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饒有趣味的美國經濟曆史的講述中,有心的讀者同樣可以得到許多理論的啟迪。例如,作者講述的故事表明,股份公司的興起,使得英國在與西班牙的競爭中獲得了優勢,同時也使得美國的現代發展曆程得以起步。在影響美國發展曆程的南北戰爭中,在相當程度上是因為南北金融體係的發達程度差異、以及金融資源動員能力的差異,導致了最後的戰爭結果從作者選擇故事的視角和描述的邏輯看,作者具有十分強烈的自由市場傾向,可以說是亞當·斯密的忠實信徒。這可能與作者選擇的美國經濟發展曆程處於古典階段有關。所以,作者在不少故事的描述中,時時閃現出對政府負麵作用的嘲諷與批評。他強調,美國的基礎設施十分完善,這主要是因為企業的推動。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的作用十分渺小。如果真的能夠起到什麼作用的話,也隻是把事情弄得更糟糕。從政府的職能看,他認為政府隻是一個龐大的委員會而已。政府總是沒完沒了地被矛盾和私人力量又拉又拽,因而政府通常的成果就是大量模糊不清的申明、毫無出路的項目、以及無窮多錯過的機會。
實際上,隨著美國的市場經濟體係的發展,美國政府開始轉型為一個典型的監管型政府,政府以約定的、透明的規則介入到市場,促進了公司的守法運作和市場的規範完善。難以想像,如果沒有美國證監會、美聯儲等監管機構,僅僅遵循自由放任的原則,美國的金融市場會獲得今天的快速發展和巨大的影響力。
問題是,我們搞市場經濟也有了20多年了,政府該管什麼、不該管什麼,到現在並不是弄得很清楚。事實上,現在我們的經濟主管部門想管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或者說該管的沒有管或沒有管好,而不該管的事情卻管得太多。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有關部門經過這幾年的改革,對宏觀經濟問題關注不夠,卻仍然管著十分具體的事情,微觀幹預的權力仍有強化和隨意的趨勢。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因為市場經濟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即自我負責的原則。背離了這個原則,即使出於良好的願望,由政府部門過多地去承擔本來應該由個人和企業承擔的責任,對市場經濟體製的培育也是有害無益的。
據史載,戴高樂將軍對於法國內部錯綜複雜的政治派別搞得十分惱火,他反問道:“一個人怎麼能夠治理好一個可以做得出365種不同乳酪的國家呢?”似乎由於市場經濟而產生的多樣化、個性化是社會經濟問題千頭萬緒的根源。而工業革命以後,大機器生產出現了泯滅個性的趨勢,但並沒有使得經濟社會問題變得單純起來。戈登在書中指出,工業化食品的實質,自然是同質性和大批量生產。但是,實際上,個性化服務,以及大規模的批量生產,是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並行不悖的兩條發展軌道,其背後的驅動力量,就是資本的力量、市場的力量,以及金錢尋求統治的力量。
從西方社會開始出現的現代學校的教育方式,也把大批量機器生產的方式引進了人類知識、思想的再生產領域。但是,在大量的學子以比較低的成本、以整齊劃一的形式獲得文化知識的同時,人類思想和精神的多樣性、創新性和活躍程度並沒有絲毫弱化和退化。有意思的是,戈登的書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範例。在大批量的美國經濟史的宏觀講述形式之外,戈登為我們展示了這種富有個性化的、從微觀故事角度講述的形式,讓我們的精神獲得了一種十分快意的享受和啟迪。
把心路化為故事,讓故事見證曆史,這是讀者的期盼,也是作者的使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劍閣
2005年5月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include
virtual="/fragment/6/3236.html"wap_17K [http://img.17k.com/images/ad/qrcode.jpg] *
掃描二維碼關注17K小說網官方微信,最新章節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
*
點擊微信右上角+號,選擇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wap_17K”關注我們。
*
回複"大獎+你的QQ號"參與活動。10部iphone6,萬名QQ會員等您來領!