾損失什麼,何不審時度勢,選擇回避。一名合格的下屬就要學會壓製自己的情緒與衝動,理智地看待是非,特別是在上司麵前。

常有這樣的員工,遭受上司的批評後,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了,充滿悲觀的情緒,把上司的批評當作世界末日。他們都錯在把上司的批評看得太重。

其實一兩次受到批評並不代表自己就沒前途了,更沒必要覺得一切都完了。上司批評你主要還是針對你所犯的錯誤的,除了個別有偏見的上司外,大部分的領導都不會針對員工個人的。

一個合格的員工,在受到上司責罵時,應該盡可能地保持謙遜的姿勢,虛心的神情,同時眼神不可隨意飄動,要表現出對上司批評的專注來,不要讓他以為你心不在焉或是不甚服氣。

如果上司的責罵中有你所能立刻明白的教訓,最好在上司批評完後,將被指責事項逐一複誦,並盡可能地陳述善後對策或改善方法,誠懇地請求上司給予指導。如果有機會的話,在事後也可以對上司的訓示加以感謝一番。

下屬能完全接受教訓、理解上司的“苦心”,且積極地謀求改善,還對教訓心存感激。這對上司而言,是再高興不過的事了。這樣即使你真的做錯事情,上司也會覺得你是可以原諒的。因為在這一瞬間,讓上司深切地感受到他的價值,並且得到指導人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讓上司覺得他是被信賴和尊敬的,最直接的表現是部下很願意聽他“教訓”。但是,如果你不服氣,發牢騷,那麼,這種做法產生的負效應將會讓你和上司的感情距離拉大,關係惡化。

事實上上司的“責罵”也含有忠告、指示和鼓勵的意味,他的責罵其實也可以看作是對你的重視和鞭策。正因為他的眼裏有你這個員工,他才會注意你的錯誤,希望通過指責的手段促使你的進步和發展。退一步來說,即使上司對你的批評沒有什麼附加意義,隻是一次簡單的訓斥,你也可以通過得當的處理,利用好它,讓它成為讓你走進上司視線,受其關注的一次契機。

受到上級批評時,反複糾纏、爭辯是沒有必要的。如果你的目的僅僅是為了不受批評,當然可以“寸土必爭”,“寸理不讓”。可是,一個把上司搞得筋疲力盡的人,又談何晉升呢?

一名合格的員工,在遇到上司的批評時,也要明白這一點:上司看到的隻有結果,他沒必要聽你敘述如何導致那樣的結果。

一名聰明的員工,自己的心情不能被上司的誤解與斥責所擾亂,而應當始終保持彈性,經常保持冷靜,挨罵時隻要能理性對待,巧妙處理,反而能讓領導看到你的“馴服”與“潛能”,從而願意給你提供某些機會,在某些方麵促進你的進步。

與上司溝通的7個技巧:

1.要主動報告工作進度

2.對上司的詢問有問必答而且清楚

3.充實自己,努力學習

4.接受批評,不犯三次過錯

5.不忙的時候主動幫助他人

6.毫無怨言地接受任務

7.主動改善讓上司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